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魂兮,归来!     
最近,一位老报人作客寒舍,谈起编辑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编辑如能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如能与作者建立真诚,深厚的情谊;那么,报纸也罢,出版社也罢,都会兴旺发达起来。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引起一番回忆。 50年代中期,我参加教育工作不久,就同解放日报、文汇报建立联系,因为业务上的关系,同后者的联系尤为密切。报社经常我去开座谈会,约写稿子;我们也乐于为报社反映情况,出点于。逢年过节,编辑还上门探望、拜年,一杯清茶,一点糖果,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从报纸版面、写  相似文献   

2.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衡量一张报纸的好坏是看报纸的内容和编排质量。而对报社内部来讲,虽说制定编排思想的是总编和编委会,但具体操作的却是编辑。稿子见报后读者反映好,荣誉属于报社和作者;出了问题,主要责任者却是编辑,做为一名称职的编辑,  相似文献   

3.
笔者是一个业余通讯员,由于常年坚持写稿,在报刊电台上登出来的稿件很多,对此,一些同志说我同报社熟悉,与编辑有“特殊关系”,更有的甚至认为我经常向编辑送礼。为此,有些同志常同我说,要我帮助他们与报社编辑“疏通”一下,当我把真实情况向他们说明,有些人还认为我在“卖关子”。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4.
一篇稿件寄到报社,总是盼望着见报.那年,我的一篇短文在报上发表了,我自然喜出望外,但读着读着,发现与原稿相比,编辑已作了大量修改和删减,心生感动之余,也有许多启发与思考.从此,我喜欢读"见报稿".有时一篇"见报稿"要读上三、四遍.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摆正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文稿能见诸报端,不要单纯认为是作者心血写就,那里面也融进了编辑的甘苦.从两稿对比中不难看出编辑动了不少脑筋,文字从原稿(连同标点)529字减至294字,短小精悍,使稿子增色不少,而署的仍然是作者的名字,应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相似文献   

5.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6.
编辑场域就是以传媒组织(出版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中的编辑部为主体,由与之相关的机构、团体(如上级单位或部门、关系单位等)及个人(如编辑、作者、受众等)共同参与的,遵循一定的运行逻辑、游戏规则和位置关系相对独立的客观关系网络.编辑场域是一个结构化的空间,资本的争夺与占有是编辑场域的动力来源,惯习的形成与稳定是编辑场域的行为向度,保守、继承与颠覆是编辑场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图书编辑的人际关系涉及面较广,与作者、读者间的关系是图书编辑在发挥社会功能中所产生的“服务型”的人际关系;与印刷、发行者的关系,则是图书编辑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工作型”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服务型”的还是“工作型”的人际关系,编辑总是处于主导地位。或者说是作者、读者、印刷者、发行者的编导者、协调者、中介人。一、图书编辑的明及务型”人际关系谈到这种关系时,最常见的说法有:“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红娘”;“编辑的衣食父母是作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致的,也是明确的。即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前者为后者服务。另外的说法有:“编辑的‘上帝’是读者”;“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读  相似文献   

8.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出版社的书籍编辑 ,报社的副刊和专栏编辑和刊物编辑 ,都得和作者打交道。某种意义上说 ,编辑成绩之好坏 ,乃至当编辑是否称职 ,都系于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忝为编辑半生 ,中经播越 ,实际执业也有二十多年 ,报刊书籍编辑都干过 ,接触过许多方面和各种水平的作者 ,有很易合作的 ,有很难对付的 ,其中颇多甘苦。在处理稿件和作者的关系中 ,我始终信守一条原则 ,这条原则是我入世之初 ,1935年顷 ,受教于当时的《杭州日报》的总编辑凌强先生———我曾多次撰文提起过凌强先生 ,他是一位博学、卓识而奇磊落的学者 ,后来我从沈钧…  相似文献   

10.
郑保卫 《新闻前哨》2007,(11):46-47
一、系列报道获奖理由1.领导、记者、编辑共同策划从参评作品看,系列报道都需要有策划,而且策划得越是精心,报道的效果越好。特别是获奖的作品几乎都同所在报社领导与记者、编辑共同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报道计划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工人日报的获奖作品《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就是在报社总编辑和主管副总编辑的指导下,由分管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众多的平面媒体的读者调查表明,读者阅读时,读图占阅读时间的百分比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报业竞争中,各报社对图片的运用与重视,已自觉与不自觉地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能文能拍“文武双全”的摄影记者也成了紧俏“商品”。图片编辑在报纸编辑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纵观全国报纸图片运用得出色的报纸,如《中国日报》、《人民日报&;#183;华东版》、《中国青年报》等,除了有一支很强的摄影记者队伍外,还有很强的图片编辑作后盾。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推进了新媒体的发展步伐,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新闻报社面临了严重的生存压力,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向前发展,使得草根编辑逐渐兴起,并且在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为此,报社编辑在这一生存环境下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要增强一定的读者意识.文章首先对新媒体时代进行简要的概述;接着,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报社编辑的生存现状;最后,文章就新媒体背景下报社编辑增强读者意识的方式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刚开始搞报道时,总是偷偷地写,悄悄地寄,怕稿件写得不好让人笑话。可这样写来写去,进步不大,稿件投出去每每如泥牛入海。后来,我克服了虚荣心理,丢下面子,写好一篇稿件后,主动向老新闻干事请教,到报社请编辑老师指点,稿件命中率大大提高,以使我能从一名报道员成为一名军区报社的编辑。  相似文献   

14.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活动,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期刊是向社会、向企业传播文化的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创造具有独造性的智力产品的人。作者的思想、学识和风格决定了期刊的质量和价值,而编辑则根据期刊的宗旨,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书刊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稿件,编辑对作者的稿件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了可以传播和保存的刊物。作者提供的稿件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作品;而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在读者群传播、交流,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决定了作者的命运,所以编辑的支持和帮助对作者很重要,作者可以根据编辑所提供的读者信息、出版信息,制订和修改自己的撰稿计划。另一方面,编辑...  相似文献   

15.
和基层通讯员们一起座谈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给某某报投了多少多少篇稿件,一篇也没见采用,也有的通讯员把稿子没有发表的原因归结为跟报社编辑不熟,或者是缺少“意思”,因而稿子才没有见报。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稿子能不能发表,跟作者与编辑的关系深浅没有什么因果关  相似文献   

16.
去年第二季度,我在小通讯社值班三个月,虽然每天只摘发一两篇几十字或百把字的新闻稿件,却给了自己一个全新的感觉,那就是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审视新闻。 走进报社当编辑记者已三十余年,可说是时间不短了。不管当编辑也好做记者也罢,都是编写新闻给读者看,自己是作为新闻工作者出现的。这次作为小通讯的值班人员,每天从当地新闻媒体摘发新闻,介绍给更广泛的读者群。因此,自己所站的角度便来了个180°大转弯,要站在读者的角度看新闻媒体的新闻。仅当地报纸一天就有两张八版七八万字之多,都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范 《编辑学报》2010,22(3):198-199
读者与作者的互动能提升读者和作者素养,相互启发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影响编辑观念,树立读者本位观;实现论文价值和期刊效益,完成传播使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研究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也可完善学术传播的互动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环境下涌现了大量的"草根编辑",对报社新闻编辑工作者造成了一定冲击.报社新闻编辑工作者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思维,树立以读者为导向的报纸编辑意识,加强各项新媒体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电子操作设备,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特点,进而指出新媒体背景下报社编辑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新媒体背景下报社编辑进一步加强读者意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编辑与读者、作者关系断想阎长亮一、编辑与读者一名合格的编辑必须具有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是一种以满足读者健康需要、适应读者欣赏水平、符合读者购买能力等为编辑行为导向的意识。它要求编辑在处理选题或书稿时,必须以扩大读者的需求为依归。编辑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20.
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个编辑都当过作者,想想自己当作者时往报社或杂志社投一稿件那殷殷企盼的心情,编辑们就会对自己在处理稿件时,自觉与不自觉地出现的粗疏态度和做法感到自责。所以在繁忙的编辑业务中,我们做编辑的还是应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多想想:假如我是作者,这样就能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