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海外文坛     
●马尔克斯将完成一部爱情小说两年前,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心不在写作上宣布封笔。在度过八十大寿之后,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似乎重新获得了写作灵感,据马尔克斯友  相似文献   

2.
正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7年春天,30岁的马尔克斯在巴黎圣米歇尔大街上与妻子散步时偶遇当时刚满59岁、同为记者出身、早已经名满天下的海明威。马尔克斯一眼就认出了他,但内心纠结是否该上前搭话。最终马尔克斯并没有上前,只是隔着马路大喊了一声"Maestro(大师)!"。海明威意识到是在喊他后,扬起了手臂,用似乎有些孩子气的西班牙语回应道:"Adioooos, amigo(再见,朋友)。"这是两位大师唯一的一次交集。  相似文献   

3.
杨象富 《数学教学》2004,(10):19-22
数学大师陈省身在《九十初度说数学》中深情追念德国数学家H.外尔:“我对他是十分崇拜的”,“历史上是否会再有像外尔这样广博精深的数学家,将是个有趣的问题”.正是这位外尔,他酷爱“对称”,晚年以传世逸品《对称》封笔.  相似文献   

4.
刚刚仙逝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人们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身后有无数崇拜者,是许多作家的偶像。著名作家莫言就是马尔克斯的忠诚粉丝。他说:“《百年孤独》我很早就读过,他的书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读他的书,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读起来好像是马尔克斯在讲述我的故事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刚刚仙逝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人们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身后有无数崇拜者,是许多作家的偶像。著名作家莫言就是马尔克斯的忠诚粉丝。他说:"《百年孤独》我很早就读过,他的书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读他的书,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读起来好像是马尔克斯在讲述我的故事一样。"他认为,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  相似文献   

6.
言论     
中国足球,去吧,早死早投生……———网民对于中国国家队7比0大胜香港队而仍不能入围德国世界杯的评论。我将退出文化圈,不仅是封笔,而且不再参与文化活动。———余秋雨宣布封笔。书中没有黄金屋———我国公众读书率持续走低仅5%国民有读书习惯我原本应该叫“刘吉”。显然,这个看似吉利的名字,因为与“留级”发音完全一样,被望我成龙的众亲戚一致否决。———刘翔新书《我是刘翔》中讲述自己名字由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专家评日政府打算取消日元贷款。他是一位人格的大师。———南开大学侯自新校长跟师生们一起悼念刚刚逝世的数…  相似文献   

7.
佚名 《高中生》2009,(13):44-45
7岁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9部作品的少女作家蒋方舟喜欢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是记者,她想走他的路:"希望有一天,我的名字能够与马尔克斯相提并论。"现在,她已经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古兰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师,曾当众表演移山。他一会儿到山的南面,一会儿到山的西面,一会儿到山的北面,一会儿到山的东面,然而,大山皆纹丝不动。最后的结局是:大师走进了大山。大师说:世界上没有移山之法,既然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改变不了“山”的位置,就改变自己的位置,这才是大师真正的移山“大法”。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以“改变别人与改变自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写作导引]世上本没有移山之法,唯一能移动山的方…  相似文献   

9.
金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田。有人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只能用魔力和神力来形容。金庸在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奇迹:在20世纪中国作家排行榜上,有几位文学博士把他列在第四位,他是第一个使武侠小说创作脱离俗套与窠臼的文学大师;他第一次树立了文人办报的新形象,是当代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一介书生,南下香港,白手起家,名动天下。“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这是金庸的自我写照。金庸急流勇退金庸说他初写武侠小说,一为交差,二则是因为好玩。1972年,《明报》刊完《鹿鼎记》后他宣布封笔。时年他才48岁,正值写作的“青春”,对金庸突然止住如江河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生活在湘西北的土家汉子。“文革”时期度过了我最宝贵的学生时代,随着时光的流逝,白发已悄然爬上了两鬓。记得曾有人问大师: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师答道: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暗自思忖,我的一生成不了大器,但使用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当上了教师,如果不在人生旅途上留下一丝淡淡的痕迹,就会懊悔不已,如同小草虽然没有大树挺拔,但萌动的春意也能给大地增添些许生机。于是,我逼迫自己走上了“研究——写作——教书”的道路。由于我经常看书、收集资料、写作,同事们戏称我“教授”“专家”。我总是付之一笑,要问我在写作上的秘诀,我只能说:我不过是利用了全部星期天和别人娱乐的时间而已。  相似文献   

11.
肖复兴 《中文自修》2023,(Z1):90-91
<正>如果要想让有些事记住,必须让有些事不记住,这是记忆的能量守恒定律,是生活的严酷哲学。作家愿意语出惊人。马尔克斯说:“记得住的日子才是生活。”这话说得有些苛刻,也有些绝对。起码,我是不大信服的。记得住的日子才是生活,那么,记不住的日子就不是生活了吗?不是生活,又是什么呢?显然,马尔克斯所说记得住的日子,是指那些不仅有意思甚至是有意义的日子,可以回味,乃至省思,甚至启人。他将生活升华,而和日子对立起来,让日子分出等级。  相似文献   

12.
南朝钟峰《诗品》关于江滩梦笔的述议,是中国写作史上的难解之谜。江淹梦境表达的是主体对灾祸恐惧、对生命忧患的深层意识;他写梦的真实动机,是为了避祸优生,从而决定此后“少写作”,甚至“不写作”。他将“梦”写入《前后集》有多重用意:既是对自己前段写作的“总结”,又是对此后写作的“预告”,更是他从此封笔即停止写作的“宣言”。这才能合理地解释江淹梦笔后、为何立即“为诗不成”或“为诗不美”了。在封建专制主义“亏名”、“亏形”双重压迫、威胁下,江淹不得不选择了“封笔”这一颇有“自我埋没”意味(实为自我保护)的悲喜剧结局。这喜剧是生命和生理上的,这悲剧则是文化和写作史上的。今后出版者要收录有关江淹的成语,建议不妨以有美学价值和深层次意蕴的史实——“江淹梦笔”,来取代“江淹才尽”。”  相似文献   

13.
葛圣洁 《新读写》2008,(10):1-1
前些日子,曾在媒体上公开“挑战大师”的陈丹青似乎意犹未尽,在上海书展的书迷见面会上,原本应当为自己一本艺术论著宣传的他又“不务正业”起来:“我今天就是要继续公布我的愚蠢,除了巴金、冰心,雨果、马尔克斯的作品我也不喜欢,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我看了两章就看不下去了这应该不只是翻译的关系。”他继而列举了画坛的诸多大家:“我早已对曾经是心目中的神的伦勃朗略生厌倦,  相似文献   

14.
《糖纸》是诗人早期的,我称之为“赞美之诗”中的代表作。那时他刚走出大学校门,因为生活所开的玩笑,他偏安一隅,精疲力竭;那时诗歌写作维系和支撑着他的全部生活。但我们在他的诗中却几乎看不到那一段失意落魄的生活的阴影,相反,他如此虔诚又如此执著地做着同一件事:赞美生活。在今天看来,这一切似乎充满着反讽;正像我们膝下的孩子,直到满嘴虫牙,他们对“甜蜜”的感觉也依然是麻木的。还有没有那种廉价的、一分钱两粒的糖?还有没有孩子反反复复的展平一张糖纸,把它夹藏在记忆的岩层里?还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超越乏味生活的想象和幻想,他对将来生活的美妙憧憬,是以一颗糖开  相似文献   

15.
为何写作     
五大洲的四百多位作家对“你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中国作家巴金的回答是:“我以文学改造我的生命、我的环境、我的精神世界。”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回答是:“为了让被侮辱的人重获自由尊严。”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回答说:“我写作是要我的朋友爱我更久。”苏联诗人库钛纳回答说:“我写作是为了在其中找到乐趣、喜悦……。”巴西作家索萨以少有的老实态度说:“写作是我的职业。我不写作便收不到版税,而我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年过75岁,写过《猫的摇篮》、《泰坦星上的海妖》、《第五号屠场》的美国作家库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在出版了长篇小说《时震》后,正式宣布“封笔”。他在访谈中说:“我不会再写另一本书了,千真万确,我已经厌倦了。”冯内古特以“黑色幽默”成名,他在文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生活在湘西北的土家汉子。“文革”时期度过了我最宝贵的学生时代,随着时光的流逝,白发已悄然爬上了两鬓。记得曾有人问大师: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大师答道: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暗自思忖,我的一生成不了大器,但使用权还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当上了教师,如果不在人生旅途上留下一丝淡淡的痕迹,就会懊悔不已,如同小草虽然没有大树挺拔,但萌动的春意也能给大地增添些许生机。于是,我逼迫自己走上了“研究——写作——教书”的道路。由于我经常看书、收集资料、写作,同事们戏称我“教授”“专家”。我总是付之一笑,要问我在写作上的秘诀,我只能说:我不过是利用了全部星期天和别人娱乐的时间而已。记得2003年,《湖南教育》登出了“我的教育遗憾”征文启事。回顾自己20多年的教学历程,许多遗憾像电影一幕幕浮现在脑际。于是,我以现代育人观反思当年的过失,灵感顿生,一篇《自愿挨宰的“鸡”》挥笔而就,没想到,不久就被刊用。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我兴奋不已。打这以后,我一发不可收拾,一边学新课改理念,一边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越来越觉得自己在认识上的肤浅,在理论上的苍白,感受多多,于是又写下了《小眼镜哟,你在哪里》。后来,我又针对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个叫迪尔的建筑师。他对几何学有些研究,常以“几何大师”自居,目空一切,声称:“凡几何问题,没有难倒我的。”一天,他收到一封署名“铁匠莱姆”的信。信上说:“据说您是位‘几何大师’,没有解不了的几何题。今天我有个问题向您请教,这是我工作中遇到的,也算不上什么难题。希望您在三天内解答出来,否则我将登报求教了……”信上所说的问题是:有一块边长为 a 的正方形钢板,请您用几何作图的特定工具——圆规和  相似文献   

19.
叶落归根     
在南开大学东南隅,有一幢淡黄色的二层楼,这就是陈省身大师回国定居的寓所,他亲自题名为“宁园”。小楼有草木相伴,无车马之喧,他忘我地工作着。从1995年起他就有回国定居的打算。 在国际数学界,无人不知陈省身在数学上的历史贡献。无论他到哪个国家,都会受到欢迎和拥戴。然而耄耋之年的他,最终选择回国定居。2000年,大师回来了!他“叶落归根”的地点,没有选择祖籍嘉兴,也没有选择北大、清华,而是选择了他的母校——南开大学。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不是来养老的,是想在有生之年再为中国做一些事情……我最后的事业在中国。”他认为做学…  相似文献   

20.
国学大师钱钟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他真的做到了。钱钟书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他可以准确地背诵整部《红楼梦》,几十年前读过的东西还能记住,在现代中国学者中,除了史学大师陈寅恪外,没有第二人能与他相比,外国学者说他的记忆是“照相机式”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