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普剧作为趣味性的科普形式,其独特的价值让广大青少年儿童受益良多,但在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还存在着方式单一、脱离科学课程、功利化取向等问题。从课程资源的视角来审视,科普剧是一种服务于科学课程的资源,它是以物为载体、以活动为载体、以人为载体三种形式课程资源的统一体。将科普剧作为课程资源,将有助于实现科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发挥科普剧的教育功能,并深化科学课程改革。促进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做到:更新科普剧理念,让科普剧进课堂;实现馆校合作,开展科普剧综合实践活动;立足特色学校建设,开发科普剧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
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普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普教育开发和实施中,我区的整体思路是:大力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普教育常规化,除了落实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活动为载体,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个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阐述了当前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和表现出来的特征,探讨了科普少儿剧对促进少儿科学思维的发展、对促进少儿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科普剧(science popularization drama)即科学互动表演剧,是一种新兴的、独特的科普形式,是教育戏剧的一种。作为一种以舞台表演为核心的戏剧活动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资源,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的实现。这一活动的展开必须要符合教育戏剧的内在逻辑,同时又必须符合科普的要求,即要以原理简单、现象明显的科学实验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剧情,付之以科普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课程思政在民族学校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创新课程思政形式,做学生能够接受的、乐于参与的科普剧,在科普剧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传承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涵养家国情怀是当代民族教育物理教师工作的重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科普资源的内涵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科普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科普资源开发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借力科技规划计划重视科普资源开发;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普资源开发和服务能力;三是盘活科普资源形成科普资源体系;四是建立激励机制推进科普资源开发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各地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呈蓬勃发展之势,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源以不同的载体形式呈现出来。但如何限制资源开发无计划的随意做法,力求有规划、科学地开发利用、有效地管理,使课程资源趋向系统化、结构化、实用化与操作化,发挥其最大的资源效益。我们借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创建方法,以资源包为载体建设主题活动,尝试构建一种新型的课程园本化形式。  相似文献   

8.
我们把握课程性质,以“依托乡土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为特色,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9.
科普场馆是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如何利用科普场馆资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和体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文章依托北京科学中心的部分资源,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挖掘驱动性问题、设计课程内容、评价及反思等方面设计了馆校结合课程,梳理与探讨了基于场馆资源开发、设计高中地理课程...  相似文献   

10.
顾婴 《教育》2022,(19):50-53
一、学校德育课程建设针对的现实问题 (一)德育活动零散不成体系 学校以往的德育活动种类繁多,但零散不成体系,师生在活动中目标指向不明确,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活动没有课程化.课题组以教育戏剧为载体,将其融合到学校德育体系中,从课程、环境、活动三方面入手,整体架构学校德育课程,积极开发德育课程资源、丰富德育载体、创新德育...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扎实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果。一、精心开发课程资源,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的常态化、生活化、有效化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固定教材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建设各具特色的科普基地,提高全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当今科普工作的重点。行业高校具有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背景,拥有大量专业研发人才、科研成果以及服务于行业产业所需的实验、实训、研发平台等资源,是开展特色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行业高校应依托实验、实训、研发平台,建设特色科普载体;汇集资源、打造创新能力培养工程,繁荣科普展品创作;加强自身科普能力建设,开展特色科普活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验室将科教仪器、场馆设施、教学科研成果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科普能力、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意识,也有利于高校自身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阐述北京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理论研究、实验室科普项目开发、大型科普活动组织、科普读物出版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与兄弟高校同行广泛交流、合作共进,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科普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地学科普基地是开展地学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是组织地学科普活动的平台。以广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实验室为例,探讨依托高校实验室现有教学实验条件,建立科普基地的优势。从更新理念、挖掘内涵、健全活动机制以及创新活动形式等方面,论述如何以实物展示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先进仪器设备,建立以虚拟天地、矿物岩石、植物地理为主的地学科普基地。并通过数字天象、模拟星空、虚拟地理情景从了解地球环境,从矿物岩石、植物地理的认知体验和互动,感触多彩地球家园,向公众弘扬自然科学思想,普及地学科普知识,推介有效开展地学科普教育活动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梁开中学自2002年起就开始了校本科普实践活动的探索,2005年正式将科普教学作为初中校本课程列入学校课程体系。笔者有幸承担了这项校本科普课程开发、教学、修订的任务。从最初的教学模仿到有学校特色的科普课教学,其中走过不少弯路,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经验,尤其对科普教学的备课有较深体会。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教育》2004,(1):21-22
我们学校通过开发以天科普知识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专业技能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开展天科普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化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对天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使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天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普旅游具有休闲性、田园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越来越受民众青睐。河南农业科普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科普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当前河南农业科普旅游存在着科普文化内涵不足、产品特色不突出、客源市场单一狭窄、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河南农业科普旅游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结合智慧旅游时代背景,进行梯度开发、创意开发、体验开发和智慧开发,促进河南农业科普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雅萍 《考试周刊》2013,(72):192-192
孩子们在多元化的科普资源环境中会学会主动探究,并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亲历并体验到探究过程带来的快乐。根据相应的教育目标,教师应努力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活动营造多元化的科普资源环境氛围,组织以幼儿为主的区域角活动、动手做游戏乐活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文章结合安全谈谈引导幼儿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普阅读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内化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本文从氛围营造、资源开发、课程开发等方面探索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边境地区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广西崇左市为研究点对边境地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边境地区的青少年在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大环境不同于发达地区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边境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应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和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并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以提高边境地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