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追风筝的人》于2003年一经发表就广受好评,其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也借此在文学界崭露头角。它通过对主人公阿米尔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示了阿富汗人的真实生存状况和人生困境。胡塞尼运用存在主义思想深入刻画了阿米尔的人物形象与人生经历,表明自由选择的重要性,最后通过阿米尔自我救赎的途径升华了作品的主题。《追风筝的人》所构建的人物关系符合存在主义的思想,社会的动荡、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更为深刻地反映了这一点。本文从存在主义角度对《追风筝的人》进行解读,揭示主人公在荒诞的世界中面临的情感磨难及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韦柳钰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72-74,78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与救赎之路。本文通过阐述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外在和内在成长历程,分析成长与自身救赎的关系,认为主人公是在成长中学会了救赎、在救赎中实现了成长。  相似文献   

3.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主要以风筝为线,围绕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在重复的背叛和救赎中得到成长。追寻着阿米尔的救赎之路,读者可以了解到命运的不断轮回,阿米尔的救赎、阿米尔父亲的救赎和拉塞夫的救赎构成了整篇小说的人性救赎。  相似文献   

4.
学界公认《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关于救赎与成长的小说,但这些论文鲜有分析探讨移民作家在救赎背后的深层次因由。主人公从神谕性社会流亡在美国,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他获取基督教的救赎意识、移民文化的包容精神及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这些新的意识正是他能够勇敢跨出自我救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学界公认《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关于救赎与成长的小说,但这些论文鲜有分析探讨移民作家在救赎背后的深层次因由。主人公从神谕性社会流亡在美国,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下,他获取基督教的救赎意识、移民文化的包容精神及个人主义的自我意识,这些新的意识正是他能够勇敢跨出自我救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小说《追风筝的人》以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讲述了少年阿米尔从无知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本文以《追风筝的人》为研究对象,从成长小说的内容、人物和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小说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自我救赎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7.
《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文明中,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两个人却都经历了一场关于精神和灵魂的救赎之旅。文章以生态批评的角度,从二者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矛盾关系博弈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者救赎之路的异同,探讨了外部社会关系与个体灵魂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影响,从而挖掘出两部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主义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文明中,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两个人却都经历了一场关于精神和灵魂的救赎之旅。文章以生态批评的角度,从二者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矛盾关系博弈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者救赎之路的异同,探讨了外部社会关系与个体灵魂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影响,从而挖掘出两部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主义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朋友,是这个世界最温暖的字眼,是人类最伟大的相知。本文以《追风筝的人》为研究对象,以友情和救赎的角度探析人物之间复杂的冲突及人性的回归。《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斯坦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排名第三的最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阿米尔和哈桑之间展开,关于爱、恐惧和内疚、赎罪的混合体的叙述。在这里,主人公哈桑以朋友的原始定义坚守了友情。另一主人公阿米尔勇敢面对现实,实现了对朋友哈桑友谊的回归及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0.
蒋婉莹 《林区教学》2014,(11):25-26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 Eini)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主人公阿米尔在其成长中所犯的错误,而又在救赎以后逐步成长的故事。基于此,从"儿时犯的错误、哈桑实施救赎、阿米尔的自我顿悟与救赎"这一思路出发,对阿米尔的成长之旅进行解读,以期揭示《追风筝的人》这部成长小说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首部英文作品,也是影响美国现代文学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以主人公阿米尔的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他背叛与救赎的故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即从民族伦理、宗教伦理和家庭伦理三个伦理视角来解读阿米尔的背叛。从历史角度对阿米尔的背叛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让读者了解和认识阿富汗这个国家特殊的普什图民族和哈扎拉民族之间的民族伦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宗教伦理及国家的多灾多难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畸形的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2.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早期由覃子豪掌舵,余光中为该社的精神领袖(余光中另文论述),支撑局面的主要有蓉子、罗门、周梦蝶等一大堆诗翁、诗媪。  相似文献   

13.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早期由覃子豪掌舵,余光中为该社的精神领袖(余光中另文论述),支撑局面的主要有蓉子、罗门、周梦蝶等一大堆诗翁、诗媪。  相似文献   

14.
格雷厄姆·格林的许多小说都以宗教为主题,探讨人性中的善与恶,罪与救赎,地狱与天堂。西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最典型的反映就是宗教信仰的缺失,格林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有缺点的天主教徒的反英雄形象,指出他们都是堕落的天使,从罪与救赎的角度深切关注现代人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5.
组诗《鹰的话语》是西川于1998年创作完的。这组诗被西川认为是他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流露出了他的“精神隐私”的作品。诗人在这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的独特认识。同时《鹰的话语》堪称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作品从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背景取得借鉴,面向历史和现实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讽式观照。诗人西川通过这组《鹰的话语》,以奇形古怪的语言、散文化的风格、趣味性的叙事倾向、强烈的荒诞感向我们晦涩地讲述了他的“精神隐私”。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独特典型,在他晚年的精神自传《信仰之旅》中,描述了他“从基督徒到异教徒,再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的内心旅程,其中对儒、道、佛等哲学和宗教体系及其与基督教之间的相异与互通之处,多有独到的发掘与心得。本文以该书为探讨对象,结合林语堂人生和创作活动,说明中国近代知识人为什么和怎么样来面对基督教的体认以及“信仰回归”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孜孜以求的探索和重建人生的精神信仰.其代表作《送冰人来了》拒绝了基督信仰,否定了宗教信仰引导和救赎人类的能力.该剧利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大众心理定势和语境转换的压力,从剧名、剧情和主要人物三个方面戏仿《圣经》,揭露救世主神圣外衣下的无能,解构宗教的神圣与权威,否定了上帝的救赎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表明,杨叔子已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育人"是其主题,文化育人是主题的基本内涵。"育人"是正题,它的反题就是"制器"。文化育人体现在,只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才能培养整体的人。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文化育人既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养分,更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育人"的途径在于:学习知识是基础,思考可以激活知识、活跃思维、掌握方法和原则,最终,文化源于人类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大学的"育人"必须建立在"治学"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林雅琴 《海外英语》2011,(10):281-282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ilgrim’s Progress and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paper aims to reveal what common ground is shared by the two novels and what light is thrown on the theme of spiritual salvation. The fruit of the study leads to a conclusion that both novels have employed religious doctrines and social criticisms to make the theme of spiritual salvation more palatable for their readers.  相似文献   

20.
滇中彝族地区的"送白虎"事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彝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这种鲜活地呈原生态般存现于彝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是生殖崇拜文化的典型。从研究"白虎"事象进入彝族文化圈可切近彝族精神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