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强调进一步发展中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战略伙伴关系;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加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的6项措施,明确共同打造中非“文化聚焦”品牌,即逢双年于中国举办“非洲文化聚焦”系列活动,逢单年于非洲举办“中国文化聚焦”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2.
5月20日,"2010非洲文化聚焦"开幕式在中华世纪坛举办,其内容由《从北京到沙姆沙伊赫——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成果展(2007~2009)》《轶册有情——中国出版物中的非洲》书籍展览、《朋友·伙伴·兄弟——中国摄影家眼中的非洲摄影展》《隔洋相看·中非艺术家绘画联展》和"我的非洲故事"征文颁奖等活动组成。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致函"2010非洲文化聚焦"组委会主席、中国文化部长蔡武,对此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2,(3):90-96
日前,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在柏林宪兵广场音乐厅隆重开幕,中国文化部长蔡武,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德国联邦政府代表,外交部国务部长皮珀尔,外交部国务秘书布劳恩,国防部国务秘书武尔夫,联邦议员及部分联邦州代表,德国文化、教育、经济界人士等近千人出席活动开幕式。2012年的德国“中国文化年”,是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德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德国联邦总统武尔夫共同担任“中国文化年”的监护人。  相似文献   

4.
金秋十月的深圳,秋风送爽,丹桂飘香。而今年的此时此际,美丽的深圳向世人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貌——伴随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步伐走向世界的这座年轻城市,迎来了为期10天的名为“2008非洲文化聚焦”大型中非文化交流活动,给正在迎接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辉煌庆典的深圳,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6.
2014年9月10日上午,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和19个阿拉伯国家的政府文化代表团团长以及阿拉伯联盟代表聚首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丝绸之路系列文化论坛之中阿文化部长论坛,会议着重就进一步扩大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文化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增进中阿民心相通等方面达成了共识,通过了《中阿文化部长论坛北京宣言》。  相似文献   

7.
对外及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概况2012年.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围绕国家整体文化外交和对外文化工作大局,按照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3,(1):92-92
中国传媒大学日前成立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以文化交流互鉴为视角,构建中非传媒研究与合作的高端学术平台。南非、埃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安哥拉5国驻华使馆派代表出席成立仪式。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和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塞尤姆·梅斯芬为非洲传媒研究中心揭牌。中心旨在充分利用该校学科和人才优势,整合中非媒体资源,联合双方传媒研究学者,构建中非传媒研究高端平台,以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中非传媒领域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9.
自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我国对外共签订了35个文化合作协定。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外交官之一、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和首任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我的父亲司马文森曾参与签订和实施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法国的文化合作协定。这些文化协定是基于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产生,同时又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我国对外共签订了35个文化合作协定。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外交官之一、新中国首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和首任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我的父亲司马文森曾参与签订和实施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法国的文化合作协定。这些文化协定是基于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产生,同时又推动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特殊文化观是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出现的,它涉及共同文化与特殊文化两个概念,包含如何定性共同文化与特殊文化以及二者的关系,它实际上解决的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51周年国庆前夕.在北京中国妇女活动中心的好苑建国商务酒店的阳光厅中,一个小巧别致的“中韩插花艺术交流展”开幕了。这是一个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北京花卉协会和韩国世界华艺作家亲善协会共同举办的花卉艺术展览。出席该展开幕式中国方面的有中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兼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董俊新先生,有北京花卉协会副会长单昭祥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瓷器自宋代开始大量行销海外,至明清风行世界各洲,成为中国杰出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世界范围的一种跨文化交流。景德镇——地处内地丘陵地带,它面对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历史上并无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优势可言。那么,景德镇如何突破障碍,实现其瓷文化的地域性跨越,成功创造国际文化交流奇迹的呢,这的确令人惊异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借助于日本和中国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共同形成的“进化论”和“改造国民性”两大启蒙话语方式,延续着“毁灭一创造”的思维模式,构建了“文化抗战”思想体系,将战争中救亡图存与改造国民性的两大任务有机联系起来,将对外反侵略战争和对内反封建的两重任务与文化创造联系起来。在特殊形势下对民族现代文化进行了艰难的重构。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 近日,第四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延东指出,中外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近400年来,中外商贸往来互惠互利,文化典籍互相传播,风土人情互鉴交融,一批批卓有建树的汉学家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人类文明包容共生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新的时期,中国将把文化繁荣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初春3月14日晚,坐落于京广桥畔的北京千禧大酒店宴会厅灯火辉煌,由国际法语联盟中国(北京)法语协会主办的“2009法语周活动”启动式隆重举行。50多个国家驻华大使馆的使节及其夫人、驻京法语机构及社团代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机构有关领导及支持该活动的企业代表近400人与会,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将自己共同的爱心奉献给中国残疾儿童。  相似文献   

17.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8,(5):91-96
“相约北京”欣逢奥运规模空前 一年一度的“相约北京”文化交流活动,适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即将举办而格外隆重且因涵盖国际及港澳台的奥运重大文化活动而规模空前。截至4月7日.文化部已审批将在奥运会期间上演和展示的来RSO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1台剧目及160项国内外的大型展览,总计参演艺术家将达20000多人,预计观众将达400多万。  相似文献   

18.
2007年2月9~10日,位于大钟寺西侧的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举办了一场名为“书画家现场写春联,免费赠送北京市民”的文化公益活动。这是一个由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群众艺术馆、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北京市工商联收藏品行业商会、北京市工商联企业家书画会、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研究院、海淀文联、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共同承办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又是我国文学巨星郭沫若诞生100周年.应日本国际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派出我们4人组成友好访问团,于11月25日前往日本回访.前此,在中日邦交正常化15周年时,日本国际传统文化交流协会曾和我国艺术界合作,在北京、东京、大阪共同演出了日本古典剧目《歌仙——小野小町》.这次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该协会会长村田修和副理事长谷井祚子又来华,和中国艺术界共同演出新排练的歌剧《歌仙——小野小町》.村田修先生是致力于发展日本和各国的文化、经济交流的朋友,他和中国各界的来往已经将近一百次了.他在宴会上以及和我们的会谈中,又提出了一些促进中日文化经济合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史瑞琳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韩国流行文化在中国盛行的同时,“中国元素”也成为韩国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共同推动中韩文化交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