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毅 《兰台内外》2020,(8):34-35
借助社交网络分析工具,对在线社交媒体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的影响力进行量化刻画,并寻找社交网络分析中相关联的指标。基于成都A校食堂问题事件的微博转发数据,通过构建分层线性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这些指标与网络舆情事件影响力的相关性。在分析结果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当前在线社交媒体盛行的背景下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作为新型的大众媒介(Mass Media)形式,日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人们在虚拟社交中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系列极端的社会事件,严重的影响着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这也正显示出媒介素养教育严重滞后于媒体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本研究以大学生作为"社交媒体一代"的主体,在原有的依赖理论中提出"社交媒体依赖"这一新概念,并将其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微博的发展与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受到传播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新浪"媒体及政务机构"微博发展的特点可看出,中国法人微博未来发展增速将持续放缓,并将进一步走向专业化、个性化和集群化。  相似文献   

4.
媒体发展趋势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第四媒体,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现自由、交互、即时、多元、虚拟的信息传播。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为了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应用服务——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正在涵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热点领域。2009年3月,美国互联网流量检测机构Nielsen发布报告称,具有社交网络和博客双重功能的“会员社区”,其登录人数多达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二,超过了电子邮件,成为全球第四大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其发展速度是其它四种互联网服务(搜索、门户网站、电脑软件和电子邮件)的两倍。  相似文献   

5.
胡颖 《青年记者》2012,(3):65-66
SNS,全称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意思是"社交网络服务".不同于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也不同于现实环境下的面对面交流,SNS可以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搬到网络上,人们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在网络上与现实中的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不断开拓社交圈子,发展人脉,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是指以Web2.0技术为支持,允许用户创造、分享与传播信息的实时互动的在线媒体,其常见的形式有博客、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维基百科、播客、点评类社区和内容社区等。尽管社会化媒体的存在以互联网为基础,但其与Web1.0的应用(如门户网站、E-mail、搜索引擎等)有很大不同,UGC(用户创造内容)和CGM(消费者产生媒体)是其独有的两大属  相似文献   

7.
社会媒体(Social Media)是一种在线交互媒体,具有广泛的用户参与性,允许用户在线交流、协作、发布、分享、传播信息,组成虚拟网络社区。近年来,社会媒体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早期的论坛、博客、播客、维基到风头正劲的社交网站、微博,正在成为网络技术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基于社会媒体的虚拟社会管理是一个新时代互联网大发展环境下政府面临的突出挑战。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媒体引发了传媒业格局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cial Media"是近两年来的一个新概念,被翻译成"社会化媒体"或"社交媒体".社会化媒体是一种提供给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包括论坛、博客、IM、视频分享网站、维基、SNS等,而这些媒体上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9.
何旭 《新闻战线》2012,(5):41-43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网民不断增多,微博、移动APP应用等成为业界关注的新型传播媒介。美国KPCB投资公司合伙人约翰·杜尔提出了"SoLoMo"的概念,他把最热的三个关键词整合到了一起: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社交网络创新者正为用户重新想象和重新定义一个网络,这一网络超越文档和网站。"这一概念,展示了手机媒体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SNS(Social Network Servioe)社会型网络社区,就是社交关系的网络化.2003年3月起,SNS网站悄然从美国兴起.之后我国也开始出现这类网站,5Q校内网就是最早尝试者.随后在2008年3月一个十分类似"校内网"的新的SNs社区网"同学网"正式推出.本文以校内网和同学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同作为SNS社区网络的特点,展望SNS社区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移动设备等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MSNS,Mobile Social Network Service)日益成为人们阅、听、视、写、玩、交的新宠。移动社交网络也以其用户、内容和地域的广泛性、移动便捷性和即时性、真实的社会关系基础、跨平台分享等特性,兼具社交娱乐功能与商务功能,迅速跻身广大商家的广告营销高地。  相似文献   

12.
武云 《出版参考》2016,(6):24-25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性媒体或社交传媒,它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WEB2.0技术为支撑,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在日新月异、形态各异的新兴媒体中,社会化媒体是最受关注的热门领域,也是对传统出版业影响最大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高速公路发达的今天,借助网络技术,国内外社交网站发展迅速,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正在向现实世界无限趋近。与国外相比,中国社交网络市场起步较晚,运营模式和网站内容也多是“中国故事”同“西方模式”的结合。本文所述社交网络,即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是基于人际间关系的社交性网络服务,它借助网络应用平台及较低的社交时间和成本,成为“非接触型”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赵艳  尹江华 《传媒》2011,(9):57-58
SNS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即社交网站,是专门为人们提供网络社交服务的网站,它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无限扩张自己的人际交往空间,并由此获得帮助。现在很多SNS网站,以Facebook、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等为代表,可以提供如网络聊天(IM)、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服务。中国SNS网站近几年迅速发展,以它民主化、多元化、互动化的传播特征及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媒介行为、交往方式,以及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社交媒体越来越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场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在一些重大公共性事件发生、发展、传播和消退中,事件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当事人的言行举止会引得公众关注、"站队",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负面情绪,如仇官、仇富等,会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在社交媒体上引爆网络舆情,引发舆情危机。笔者选取2020年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的代表性事件——艺人谭松韵母亲被撞身亡为例,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传播路径,突出特征,最后,探讨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以期对现实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SNS通常有两种解释:一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二是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SNS有人人网、豆瓣网和开心网等。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信息经过意见领袖扩散给受众,形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的话:社会化媒体,也称社交媒体,根据"百度知道"给出的定义,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博客、维基百科、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内容社区是具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9,(12):58-71
社交媒体的勃兴再度推动从"宗教在线"到"在线宗教"的网络修行模式变迁。基于对湖北省一座山林寺院的信众群体的田野研究发现,被广泛运用的微信等社交媒体编织出一个以都市佛教徒为主体的虚拟媒介网络,信众在其中开拓出新的修行方法和观念,使社交媒体成为一种中介化道场。但"在线修行"无法替代现实修行,当信众诉求从超验世界转入日常生活中的个人境界提升,媒介网络运转的根本动力源于信众内心对该寺院的归属,以及自身"宗教性"在修行实践中得到反复激发和印证。同时,随着社交媒体依赖成为当代生活的独特表征,由此聚焦目前意蕴驳杂的"修行",指向的不仅是狭义的宗教实践,更映照出部分人群抵御社会现代性症结的逻辑和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9.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即社交网络服务)网站从2003年3月在美国悄然兴起,短短5个月内就风靡整个北美地区。在国外,首屈一指的SNS网络——Facebook被人称赞为继Google之后的最伟大创意。在国内,联络家、开心网、校内网等提供SNS服务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中校内网自2005年底创办以来,迅速得到大学生的青睐,成为网上最火爆的学生社区.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时代,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舆论社群心理趋向理性,网络公共事件相关舆论议题演化有着由浅入深、逐渐聚焦的特点。多样的信源、公开的讨论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解决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魏则西事件"为个案,分析社交媒体时代舆论议题的演化路径,并试图探讨网络舆论演化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