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令狐氏是敦煌大族之一,自汉代徙入敦煌后逐渐成为儒学经术世家。北凉灭西凉后,令狐氏开始为人抄写佛经,接触佛教,由以儒术传家的传统大族转变为儒释兼通的新型大族。北朝时期,令狐氏在官方佛教写经中起着主导作用,且信仰佛教,与佛教的关系更加密切。这一切很好地反映了汉晋北朝时期敦煌大族与佛教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2.
马德,王祥伟著《中古敦煌佛教社会化论略》,于2010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资料,以敦煌石窟、敦煌文献和敦煌僧团、敦煌民众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它们的社会性质、社会活动、社会内容、社会功能、社会作用、社会意义等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古代敦煌石窟佛教的社会化性质及其发展,敦煌佛教界(僧团)的佛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的性质及其演变,敦煌历代统治者、达官显宦、豪门贵族及平民大众的各类佛教对敦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国吴国内部的社会矛盾最复杂,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地方宗部势力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集中在前期,表现为地方宗部势力对孙氏集团的抵制;二是山越等少数族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中期最突出,表现为山越等少数族对孙吴政权的反抗;三是农民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后期最明显,表现为农民针对孙吴地方政权乃至中央政权的大规模暴动。  相似文献   

4.
佛法久住,离不开居士的护法。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复兴,居士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出生在皖江流域的杨文会与赵朴初,凭借着他们强大的愿与力,前者开启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后者则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领导佛教界实现着中国佛教复兴之梦。可以说,近代以来的中国佛教,启于杨而成于赵。  相似文献   

5.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地主阶级中一个腐朽没落的阶层,但士族与敦煌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追溯河西士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便可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众所周知,早在西汉后期,河西就形成了地主士族势力,魏晋时期又有新的发展,已成为一股势力极强的特权阶层。十六国大动乱开始,中州世族也流转河西,加入河西士族的行列。《资治通鉴》123卷文帝元嘉十六年十二日条胡注:“永嘉之乱,中州士人避地河西,张氏礼而用之,子孙相承,衣冠不坠,故凉州号为多士。”中原士族的加入,使河西世族集团势力大增。五凉时期的各个政权,其兴衰成败无不与世族大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敦煌的粟特人与佛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五代敦煌的粟特人与佛教郑炳林唐敦煌县从化乡是以居住敦煌的粟特人建立起来的,①到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虽然从化乡的建置被取消,但是粟特人势力并未因此而减小,相反势力和影响都有所增强。粟特人信仰祆教,归义军衙内支出帐中,赛祆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当时官府一项...  相似文献   

7.
西晋之世,统治者不重文学.文人多依附于势力不断发展的世家大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十分复杂,残酷的杀戮此伏彼起.从贾杨争权到八王之乱这么长时间内,文人在政治的漩涡中旋转浮沉,灾难和不幸不时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大批地杀戮是前后几代都极为少见的。西晋文人的人生.实在是悲剧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敦煌阴氏的地位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对阴稠支的政治地位、阴氏的经济文化状况、阴氏同其他敦煌大族的关系以及与僧界关系的分析,认为敦煌阴氏政治经济上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各个政权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其文化上比起其他大族如张氏则稍欠不足,说其为豪族是再也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9.
秦与西汉前期,国家权力凌驾于社会势力之上,基层小吏的选用不受地方社会势力的左右,国家通过以法治吏,使其成为基层行政的忠实执行者。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社会势力的发展,基层小吏的选用由豪强大族所操纵,他们的行政很大程度上为豪强大姓左右,其功能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这一问题的考察,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秦汉基层社会秩序的历史变迁,也可以加深对该时期国家权力与社会势力互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敦煌歌辞是魏晋六朝以迄隋唐五代乐舞流行的产物,也是唐代歌辞的一部分。而敦煌佛教歌辞在敦煌歌辞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是敦煌歌辞的主体。由于佛教在对广大民众的教化过程中十分注重声乐的作用,佛教与歌辞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敦煌佛教歌辞的调名较多地采用民间乐调,形式多为长篇联章,内容重视铺叙,并表现出较强的音乐性。从敦煌佛教歌辞对民间流行的俗曲乐调的大量应用来看,唐代佛教教化的对象重在民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