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艺术电影的影像表达体现出创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主旨,符合艺术电影的创作逻辑。观众既要充分认知创作主体对影像表达的个性见解和独特感悟以及由此产生的个性化的艺术呈现方法和表现手段,又要充分调动理性思维和审美经验才能厘清电影的叙事逻辑和影像意义,实现"二次创作"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2.
表现世界末日恐惧的现代电影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外星人入侵、自然灾难、人类局限以及电脑统治世界。现代人的末日恐惧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根植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恐惧和焦虑:工具理性的发展加剧了现代人的恐惧;信仰的失落使恐惧奎面世俗化;大众传媒放大了我们的恐惧.现代电影末日恐惧主题审美独特性在于:虽是虚拟的世界末日,却是真实的恐惧;电影对现代人的恐惧心理有缓解和超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反思现代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3.
简论电影艺术概念的当代性修倜关键词电影艺术概念,当代性在20世纪的今天,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早已深入人心。但在电影诞生之初,它并不是作为一种艺术为世人瞩目,而是作为一种“新科学玩具”和“视觉消遣品”吸引观众,它的魅力在于它那“实地捕获的自然景象”。因此,...  相似文献   

4.
艺术品的当代变异包括“泛艺术”、“装饰化”、“反艺术”,是对待传统艺术的认同与背离.艺术品当代变异在艺术表现、审美接受方面的积极意义,体现了当代艺术品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与大众审美接受的宽容性,并且对代言当代人内心世界为当代人服务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艺术品当代变异也具有“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5.
影视艺术以面对真实受众的陌生化叙事策略、引导大众积极消费的文化体闲性质和能够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消遣娱乐功能切入了中国当代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并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当下影视艺术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中最活跃的部分,对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但它需要更进一步的引导与规范。以有利于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德育即指适合于当代发展要求的当代精神文明。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丈明礼貌、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公而忘私,还包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人民,勇于奉献;热爱事业,进取创新;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用当代人全新的思维方式教育青少年好好学习当代科学知识,展开想象和联想,用所学知识去创新、创造,长大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出力,促进社会的富强稳定。  相似文献   

7.
郭涛  姚杰  王斌 《文教资料》2011,(15):78-79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通过传达声音和影像,对人的视觉和听觉进行双重刺激,能够直接、形象地把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意象表达出来,比一般的文字、声音、图像更加生动、形象,更能吸引人。大学生是社会高等尖端人才的重要来源.是社会的新鲜血液.是未来社会的主要成员.所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好的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吉尔.德勒兹是首个全面研究电影的当代哲学家,他立足于电影的实际,通过揭示其本有的教育效果,形成了"影像教学法"的思想。其实质是:成功的现代电影致力于引入一个让一切成规都失灵的"域外",造成思维的"死机",以激发生命深层的"域内"原创力量,从而在电影欣赏中发挥着召唤观众创造力的教育作用。这启示我们:将思维"置之死地而促生"是电影教学、艺术教学乃至一切学科教学的关键点,像电影那样审美地将思维"置之死地而促生"是一切教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梳理、论证了当代叙事学和电影叙事理论的理论源头、基本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指出20 世纪以来的两大思潮四脉流向对叙事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和直接的影响:一是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皮尔士的符号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思潮;二是以俄苏形式主义文论和斯特劳斯、弗莱的神话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诗学——神话学理论思潮。进而区分了当代叙事学与古典叙事理论的不同理论特征。文章认为,当代电影叙事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形态,一是以麦茨为代表的以建构电影“句法学”为主要研究特征的“语言结构表意说”。二是以艾柯、沃伦为代表的主要着眼于电影影像符号学的“影像符号编码说”。三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电影叙事理论,可称之为“本文修辞策略说”。四是以米特里、波德威尔为代表的带有综合色彩的“叙事美学与艺术说”  相似文献   

10.
每个时代都有人们不同的活法,每种活法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当代社会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均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成为人们赋予、寻求和实践生活的意义的现实背景。从物质生活状况来分析,当代人生活的意义因社会物质生活的充裕而坚定厚实;从政治生活状况来观察,当代人生活的意义因政治生活的进步而更加自由开放;从文化生活状况来思考,当代人生活的意义因文化生活的繁荣而丰富多彩;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互关系角度来把握,当代人生活的意义因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崭新关系的确立变得广阔深邃。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为了解决中国当今现实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发展的进程中达到一种相宜相生、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的融洽状态;和谐社会的价值就是和谐社会对人的功效和积极推动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从根本上就是推动我国人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中国书法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在过去,书法只是作为学问修养的一种表现,如今的书法艺术已经被社会公认为一门纯艺术。从过去的书斋文化走向展厅文化,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标志,书法成为一种"竞技"项目。文章围绕着"展厅书法创作"这一主题,对当今书法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及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析、举例、引用等方法来论证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学习传统绘画写意精神的重要性,对于丰富当代工笔人物绘画艺术形式,提高其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以“形”传“神”的人物造型、整体空间意识的构图、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三个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民本思想不同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其核心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毛泽东民本思想依然有其特殊价值,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农民问题的严重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并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有助于我们深刻反思当代中国之"官僚腐败问题"。当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当在认识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挖掘其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书法由实用性转向艺术性,由于人们审美需求品位的不断求变,各种书法赛事、展览的评审也倾向于追求展厅效应。因此,当代草书创作的审美取向,也表现为追求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即视觉冲击力,主要体现在抒发情性、我心写我草,重视形式、适度增强形式感,布局空间、章法强化对比度,心仪万象、态势生动多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社会以来,女性越来越多地投身于社会领域,参与到教育、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女性的社会角色也随之更加丰富。到了新中国时代,女性更是以半边天的形象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80年代之后,随着对文革的反思,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女强人”“女博士”“女汉子”等与女性形象有关的热词先后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些看似赞美的热词,其背后隐含的却是男性的讥讽.而女性对于这些热词的逐渐接受与重新解读,反映出女性的不断成长,这对于两性关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另外,当今社会男女两性之间仍存在隐性的不平等现象。需引起更多关注与反思,使两性关系更加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实证哲学社会有机体论及思辨哲学社会有机体思维的精神精华,在实践原则优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有机体思想。该思想具有实践性、整体性、辩证性等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一生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立于时代高度阐发该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当代意义,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也有助于我国社会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灾难文艺不仅成为了文学艺术界的创作热潮,而且也引起了批评界和思想界的热切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消费社会的来临和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中国当代文化已经开始或正在由"悲剧"向"后悲剧"转向.这样,审视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变迁或重构就成为批评家们理解、评价与阐释中国当代灾难文艺的一个重要思想入口.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的中国革命精神,其在当代中国仍闪耀着光芒,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独创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先导意义;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实事求是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最本质内涵,它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客观基础;井冈山精神中体现的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是引领当代人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井冈山精神中体现的艰苦奋斗作风仍是当代人应发扬的优良作风,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井冈山精神中蕴涵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也是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息息相通的;井冈山精神浓缩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当代一系列精神的本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平民大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日益被肯定。在中国当代都市题材油画中,同样反映了一种平民化的价值倾向。如画家刘小东描绘了多种职业,各种年龄段的都市"小人物"形象,忻东旺则把视线落在生活在都市社会底层的农民工身上,关注视线向普通大众的转移构成了中国当代油画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