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尽管是关键,而家庭教育也是决不可忽视的一环,二者必须紧密结合。家庭教育如果不能紧密配合学校,甚至产生矛盾对立,那教育效果将会相互抵消,素质教育也将成为空谈,比如学校教育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既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学劳动、学健体、学审美等,而家庭如果一味强调文化知识学习,两方面不能形成一股合力,这必将影响孩子全面发展,影响素质教育的贯彻。  相似文献   

2.
胡婧婧 《新疆教育》2013,(5):149-149
小学语文教学既教语文、学语文,也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在校的大学生是跨世纪人才的生力军。因此,高等教育应使他们学会做人,具有渊博的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一、做人教育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要教育学生,让学生不仅仅是学知识,而且要学做事,学做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他人相处特别重要。在21世纪将要来临之际,首先要强调对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特别是注意培养他们学会做人。如何做人,是人文精神问题,其实质是人之为人的思考。每个人在其发展历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追…  相似文献   

4.
吴俊 《文教资料》2014,(21):91-92
"学知识"和"学做人"是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核心目标。落实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要落实"学做人",然后要落实"学知识",两者都落实到位,才是完全育人。育人既是根本任务,又是第一任务。而"学做人"是高等教育"第一任务"中的"第一任务",这也是它的本质所在。高等教育的"学做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都是塑造人的人格和灵魂。高等教育的第一任务"学做人"主要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高等教育第一任务"学做人"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5.
学做人,不仅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生一辈子的大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个“学”,至关重要的就是学做人。中小学阶段是学做人的最佳时期,如果没有解决好“如何做人”这个问题,以后又要来个“重新做人”,这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一种不幸。  相似文献   

6.
对青年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成人”,帮助人的全面发展。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关于做人的教育愈来愈被忽视。由此带来许多弊病,成为导致整个社会精神危机的重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对青年的关于做人的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青年学会做人。教育青年学会做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宝库,运用传统思想对青年进行做人的教育,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1)传统与现代的关系;(2)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学知识与学做人的关系;(3)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直做人,迈好职场第一步;礼貌做人,赢得职场良好印象;热情做人,如鱼得水融入职场;踏实做人,稳稳当当立足职场;负责做人,轻轻松松游刃职场;自信做人,职场成功无人可挡……学会做人,就能赢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知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也被越“炒”越高。“学知识”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学做人”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似乎它是件无足轻重的事。其实不然。“学知识”与“学做人”是紧密相联的,两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一、学会做人的必要性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指出:“委员会从它举行的第一次会议开始就坚决地重申了一个基本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学会做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我们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一致提出,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了,还做什么事,只能做坏事,只能害人。古今中外,“学会做人”都是教育的重要命题。学会做人,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不变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好文,首先应学做人。”将“作文”与“做人”并列起来,教学生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学生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选材立意、写作技能的训练,还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思想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11.
教育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涵为: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全面推进教育创新。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把优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平等发展观念注入教育发展的观念中。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自觉地把握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是要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统筹实现城乡居民的公正发展.城乡居民的公正发展就是要实现城乡居民发展的权利公平、发展的机会公平、发展的规则公平、发展的成果分配公平等.  相似文献   

13.
全面发展的九要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发展是学生的权利,社会和学校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义务。全面发展的过程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内容是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是基本面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的根本是人的解放,是把“关系还给自己”。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劳动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全面性;人的自由发展,即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控制和支配他们的社会关系而实现的自觉、自主、自愿的发展;人的充分发展即人的才能和能力向着更高程度发展等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历史阶段。并且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实质是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可持续发展到协调发展——区域发展观念的新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缩小区域差距、兼顾“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发展、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虽互有关联,但内涵各有侧重:发展是状态的改善,持续发展强调过程,可持续的本质定义突出的是代际关系,协调发展着重的是处理人地、人人关系,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内在关系紧密,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强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要求;区域协调发展是相对的、动态的、长期的,将随着区域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这些观点的阐释,有助于统筹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的涵义,一是人的个性的发展,二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三是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生产力,进行物质文明建设,是人的发展的根本前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们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研“内涵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指的是教育科研队伍的发展,人的观念与素质的发展,人的能力、工作效率与理论成果解释力的发展。教育科研“内涵发展”的途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变革认识观念是实现教育科研“内涵发展”的根本前提,理清工作思路是实现教育科研“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科研“内涵发展”的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的假设是:人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受专业协助的品质和力度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镶嵌于学校情境脉络中。本文旨在从教师个体的社会心理层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新的分析框架涉及感受(feelings)、关注(attention)、激励(promptings)、组织(organization)等四个维度。这里以一所学校为例,根据这四个维度编制量表,通过数据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以验证其效用。  相似文献   

19.
简论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追求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爱好特长的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应符合人类基本价值准则,个性发展不等于背离集体,不等于个人主义。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等于不要个性。教育实践中,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同时以个性的和谐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性追求;协调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深层次追求;可持续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终极价值追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