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他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与他的乡土意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奉献给世界文学画廊一幅幅精美的田园诗画,使其作品呈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3.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继《德伯家的苔丝》之后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他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渴望学习且有所作为的青年裘德,但裘德最终还是在等级森严、金钱至上的社会中抱恨而死。与之前的小说相比,这部小说更加具有批判性,有的评论者认为其是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三部小说之一。目前学界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婚姻文化等道德层面上,而忽视了其中蕴含的田园情怀,本文就将以此为切入点,试从《无名的裘德》解析哈代的田园情怀。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小说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世界,而这一艺术世界与他们的童年世界是密切相关的.哈代、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三位艺术大师的创作恰恰引证了这一规律.从家世和社群两大方面出发,分别对哈代、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童年生活与创作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田园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因为其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从思想、自然、社会、人生等四个方面,探讨其田园生活中所反映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6.
王明娥 《文教资料》2013,(19):15-17
哈代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之中有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没有母亲,并且一直在哈代笔下占有重要位置的田园自然母亲在这部作品中也被忽视。人类个体的母亲形象及整个人类的母亲形象田园自然的双重缺失侧面体现了哈代创作后期的悲观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一、以儿童为本位,体现了与儿童生活体验相沟通的语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而今天和周老师一起上课的孩子都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农村的田园生活对于他们也许只有模糊的记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期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享有极高的声誉.哈代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处于变革、动荡不安的时代.宗教、政治、科学、社会各种因素动摇着人们的心灵,使他们的内心发生转变,在这种令人不安、恐怖混乱的社会里,哈代认为人必须创造自我价值,因为人不能获得来自外部世界的任何帮助,一切都要依靠自己,不可能存在任何超人力量帮助你.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系列是其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其中的乡村书写是该系列小说的重要特色,体现了哈代关于英国乡村问题的深刻反思;不仅生动再现了当时英国乡村的真实状况,而且注入了哈代本人关于英国田园文学的独特思考和复杂态度:在看似描写田园风光、承袭英国田园书写传统的同时,解构了长期以来由想象和书写建构而成的“田园幻象”。在雷蒙·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研究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其他空间理论,探讨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乡村书写对英国田园幻象的三重解构:乡村“天堂”的颠覆,“阿卡迪亚”的幻灭,理想乡村住宅的“坍塌”。  相似文献   

10.
一托玛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作家。在他的一系列以他的家乡道塞郡为背景的小说中,“最终的印象是一个邪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毁坏他们幸福的各种可能性,并把他们引到悲剧的结局。”他既不能认识到社会变化的真正根源,也找不到社会未来的真正道路;他不得不求助于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念和叔本华的  相似文献   

11.
指出《还乡》反映了哈代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论述小说中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的性格和自然的特征相融合,和生态整体观的思想不谋而合;人和自然的相互交流蕴涵了了生态批评的主体间性思想;颂扬人的简单生活方式体现了生态批评的简单生活观。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学史上,许多作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缅怀古朴的宗法制社会,寻觅梦中的伊甸乐园。英国田园学多借“牧羊人”意象来阐释作家们对“爱情生活”、“田园世界”和“人品修养”的体悟,寄托他们的人生理想,表现他们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赵静 《海外英语》2011,(9):320-321
James Joyce’s short story "The Dead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hort stories in Modern English Literature.To a certain degree,the hero Gabriel is the maturity Joyce.Gabriel’s epiphany to life and death in the Christmas midnight is also the author’s "the adventures of the mind".The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Gabriel and Joyce in terms of their complex national sentiments,political views and thei 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own wife.It also analysis the device of symbolism used in the short story.  相似文献   

14.
由于深受19世纪物种起源中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哈代的著名作品《无名的裘德》也无疑充斥着达尔文主义的思想。本文通过用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探究《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生。作为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具有很深的哲学思考价值。这部小说给我们展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压迫人民对于爱情、事业、宗教以及家庭的追求,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下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种种斗争。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裘德悲惨的人生,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但是作者通过改良主义的思想来描述裘德悲惨的人生经历,极大地鼓舞了人民。  相似文献   

15.
英国小说家哈代的代表作《还乡》集中反映了他的生态思想。对埃格敦荒原的描述体现了哈代的生态整体观:自然环境不再纯粹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而具有积极的生命形态和独立的生存意蕴,人物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生态体系的一个组成要素,与自然环境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对荒原动植物意象的刻画,表达了哈代对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生态渴求及对非人类生物形式的同情与关怀。而哈代对主要人物与自然的三种不同关系(亲近自然,远离自然,回归自然)的对比述写则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生态主题:人类只有和大自然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6.
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田园诗不仅向世人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社会现实和诗人自我,更使人体味到他求真尚质的可贵精神。他的田园诗自成一家,运用白描手法将强烈的爱国精神与闲适的田园生活融为一体,风格平淡、语言真挚。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的《白孔雀》是一曲现代牧歌,小说中描写的自然风景、农事、爱情及理想化的乡土生活,都具有牧歌属性。哀歌是牧歌发展的一个分支,以衰败和忧伤的格调,表达作者的失意与哀伤。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小说中传统农业耕种方式逐步瓦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爱情和友情也走向解体,哀歌的主题也随之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思想在哈代的生活和创作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摒弃了宗教信仰。这种反基督教倾向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对教堂情有独钟的哈代始终徘徊于对基督教的信仰和怀疑之间.其宗教思想一直处于复杂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与陶渊明,从时间上看,两相去约在千年上下,但化承传的穿透力是任何时空都不能阻断的,不因时隔千栽而中断,也不因江河异域而消失。从其歌咏生于斯、游于斯、乐于斯的农村生活这一空间来看,《诗经》与陶渊明之间,这种化的穿透力有着极为清晰的表现:他们都歌咏农村生活的愉悦、表达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描写农民(奴)的艰苦生活、表达对理想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的田园诗,渊源于《诗经》的农事诗。  相似文献   

20.
陈晨 《海外英语》2012,(12):191-193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Tomas Hardy’s masterpiece,was published in 1891,marking a turning point in Hardy’s literary life.This essay attempts to analyz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in the light of Ecocriticism and seeks to throw a new light on this novel.Through a clos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ss and nature,the essay interprets the process of Tess’s tragedy as the in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Alec and Angel.In this way,this thesis tries to provide a fresh perspective that may enable u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