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审美诉求的文学话语,俄国形式主义者为其标举了陌生化理论,但陌生化并非文学话语的唯一元素,陌生化必须以熟悉化为背景,熟悉化规范着陌生化,陌生化又丰富了熟悉化,文学话语的生命之树就是在陌生化与熟悉化这两种维度中繁衍更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进行了陌生化语言模式的解析,分析了英美文学中的陌生化发展,提出了英美文学中的陌生化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种文学观念的嬗变中,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在给旧的语言形式注入新鲜养分的同时,也对第二语言的文学教学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文学作品中的词语陌生化使用为重点,简要分析了文学语言陌生化的内涵、意义以及作用,并对第二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陌生化"现象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原是一个文学术语,后被逐渐应用到翻译领域,演变出了陌生化翻译技巧。陌生化翻译主要指在翻译过程中避免过度归化,保留源语的文化和语言异质性,使审美变得困难。文学翻译可以通过陌生化手段保留原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本文以毕飞宇的小说《青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段的使用及效果,以期为文学翻译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体现文学作品文学性的重要手段。翻译文学作品需再现其文学性,因此对陌生化翻译的研究对文学翻译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知网论文资源为研究基础,对目前国内对陌生化及陌生化翻译进行的研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对陌生化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对对陌生化翻译的研究相对不足,更鲜有人从文学翻译和自译角度研究陌生化再现。为了不丢失原文的文学性,文学翻译应给予陌生化再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杨琴  曾真 《现代语文》2007,(6):120-121
“陌生化”表现手法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本文探讨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陌生化”,应首先准确把握“陌生化”的概念及其形式,然后根据三种情况处理“陌生化”。  相似文献   

7.
后新潮小说对新时期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强化了一种陌生化效果。这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从新时期小说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后新潮作家以先锋的姿态将文学陌生化的运动推向了极致;其次,后新潮作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文学形式。马原、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各自发展了一套独特的陌生化方法,从而使近阶段文坛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什克洛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概念.前者将诗语的"陌生化"上升到文学本体论的高度,视"陌生化"为一纯粹的美学、文学范畴,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所在;后者则把"陌生化"作为一个认识论范畴,认为"陌生化"不是目的,而是消除陌生,达到对事物更深刻熟悉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英美文学中会存在一些陌生化的语言,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就是指用不同的语言模式来对英美文学语言进行改变,这样文章就更加注入活力,不会显示出死板、无趣。对于不同的作家对陌生化语言的改变也是不尽相同的,表现方式也各有差异。语言陌生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对文章的感受更有意蕴,理解更加透彻。本文将进一步分析陌生化语言中的精华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在于其文学性。文学不是对现实的刻板反映,它趋向于使现实陌生化,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习惯性接受方式打破,使之成为新颖的客体。文学作品中包含的陌生化元素很多,主要有语言、叙事、视角转化和选材取境。对于我国的文学翻译来说,原作中陌生化元素的保留及翻译是一种新的境界。所以,对原作中陌生化元素的识别与恰当处理对整个作品的成功翻译至关重要,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被认为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为努力摆脱传统叙事方式的束缚,寻求新的形式来表达意义,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陌生化手法。小说《黑暗的心》的复型叙事结构、不可靠叙述、陌生化叙事语言以及“解码延迟”的陌生化手法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作为一种形式手法用来表现文学的独特性,即文学性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文学语言区别于简洁经济的散文语言或实用语言;文学语言自身总是在不断地翻新;文学作品的结构背离传统的时序或因果关系。文章从上述三个层面分析了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陌生化手法,即:时序的倒错,玫瑰喻意的陌生化和细节描写上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3.
俄国形式主义主张研究文学的内部规律,以是否具有文学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并为此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将陌生化视为解释文学性的关键。陌生化的实质在于求变,陌生化的目的在于使作品获得可感性,从这个意义上,俄国形式主义是接受美学的真正前驱。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讲稿》为切入点,我们考察发现卡尔维诺小说诗学植根于欧洲文学传统。论文剖析了卡尔维诺提出陌生化诗学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卡尔维诺提倡的陌生化就是反讽式地借用过去的文学经典,不断推陈出新,将世界描述成原初的样子、将对象描述成本来的面貌。陌生化诗学,在《宇宙奇趣》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通过文体的陌生化、叙事视角和主题的陌生化,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认识了自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镇定、自信、近乎不可思议的小说家卡尔维诺。  相似文献   

15.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它在艺术手法上的独创性使其成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本文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分析了其在小说语言、人物形象与本事和情节的陌生化表现手法,认为“陌生化”技巧的运用是该部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文中用"陌生化"理论分析了玄学影响下的魏晋游仙诗发展过程中的三种变化,从而证明了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代表理论,认为“文学性”在于使熟悉的事物感知和语言表达陌生化。而沈从文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陌生化特色,这一特色集中体现在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边城》中。文章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其在语言组合和意义表达层面的陌生化,研究《边城》中语言作用于视觉、声音和情感所造成的阅读的难度和时延性,以此探究沈从文“陌生化”写作所带来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春树秉承了与传统日本文学相异的内格特质,通过借鉴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陌生化的理论拓宽了他的创作手法。他的最新小说《1Q84》对"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表现在小说中框架、情节、语言的新风格等方面。作者从新手法创作旧事物,读者从新角度观察旧事物,"陌生化"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使《1Q84》更具可感性。  相似文献   

19.
作家刘第红的童话故事集《最后一根琴弦》充满了陌生化魅力。作家通过形象的陌生化、情节的陌生化和语言的陌生化三个方面塑造了一个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用距离营造美感,用故事书写情怀,让世界重返童真。在三种陌生化效果中,作家刘第红为万物书写联系,彰显出世界的灵性,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建构起一个超越现实的、交互主体式的审美空间,展现了作者的辩证精神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一些学者常常运用陌生化的理论来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生新法"比陌生化理论更适用于分析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两种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由于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似的经验,因而陌生化与生新法运用在文学创作中,都可以延长读者对作品的感受时间,从而增加阅读的趣味。不同之处在于理论基础不同,应用范围不同,实现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