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美是杂技艺术的重要构成,也是影响杂技节目演出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今时代是杂技发展的最快时机,也是杂技舞美发展的最佳阶段,如何做好杂技舞美工作,充分发挥舞美对杂技艺术本体的完善与烘托作用,是广大杂技舞美艺术工作者所应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杂技艺术是一种很神奇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杂技表演者的表演看到力与美的结合,杂技艺术通过技巧来寻求和抓住观众的眼球,并用优美、感人、凝练的技巧展示,把表演者深厚的感情、生动的形象、完美的技巧统一并融合起来,随着杂技艺术的不断发展,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杂技人员的培养和发展趋势等相关方面来谈杂技艺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解珊 《华章》2013,(31)
作为一门多元荟萃、历久弥新的传统艺术,杂技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吸收、借鉴与学习。杂技艺术工作者要正视杂技艺术的这一开放特质,探索实现杂技艺术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有效策略,不断丰富杂技作品的表现形式、提升杂技作品的审美层次,为推动杂技艺术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杂技,作为一门形体艺术,在历史的沿袭和变革中,始终以不断挑战人体极限、挖掘人体潜能的形式而存在和发展着,它穿越千年历史,来到了这个各种艺术种类激烈竞争的年代,人们对于杂技的要求与日俱增,这就迫使杂技向着更高的难度和境界进发。而对于杂技人而言,在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完善杂技技艺的同时,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始终是杂技教练和杂技演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杂技演员的心理素质因素、心理成长期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刚 《华章》2013,(31)
当代杂技艺术体现出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为推动杂技艺术事业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可或缺,而创新则是杂技艺术事业发展的灵魂,这些归根结底仍需要专业人才的汇集。同时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杂技艺术的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1.当代杂技的创新发展
  中国中国杂技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整合,杂技艺术已经形成了翻腾、平衡、抛接、魔术、健身等门类,且每一个门类都有一些传统的表演节目。杂技的继承,就是对那些最基本的技能和通过历史检验、优秀的表演形式的发扬光大。而创新,就是对传统的改革和突破。杂技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而且要传达一种思想。因此,杂技的创新不仅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而且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让观众在感官和精神上得到耳目一新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肢体表演艺术,中国杂技的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夏朝。4000多年以来,杂技是在不断借鉴和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程式和技巧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同时,杂技在体现社会人文精神方面,始终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哲学、人文学科的深刻影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杂技艺术受到中国古典哲学、民俗学、传统宗教和文化艺术等的影响、制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杂技艺术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可以说一直是从社会学中吸取精神和思想,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借鉴内容和形式的。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杂技艺术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杂技工作者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原大地是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濮阳素有"杂技之乡"的美誉。历史悠久的濮阳杂技在不断的协同创新中,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也走出了一条集教学、创作、表演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对探索中原杂技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间杂技艺术是深爱人们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它源于原始文化,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活跃于民间。是什么原因促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今社会依然常演常新,常演常受欢迎呢?本文从民间杂技产生、发展的文化机制方面对其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古称陈。这块古老的土地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淮阳太昊陵庙会历史悠久,影响巨大。作为中原庙会的代表,它保留着古老的庙会习俗。现代社会,太昊陵庙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和构建和谐乡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我国的杂技艺术发展迅速,影响到了许多年轻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对于杂技的基本功训练来说,我国更是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将传统化的杂技模式与现代化的创新形式相融合,创造出新的杂技基本功训练法,传统的杂技是演员做一些较难的动作去吸引观众的眼球,而现代化的杂技艺术不仅仅有着基本功的完美展示,同时还加入了一些道具对正常表演做辅助作用,并在整场表演中加入了艺术化、情感化的元素,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享受好感染力。本文就杂技的基本功训练进行阐述,从而了解杂技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舞蹈与杂技是两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但两者的发展具有共性,能够在发展中和谐共处互相融合。本文从两个方面,从舞蹈编导的视角探讨了舞蹈和杂技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庙会是融宗教信仰、文化娱乐、商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它植根、传衍于民间,凝聚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周至民俗色彩浓厚的庙会文化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民间艺术的延续,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基层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说:"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杂技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的形成、发展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当代杂技创作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主题晚会的兴起,与戏曲、舞蹈的嫁接,都使杂技的文化含量在不断提升。杂技人牢牢把握"技"是杂技的本体、"艺"是杂技的神韵的创作理念,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点,传统文化精神才是中国杂技的生命。当回顾近年来的精品之作时,不难发现,那些作品中闪烁的不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吗?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杂技这个载体体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真正能够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宣布,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技。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达的时期,杂技艺术也呈现出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局面,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它不仅在《全唐诗》、《全唐文》等诗赋文章中有具体生动的描写,而且唐人传奇以及笔记中也有记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杂技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充分表达了人体机能的异化和延伸。杂技的发展与人类劳动技能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与变化,备受人们瞩目。本文结合杂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趋势与走向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花鼓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不仅整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艺术形式,还揉合了武术与杂技等特殊的技巧性肢体动作。从其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上集聚了我国民间艺术的特点与特色。花鼓灯的起源、发展、流传以淮河流域为主,由于地区性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的流派。以冯国佩为代表的“冯派”花鼓灯艺术是花鼓灯舞蹈中的一枝奇葩,其形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杂技     
知道了我们古代足球的故事,再来看看咱古代杂技的传奇……杂技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存留下来的壁(bi)画、汉砖、美术作品中,留下了不少当时演出时的生动场面,由此可见,杂技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唐代百戏杂技种类多样,表演技艺高超,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造就唐代杂技百戏艺术繁荣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政治环境的宽松、统治者的倡导、对传统杂技百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外进行杂技百戏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20.
处州(浙江丽水)庙会中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它们是处州民间文化艺术领域的瑰宝. 处州庙会文化在文学艺术、美术、表演艺术等不同类型的民间文化艺术层面皆有丰富的内涵,在处州民间社区生活中承担了重要的文化功能,应充分重视其价值,合理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