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议一 :在“整体”阅读中进行综合感知综合感知 ,是“整体”阅读行为的开始 ,是对全篇课文的认读 ,也是对阻碍阅读的语言文字的疏通。教学环节和教学用语可以这样设计 :一是课文导入 ;二是读通课文 ,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三是说说你最想读懂什么或让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以《黄继光》为例 ,综合感知可以这样进行 :(1)导语设计。课前播放录像 ,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及上甘岭战役的壮烈场景 ,然后教师语调低沉、缓慢地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我们可歌可泣的无数英雄 ,为了保家卫国 ,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 ,就是这样跟敌人浴血奋战 ,用自己…  相似文献   

2.
一、整体把握———通顺关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初步理解往往都是点滴零散的,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灰雀很可爱;有的说:我知道灰雀不见了,是小男孩把它抓走了;还有的说:我知道列宁很喜欢灰雀……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整体感知学习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能够读通、读懂课文,能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听课时特别关注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同的年级对预习的要求是不同的:一、二年级要求是读通、读懂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1.在读中整体感知。读是感知的前提,感知必须以读为基础。有时上课开始就范读,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先让学生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并把课文…  相似文献   

5.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和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要从学生阅读理解过程的规律出发,逐步教会学生读懂课文,综合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一、认读感知。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充分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材料,对课文获得一种初步的印象:课文写的是什么,课文的体裁是什么,课文叙述的顺序怎样,在自读课文中遇到哪些问题等。这一步的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①给学生提供关于理解课文必要的背景材料及其它资料。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并调动学生原来学习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课文的知识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6.
要想读懂一篇文章必须从整体出发,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我国著名教育家袁微子曾指出:“阅读训练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或者叫做全面性。”怎样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整体性呢?试以《高尔基的童年》一课为例,浅谈几点体会。一、从整体出发了解课文众所周知: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教一篇课文就要让学生从整体性上对课文有所了解。如在教《高尔基的童年》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课文写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课文:阿辽沙是哪个国家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那时候这个国家是怎样的社会?阿辽沙在给…  相似文献   

7.
精读课是语文单元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只有上好精读课,才能为后面的略读课以及群文阅读课打下基础.语文精读课一般分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懂课文"写什么",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抓住重点,深入领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透过内容感悟文字后面的意思,感悟"为什么写",这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品读赏读,揣摩写法"学习文章表达方法,让学生弄懂文章是"怎样写",学习借鉴写作方法.这一切都是以思维导图为载体.  相似文献   

8.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承载的是"借助关键词句"来提高阅读速度的教学任务。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学生抓住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借助关键词句,读懂课文,习得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同时,通过迁移阅读,让学生学会运用策略。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逐渐提高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9.
一、注重读书这里讲的读书不仅仅是读教材上的课文,还要超越文本,在网络上进行阅读。良好的语感,要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如在教《荷花》一课的教学片断时,让学生读了5遍后教师才开讲:第一遍要求学生在网上阅读,对教材进行整体感知;第二遍要求学生读顺课文;第三遍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第四遍要求学生赏析课文;第五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这样,读书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语感才能得到培养。二、注重发现这足以说明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发现才能读进去、品出味儿;只有发现才能读得深、悟得透。…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习作与阅读的联系,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既读懂课文讲了什么,又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用什么样的写作方式传递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学生的阅读活动本身就是要以学生已有的知  相似文献   

11.
毛卫辉 《考试周刊》2013,(23):36-37
<正>一、什么是"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二、整体感知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出:"义务课标还应考虑汉语言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头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有学生来问:什么叫做"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这一问问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阅读教学乃至全部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正是教学生"读懂".读懂,是阅读教学的各项教学目标、各项课程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这个原点,就没有什么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陈玲 《成才之路》2010,(7):43-4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实是一种教学艺术,是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情境;借助想象的翅膀,让无声的文字变为动听的语言;培养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每次学习新的课文之初,都会有一个整体感知的环节.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宏观的、整体性的了解.教师通常会这样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什么事、什么故事、什么人、什么情景等)?然后要几个学生说一说.接着,教师对学生所说的进行简单的评价或概括,然后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如果不包括自读课文所花的时间,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大约只用两三分钟.这种整体感知有什么意义呢?我以为,意义甚微,走过场而已.  相似文献   

15.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 ,是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的一篇有关“雪”的散文。其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意浓郁、情景交融。教学这篇课文时 ,如何紧扣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美育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作法。一、初读全文、感知“整体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开篇释题后 ,应及时设疑导读 ,通过读懂课文 ,让学生形成对“第一场雪”的整体印象 ,让学生感知“第一场雪”中的整体美———下雪前 ,天气骤然变冷 ;下雪中 ,雪花纷纷扬扬 ;下雪后 ,世界变得粉妆玉砌。学生通过初读全文 ,知道这是一篇结构完美的文章。有了整…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争当“小小剪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的内容来个剪辑梳理,然后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例如教学《灰雀》一课,在初读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领悟:1。默读:画出你能读懂的句子。2.讨论: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联想:由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文教学的整体感知,就是要使学生学会从整体感知入手去钻研课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课文的整体感知呢? 一、优化开讲艺术 开讲,起着对整堂课的定向和统领的作用。语文课的开讲,让学生迅速了解这篇课文讲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  相似文献   

18.
单元主题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设计好单元导读课,让有着相同主题的课文整体性地映入学生的眼帘,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主题形成更为鲜明的印象,满足他们的阅读期待,也增强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在一个单元每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在运用中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技能。最后,一个单元课文教学结束后,除了完成综合练习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所要积累的写作方法、阅读方法进行梳理归纳,进一步强化认识。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 :自能识字解词 ,自能预习 ,自能赏析 ,自能复习等等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发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阅读欣赏中的自读、自感、自批、自悟能力等等。教给“自能阅读模式”让学生借助模式 ,运用阅读标记 (圈、点、画、注、批 )对课文进行从整体到部分的全面感知。在学生了解内容充分批注的前提下进行“阅读四大块”的操作与反馈。“阅读四大块”操作过程如下 :阅读第一大块 :整体感知课文。运用《生字新词表》让学生读通课文。读通是第一关 ,要解决字、词、标…  相似文献   

20.
正确地理解教材,是备课的首要一步,准确地把握一个学期的读写训练重点,是能否按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的关键,教学一册书首先要明确这册书的训练重点。八册是中年级最后一册。从这册起安排重点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读写训练。 一、抓住阅读训练的重点,训练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八册的这个训练重点,是在七册重点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五年级概括中心的基础。这一训练重点不仅体现在八册,而且体现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还要加强训练,以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读懂一篇课文主要指读后能明确课文主要说的是什么,即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重点是借助段意,能用一段比较简练、流畅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 这册的八组课文在阅读方面都体现了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重点配合的是二、五、六、七组课文。教学时要抓住提出这个训练项目的第二组,要通过重点课文《古井》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这课抓住三点:1.正确理解词语读懂重点句子,可以以课后作业题1.2提示重点,联系课文重点理解比喻句,如,“古井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