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茶以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和文化内涵滋养着文人,使文人超脱了一般饮用的需求,进入了身心境界的体验。而文人又通过他们的词作,形象地描述了茶事的发展,赋予茶鲜活的艺术色彩。茶滋养、丰富了宋代文人,而宋代文人诗化、升华了茶。  相似文献   

2.
以茶待客     
我国以茶待客始于魏晋之时,在唐代和宋代更为盛行。据《三国志·韦曜传》记载,三国时吴国君主孙皓有一次大宴群臣,允许酒量小的韦曜以茶代酒。《晋书》里说,东晋荆州刺史桓温招待客人,不是多备酒菜,而是奉茶献果。《晋书》里还记载了一件事:东晋时,吴兴太守陆纳生活俭朴,声名显赫的大将军谢安去拜访他,他只设茶果款待。可见早在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我国己有以茶待客的习俗。到了唐代,客来敬茶已经成了传统的礼节。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有一首《月夜啜茶联句》,诗中写道:“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宋代的杜来也有“寒  相似文献   

3.
读词四记     
我国是茶的祖国,茶的故乡.距今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所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我国历代大都专门设置了管理茶事的专门机构.一些朝代还有茶法、茶税.至於有关茶的著作,从唐代陆羽的《茶经》算起,丁谓的《茶图》、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许次经的《茶疏》等不下一百余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吟茶的诗与词.在宋代,李之仪、舒  相似文献   

4.
从宋代酒店茶坊看商品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和茶,是宋代饮食结构中的两个重要支柱。“酒之于世也……上自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父樵夫,无一可以缺此。”“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酒店茶坊是这两种饮料商品销售的重要社会通道。它们十分广泛地联系着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而成了当时商业市场中最富有吸引力和最富有表现力的所在。一些大酒店商业经营与商品生产结合一体,比较典型地反映了那个历史时代商品生产的内部关  相似文献   

5.
品茶与育人     
李爱庆 《云南教育》2014,(13):48-48
平时喜欢喝茶.一天,到一位朋友家说点事,朋友知道我喜爱茶,特地拿出家中珍藏的上好的茶招待我。我们边品茶,边说事,朋友问我这茶如何,我直言不讳地说:“这茶闻着有股糯米的清香,可一旦茶叶泡开了,糯米味就没有了,也没感觉出这上好的茶有什么特别之处,还不如我常喝的滇红和普洱茶呢!”  相似文献   

6.
福建是中国最著名的茶产地,在宋代福建的“建安”茶叶广为种植,斗茶盛行。建安斗茶代表着中国宋代茶文化的最高水平,并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传播,对日本茶道的草创有着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书屋品茗     
“茗”者,茶也。朋友来访,聊到读书,兴致上口,茶思绵绵,于是不得不提品茶的事。古人爱茶,今人亦爱茶,东晋张载的一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读书人的心里话。于是,有了茶事、茶艺、茶联、茶戏、茶歌、茶诗、茶笺、茶馆,种种种种,成就了茶道,构筑了茶文化。冠上“文化”名气,书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文人茶客的最杰出的代表当推苏东坡,他与茶结缘终生,几乎到了嗜之成癖的地步。他还自觉地引茶入诗,从而为后人留下了—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宋代的品茗艺术包含着诸多的审美因素,大体可概括为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境之美。品赏苏东坡的咏茶诗就可以很好地领略宋代的品茗艺术。  相似文献   

9.
坐在游船上欣赏沧山洱海的旖旎风光,品着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白族“三道茶”.的确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第一道茶为“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第二道茶为“甜茶”,寓意“苦尽甘来”。放有乳扇、生姜、蜂蜜、核桃、桂皮等配料。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相似文献   

10.
谈到第一印象,我想起一件事。一次去一家公司谈一个合作项目,约好的时间主管却不在。在主管的办公室里坐下,面前刚好坐着公司的一位员工。接下来我看到的,他沏了一大杯茶,拿起了一张报纸,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他一直在悠闲地品茶阅报……就这样看着他,我也渐下决心,“不能合作,马上告辞吧。”直到现在我对这家公司的印象,还定格在那“一杯茶和一张报”的画面上,这已是几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1.
宋代作家除苏轼外,欧阳修对袁宏道的影响最值得引起关注。“崇欧”,既表明公安派的“宗宋”已走出其前期唯取法东坡的狭隘路径,也反映了公安派在更大层面上梳理文学传统、整合文学思想以抗衡复古派的强大阵势所做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讲,欧阳修实为“参与”晚明公安派文学革新并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位重要的宋代作家,而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革新也因获得欧阳修等宋代杰出作家的文学思想、文学性灵的裨益而更具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就蕴藏着丰富的诗学资源。缘事诗学就是其中最珍贵的资源之一。它滥觞于“结绳记事”的历史意识,萌发于汉代“以事系诗”的《诗》学,发展于唐代“触事兴咏”的《本事诗》,成熟于宋代“论诗及事”的诗话。然而五四以来,中国诗学一般偏重于缘情诗学的转化而相对忽略了缘事资源的开发。发凡缘事诗学,一是要把缘事诗学从中国诗学的隐体系中呈现出来,从而为中国诗学的多元发展提供多种选择;二是要把缘事诗学从西方叙事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为中国诗学本土化发展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茶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种植与饮茶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传说的神农氏时代 ① 。但是 ,人们对茶的认识及其饮用方式却是逐步深化与完善的。唐朝是茶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唐以前 ,人们把茶初当药用 ,后才成为提神解渴的饮料 ,进而在南方形成风气 ;至盛唐 ,饮茶在南北方蔚为风气 ,茶事活动上升了一个层次 ,而形成了茶道。本文试对茶道的形成、茶道的内容作一论述。一早期的茶称“荼”、“茗”等。据文献资料记载 ,茶树原产于巴蜀地区。茶是从南向北、从西南向东南传播的。人们最初主要利用茶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云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谜语:“人在草木中”,打一字,谜底是“茶”。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叶的故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了人工栽培茶树,当时只是做药用,可是,后来这片神奇的叶子成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成了一种必需,成了一种精神旨趣的指向,成了一种文化。不过,即便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在读高中的那个年龄也不一定喜欢这苦而且涩的饮品的,更何况现在的年轻人在饮料上有了那么多的选择。可是,又何妨透过这些美文,去看一看到底什么是茶,去看一看茶的后面到底有着怎样的世相、人情或者是文化呢? ——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略述宋代建茶的制作勾利军宋代是我国古代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福建建州茶质量最佳,有“自建茶出,天下所产名茶皆不可数”①之称,代表了宋代茶叶生产的最高水平。建茶的采摘、焙制技术十分复杂、考究,至今未见专文论述。本文以《北苑别录》的记载为主,参之其它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认为宋代是莆田古代历史上文化教育最辉煌的时期。指出莆田“文献名邦”的誉称源于宋代。而“文献名邦”碑坊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相似文献   

17.
随遇而安     
洪玉 《老年教育》2007,(5):22-22
老不老,自己最清楚。前些年伤风感冒了,买个青萝卜切成薄片,再沏上一壶酽茶,萝卜嚼得嘎嘣脆,酽茶喝得热乎乎——“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这算不算“宫廷秘方”咱不敢说,却真的是“药到病除”。而如今再感冒了,就不能“萝卜就热茶”了——牙齿老化松动,萝卜嚼不得了。再有,眼睛也不顶用了,过去有蚊子从眼前飞过,巴掌一伸准能把蚊子拍着。现在想读书看报,离开老花镜就成了睁眼瞎。眉毛稀疏变短,头顶也由原来的“植被茂密”而日趋“光化”。腿脚渐缓,腰背渐驼……唉,岁月无情催人老,而且老与丑如影随形,同步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报纸有1200年的历史,始于唐代“开元杂报”,历经宋代的“邸报”和“小报”、明清的“京报”。现存的两份唐代的“敦煌进奏院状”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封建官报历经宋代、明清,随着清王朝覆灭而消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沈冬梅先生所提出的“分茶”非“点茶”说进行了商榷;并对“分茶”与“点苛”为一事两称说进行了补证。  相似文献   

20.
茶联     
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上,我给学生印发了几张古今茶联。 大家最感兴趣的是“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这一“回文”联,倒过来读,便成了“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这副茶联也颇受好评,他们说,想不到几个词语的简单排列,便能构成了一幅气韵生动的图画。有些同学则喜欢嵌字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