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润腔"是民族声乐演唱的独特手法,在营造音乐表情、传达人物情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润腔"背后所蕴含的学理则较少被研究者提及。故而本文将借鉴沈洽先生的《音腔论》的观点,在阐明"腔"、"音腔"、"字腔"等概念,解析汉语演唱"依字行腔"规律的基础上,来具体分析民族声乐的"润腔"手法及其表情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鄱阳湖周边各种民歌类型进行比较性研究,从民歌的种类,旋法特点以及润膛装饰音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针对旋律发展与调式特点,以及具有地方特点的各种终止类型、独特的旋律手法等进行探析,旨在找出具有鄱阳湖地域风格的曲调特点.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7,(18)
“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露水润麦苗啊……”雾霭沉沉,风染烟岚,夕阳迫近地平线.灯笼近处,杨柳树旁,家乡民歌《杨柳青》的曲调慢慢流淌. 我在想,如果不离开家乡,我是否能传承爷爷的梦想呢? 儿时,我和伙伴明乐坐在台阶上,听着爷爷弹唱起《拔根芦柴花》:“我呀就的来了,拔根(的)芦柴花……”这是爷爷辈广为传唱的秧田歌曲.  相似文献   

4.
生命中有许多花,我唯独喜爱那朵敬畏之花,虽然它不是娇艳欲滴,但它也绝不是枯萎无润。它很香,它的飘香如一泓甘泉,滋润着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5.
《丢戒指》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首民间小调,其曲调源于"剪靛花调"。是该曲调的众多变体之一。整首歌曲音乐结构完整,旋律简洁明了富有地方特色,将女子遗失心上人所送戒指后焦急寻找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其轻松活泼的曲调和极富东北地方特色的语言韵味在东北民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山花儿”是流行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一种“花儿”变体或衍生体。在旋律形态上 ,它是“花儿”由中心地带向四周传播过程中 ,因地域差别形成的自然变异现象 ;从“山花儿”的调式、旋律发展手法、曲调结构等方面来阐述其艺术特征更能说明它的变体特色。  相似文献   

7.
京歌是当代众多新创作歌曲中的一种带有京剧韵味和特色的歌曲形式,是在继承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融入了京剧和民族歌曲的特点,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梨花颂》这首京歌曲调精湛,意境悠远.演唱上有它自己独特的技巧和方法,既区别于传统的京剧,又在行腔、韵味上有别于现代民族声乐.  相似文献   

8.
宫唱而商和--南音唱腔润腔法的一般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音唱腔是演唱根据工尺谱的谱字(即唱腔旋律的骨干音)和工尺谱中隐含的南音唱腔润腔法则即兴润饰形成。“引”、“塞”、“贯”、“折”是南音唱腔的基本润腔法则,也是固定的指法、指法组合规定的唱腔润腔法的基础。以上(下)方大二度音润饰骨干音是南音唱腔润腔法的根本,这与中国古代传统润腔法“宫唱而商和”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词的曲调大约有一千多个,因此,词牌的名称很多。其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陕北民歌是用老镢头镌刻在黄土地上得音乐巨著,它不仅是陕北人精神的寄托,同时也是陕北人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和呐喊。一首民歌的表情类型是由旋律、节奏、速度、润腔、词曲结合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的表情类型。不同思想感情的歌词可以改变同一曲调的表情类型。陕北民歌《东方红》这首家喻户晓的不朽之作,从一个原生态民歌的传唱中变成了一首雄伟、庄严的革命颂歌,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四个阶段的词曲变化得出不同的旋律与歌词。  相似文献   

11.
侗戏是我国少数民族剧种之一种,流行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南部侗族方言区,对白和演唱皆用侗语,其唱腔多为侗族民歌所衍变,基本上属民歌联套体式。侗戏的唱腔一般分为戏腔、哭腔、歌腔、客家腔、小调五种,其中戏胜为主要唱腔,侗族戏曲若无此腔,则不能称侗戏。戏腔,因侗戏最早使用[平腔]这一曲调而得名。平腔流行于各地,分别称为[平腔]、[平调]、[平板]、[普通腔]、[胡琴腔]。这一曲调在侗戏中用得最早,时间最长,派生发展的曲调较多,已有[老生腔]、[旦腔]、[丑腔]、[哭腔]、[…  相似文献   

12.
依据正史、野史、专书、笔记等文献,可知元朝的俗乐曲相当发达。经过对其曲调名的细致梳理,便能较为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有相当数量的曲调源自唐、宋、金等,但也不能不承认,绝大多数的曲调是蒙古族或其所辖诸族的传统曲子和一些新制曲调。  相似文献   

13.
正江南丝竹音乐的支声复调是在基础乐曲骨干音(又称"主干音")的框架内,在此框架内根据各乐器的特性,乐人们在演奏上进行急性变化,成各不相同的旋律走向所形成的。其手法极其丰富,主要有:加花加多加少不一、花音走高走低不一、减音偷句不一、长音短音不一、翻高翻低不一、装饰手法不一等等。江南丝竹音乐的乐谱大部分还是单旋律谱,除加  相似文献   

14.
从探讨传统苏州弹词音乐的唱奏关系入手,对其音乐织体的结构形态、音响特征、复调关系及表现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将传统苏州弹调音乐的织体归纳为七个类型:一、加花托腔式支声复调织体;二、减花托腔式支声复调织体;三、加花减花交替式支声复调织体;四、加花减花交织托胜对比式复调织体;五、快弹散唱对比式复调织体;六、固定音型对比式复调织体;七、间隙垫腔自由模仿式复调织体。此项研究在我国传统苏州弹调音乐研究方面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三维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进而背诵、默写,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2.品味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二、导入毛泽东,字润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导师,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在初中,我们就学习过毛  相似文献   

16.
民间歌曲歌词通俗,曲调优美,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地的民间音乐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风格、题材、曲调、演唱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本文主要以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及贵州民歌《咕噜山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在教学中的演唱体会,从多方位视角审视民间歌曲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并为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嬗变之中,形成了丰富精彩的演唱技巧。其中,独树一帜的润腔表现手法赋予了民族声乐演唱更加生动的艺术色彩。尤其是在民族声乐演唱旋律中形成的润腔形式,千姿百态,动人心弦,彰显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着重对民族声乐演唱中旋律性润腔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能够在演唱实践中更加合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正>对文本的解读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的,结构、技巧、主旨等;有微观的,文本情润处,即是文本情丰意润、情理交融、蕴含技巧之处。情润处如地下一汪清泉,非苦力深挖,不能见其丽容;非竭力思索,不能尝其甘甜。对文本情润处进行深度思考,挖掘情润处的深层内涵,精妙价值,可以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透彻理解文本主旨;对文本情润处进行深度思考,还可以熟悉文本内容,对教学内容作精准的取舍,进而形成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文本;对文本情润处进行深度思考,会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处处生花,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一、抓文本情润词,探究人物内心世界文本情润词,是文本的气穴处,点一穴则动全脉,  相似文献   

19.
秀山花灯融歌唱与舞蹈为一体,在演唱上使用当地方言,词曲结合贴切,唱词琅琅上口;多数歌曲篇幅短小,用材简练,节奏明快活泼,曲调富有动感,生气贯注,构成了独特的秀山花灯音乐的风格和情韵。其中有不少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别具一格。具体表现为:上下句音乐结构形式、一曲多词、同宗民歌的旋律变化手法、衬腔特点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林毛根、苏巧筝、王昌元、林玲的《寒鸦戏水》演奏版本比较分析,对比总结了他们各自的演奏谱与音响效果的特别之处,使古筝演奏者在乐曲演奏中能更多方面地了解乐曲,体会不同演奏版本的鲜明特点和艺术魅力,分析不同演奏版本的加花手法和节奏变化,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丰富而独特的内涵与韵味,并为能更好演奏乐曲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