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习型人"与自我调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学习型组织的首要特征是充满了“学习型人”。一、“学习型人”概念的提出“学习型人”的概念是基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而提出的。学习型社会包含两种涵义 :一是学习的终身化 ;二是学习的社会化。它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所谓学习型组织 ,是指组织中存在着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 ,由此形成共识 ,调动与发挥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的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实现组织目标。学习型组织的核心能…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表达终身学习理念的社会形态。较之传统型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的特征在知识、学习、学习者、“时空”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些特征变化使高等教育既面临着发展机遇,又形成了现实的挑战。同样,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学习型社会”的影响也是双向的,高等教育既有可能促进、也有可能阻碍学习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教育的角度讲是一项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从1978年开始,“学习型社会”教育政策制定的演化顺序大致是“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终生教育→终生学习→学习型社会”。文章按时间顺序对该政策出台的宏观政治、经济背景及其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与"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能力是人类生存、发展所要具备的首要能力,因此,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倡导应运而生。图书馆与生俱来的馆藏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决定图书馆是打造“学习型社会”的最佳场所。“学习型社会”给图书馆带来了发展契机,也对图书馆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游 《继续教育》2004,18(12):79-8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十六大报告提出“学习型社会”后,又相继出现了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支部等提法。军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保卫国家和平的使命,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必须在思想上走在国家建设的前列。创建学习型军营是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现在部队中部分官兵对学习型军  相似文献   

6.
人·学习·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在学习型社会里,需要重新阐释“人”、“学习”、“学习能力”等概念,确立起“人是学习的动物”、“学习是人自我实现、超越的过程”、“学习能力是人自身发展、超越的能力”等理念,以便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学习型理论为基础的团队管理理念与工作方法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等,随着学习型团队管理理念的不断发展,学习型教务处团队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务处团队建设的必然选择。优秀的学习型教务处团队建设首先要深入了解学习型团队的发展背景及其深远意义,学习彼得·圣吉、加尔文、坎特等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知识;其次是重视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和评估,构建制度化和层次化的学习模式,建立保障性和激励性的学习行动机制;最后要重视个人和学习型团队的关系,协调好自身学习和团队学习的关系,努力做到协同进步、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际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概念的形成入手,探讨了“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近年来涌现的“学习型城市”热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学习型城市”的兴起是国际终身教育理念当今发展的重要形式.它在我国的兴起对知识社会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庄毅 《继续教育》2002,16(6):22-24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模型以来,国内外已有许多大型企业提出要建立“学习型企业”,许多国家政府及其领导人提出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学习型社会”。2001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海、北京、苏州等大中型城市也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根据“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学习将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的一生将无法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而是强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作为终身教育重要基石和实现手段的继续教育,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将发挥什么作用,教育培训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将扮演什么角色,如何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等,成为广大专家、学者思考的热点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了庄毅等5名专家、学者有关“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文章,一并刊发,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作进一步思考,激发使命感、责任感,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学  相似文献   

10.
张娟 《成人教育》2006,(10):85-86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重庆市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也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围绕重庆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含义,从“两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农村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提出构建重庆市学习型社会的措施,有益于重庆市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正是针对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偏离了社会之"善"(不损害一人利益而反应和体现所有公民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一味地追求"善的型"(生产力或者国民经济总量)这一问题。党和政府正是是站在历史的特殊发展阶段,对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总结和理论反思,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之善"标明了最终的路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概念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概念及其中英文表述,仍然悬而未决。本文分析了“网络社会”概念未能界定的分歧所在.并提出解决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理论,体现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一目标是对小康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将人文社会领域的学科学习与青年的心理成长结合起来是高中课程开发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日本高中教材《现代社会》中的"现代社会与青年"的构架与内容的分析与评析,可以看到一种此类教材的编制方法与教学重点。需要以我国现时的社会状况为背景,研究这样的课程教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在评析三种有代表性的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 人类社会教育发展可分为群体社会教育、物化社会教育、自主社会教育三个阶段或形态,并对各个教育 发展形态的特点及相互内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目前我们正处于物化社会的教育形态阶段,教 育以智育为主,教育的发展必将步入自主化社会教育形态阶段。  相似文献   

16.
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及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网络交往”是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它既拓展了人的交往空间,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又产生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及法律问题。要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应加强网络法规对网络社会问题的控制力;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网络社会问题中的作用;构建网络社会交往的基本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始于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1844年以前,马克思使用的"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伴随的,主要指"资产阶级社会";1844年以后,随着法哲学批判转变为经济学研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则指"物质关系总和"。市民社会概念内涵的变化体现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形态已经来临,风险无处不在。贝克对西方工业化模式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对增长的盲目乐观将被更加审慎和全面的发展观所取代,过去的经验已不足以成为当前的依据和理由,人们当前的行为选择同时还受到对未来预期的影响,现代风险社会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如何应对风险?我们不得不将自己从那些过去的范畴中释放出来,并建立人们需要用的一套新的概念体系来分析新型社会风险,进而建立一种“新理性行动范式”和再造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从“终身教育”到“学习型社会”理论、理念和思潮的演变,虽与人类社会自身对教育认识不断深化密切相关,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和科学技术发展在教育和社会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反映。学习型社会的基石是“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也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