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2.
《孟子》散文发展了《论语》和《墨子》中的形象构成,与《庄子》比,它更多地从社会生活中取象,运用比喻、寓言、排比、引用等手法,使论辩包含了丰富的形象,极大地增强了它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对于自然语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和意义生成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庄子》中的部分经典寓言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概念合成理论对于《庄子》部分寓言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同时,对《庄子》部分寓言进行认知角度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展示《庄子》部分寓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背后的深层认知操作机制,丰富《庄子》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庄子》在阐明其思想时不是通过逻辑论证,而是将其思想蕴涵在寓言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步展示,其理论概念与范畴往往以某种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化人物来体现。由于儒道同源共生性,孔子形象就成了《庄子》中主要的人物形象。儒道学派的冲突,又使孔子形象在《庄子》中亦正亦反,异化为三种:道家的代言人形象、道家的对立者形象、道家高人或隐士的陪衬形象。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借用了许多古帝王形象,这些古帝王形象经过作者寓言式的改造而成为了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本文对《庄子》一书古帝王形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从社会现状、士人风貌、文化思潮和庄子自身入手,对《庄子》一书进行深入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高深 《现代语文》2007,(1):34-35
“寓言十九”是《庄子》最重要的创作手法,《庄子》中的“寓言”既不同于今天所说的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又不同于先秦文学中惯用的寓言故事,它是包括寓言故事在内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类比、引用、举例等的总和。不仅如此,《庄子》作者对其功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首次、大量、有意识地使用“寓言”来阐发其深邃的哲理和深沉的感情。其语用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立的存在形态、哲理与形象相融、细节与意境结合。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社会批判精神借他的寓言放出了夺目的光彩。庄子认为,一种观点如果没有其本身之外的一些客观事例证明是很难被人接受的,庄子援用、杜撰寓言的真正目的在于有力地论证某个思想,所以在《庄子》中,一个清晰的理性观点,一个哲学思想并不是随着一个寓言而产生的,它只是在寓言中又获得了一次形象的显现。  相似文献   

8.
由于史料的缺失,现仅《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有庄子其人记载,而《庄子》中以庄子形象出现的寓言二十四则。据有关庄子的生活状况、与惠施的交往历程等寓言中庄子自我形象,可见庄子独特的性情,以补庄子生平史料之不足——冷眼观社会,藐视权贵,不失傲骨,对现实有独到深刻的见地;热心关注自然生命,以自然生存法则在现实社会中保全生命,面对生命的消逝豁达洒脱。  相似文献   

9.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向来以其寓言为人关注。连章的寓言中不仅蕴含着庄子的精深哲学,也体现着庄子高超的寓言艺术技巧。《庄子》内篇中连章寓言间或并列或递进的结构关系,更是理解庄子哲学的逻辑结构与寓言的叙事技巧的别样途径。故从相似题材寓言连缀、相同要素前后勾连、引线串珠式结构、连章寓言的复合结构等几个方面,探讨《庄子》内篇连章寓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蔑视权贵,主张“无用”,表现在哲学思想中就是追求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这些抽象的思想,庄子赋予它以形象的文学因质,即丰富的想象和超现实的夸张、大量采用寓言、丰富多彩的譬喻等等,最能体现《庄子》文学特色的文章就是《逍遥游》,本文就是以《逍遥游》为视角,管窥庄子哲学思想中的文学因质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文探讨了庄子《逍遥游》中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运用。概念隐喻抽象表达了逍遥自在、追求真善美的思想;寓言投射生动展现了庄子对于社会伦理和个体价值的独特见解。概念隐喻与寓言投射的结合运用,形成了庄子独特的表达风格。文章通过探析这些修辞手法,旨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其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277-278
《庄子》和《韩非子》二书中的寓言同具幽默情趣,但《庄子》寓言的讽刺性极强,甚至达到辛辣的地步。而《韩非子》的幽默多表现为滑稽,在滑稽中见讽刺。  相似文献   

14.
《庄子》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庄子》的寓言,无论是对于《庄子》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寓言文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启贵同志《浅谈<庄子>的寓言》(以上简称《浅谈》。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3年二期)一文从文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  相似文献   

15.
庄子一书中描述了大量的寓言形象,作者通过这些寓言形象来说明哲学道理,阐明自己对生存困境的认识,描述了心中志者的形象,表达了对外物的认识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修辞学史上,庄子是寓言格和寓言体的理论创立者和重要实践者。通观《庄子》一书,除大量运用引用、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反讽等较为成熟的辞格形式之外,庄子主要依托其“得意忘言”的语言哲学思想创造性地发展出主体旁代和故事联缀等两种修辞方式,这对后世寓言辞格的运用和寓言文体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和实践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的文章堪称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直接阐述其哲学观点,而是擅于运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漄之辞”的形式,借助形象和故事来寄寓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即寓言论“道”.具体而言,《庄子》中“寓言十九,藉外论之”的论“道”方式主要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显著特征:“不言之辩”,《庄子》寓言论“道”的独特话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寓言悟“道”的不二法门;“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寓言论“道”的“形而上”意味.  相似文献   

18.
李明珠 《语文新圃》2009,(12):36-37
通过对话构造故事.是庄子创作寓言的重要手段和特色。《庄子》一书随处可见以对话构成的寓言。先秦诸子经典《论语》、《孟子》、《墨子》等都具有“对话”的特点,然《庄子》的“对话”与它们风格截然不同。儒墨经典中的对话,平实有据,基本是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19.
笑解逍遥游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跌宕多姿,大多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寓言。语言诡谲怪诞,文字变化多端,形成了其随意洒脱的文风。《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游》不仅表达了庄子的根本思想,也代表了庄子文章的主要风格。  相似文献   

20.
《伊索寓言》与《庄子》中的寓言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经典寓言,它们产生的时期大体相当,本文从两本书中以动物、植物、人为主角的寓言来论述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