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俗话说,"三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这说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尤其是重大的传统节日各地的风俗更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给节日增加了多重色彩.广宗县的春节风俗具有古朴、独特、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民俗纪录片是以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传统风俗和生活方式为拍摄对象,反映不同地域或民族奇异风俗和独特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片种。海南省各民族保留至今的独特习俗,为海南本土民俗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挖掘不尽的题材。  相似文献   

3.
刘廷娥 《兰台世界》2014,(4):113-114
邯郸“倡优”对赵国舞蹈文化发展的贡献最大,而赵国独特的社会风俗及民风是邯郸“倡优”产生的土壤。正是这样“雕悍少虑”的民风,喜爱悲歌舞乐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4.
邯郸"倡优"对赵国舞蹈文化发展的贡献最大,而赵国独特的社会风俗及民风是邯郸"倡优"产生的土壤。正是这样"雕悍少虑"的民风,喜爱悲歌舞乐的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5.
地方文献作为地方资料宝库,它反映出某一特定地区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交流、风俗民情等信息。在西部大开发中,地方文献应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西部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本文就地方文献的地位、价值和作用进行了浅论。  相似文献   

6.
收继婚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婚姻方式。从收继婚的渊源和发展入手,了解收继婚形成的社会背景,分析明代法律对收继婚风俗发展的影响,能够更好地认识法律框架下的收继婚风俗。  相似文献   

7.
鲁琳 《兰台世界》2014,(12):41-42
收继婚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婚姻方式。从收继婚的渊源和发展入手,了解收继婚形成的社会背景,分析明代法律对收继婚风俗发展的影响,能够更好地认识法律框架下的收继婚风俗。  相似文献   

8.
所谓地缘,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自然环境、历史、语言、文化的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的趋同性、接近性。地缘文化则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人文景观的总和。在我们这个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国度里,每一块土地都蕴含着文化积淀。每一个特定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风貌,世态风俗;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或因素,又可以说是社会生活总体的一种折射或缩影。这正是地方报纸文艺副刊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一方水土上繁衍生息的人们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也孕育着一方风俗。暂不论风景旖旋的江南吴哝软语的南腔,山舞银蛇的北国粗犷豪放的北调。单单从日常生活上说起,各种各样的风俗真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情趣。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陕西,那广袤的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三秦儿女,同时也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诧的奇迹。除此之外,陕西独特的风俗民情,更让人对那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拥有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历史风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规范体系等.同样,中国广告亦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土壤才能在全球广告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本文收集和梳理了清末至70年代山东地区的帽饰特点,展现出山东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目的是使富有典型民间风俗的帽饰文化得以整理、挖掘和再现,进而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汉族风俗史>分<导论·先秦汉族风俗>、<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五大卷.根据汉民族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阐释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风俗表现形态、风俗演变规律与风俗思想精神,以历史变迁为经,以生产风俗、生活风俗、礼仪风俗、岁时风俗、信仰风俗和社会风俗六大风俗事象为纬,重构和再现了汉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状貌.纵览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该书在汉族风俗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均有颇多建树.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文献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文献记载了客家地区古往今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等多方面的信息,其内容丰富且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我们应重视客家文献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应劭乃东汉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所《风俗通义》主要记述东汉时期的社会风俗、礼仪、名物、怪异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多侧面地展现了东汉社会生活状况及化思想面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汉族风俗史》,徐杰舜主编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汉族风俗史》分《导论·先秦汉族风俗》、《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隋唐·五代宋元汉族风俗》、《明代·清代前期汉族风俗》、《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五大卷。根据汉民族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通过阐释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风俗表现形态、风俗演变规律与风俗思想精神,以历史变迁为  相似文献   

16.
林硕 《北京档案》2023,(3):56-58
<正>古人经常在江海河湖附近摆放镇水兽,希望借此平息水患、魇镇海波,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风俗。从皇家苑囿到市井阡陌,镇水兽的形象可谓五花八门:从铜牛、铁犀、石趴蝮,到铁狮子、铜犴,再到石雕壁虎、铁爬虾虫,不一而足且极富生趣。这些形态、材质各异的镇水兽既充满地域特色,又折射出我国源远流长的镇水民俗,以及古代匠人们高超的铸造技艺。  相似文献   

17.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国家。他们长期生活在气候奇寒的漠北草原,社会风俗与中原的汉人迥然不同。入主中原后,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互相吸收、融合,蒙古人的社会风俗有了一些变化,但大体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北京是历史文化古都,形成了各种独特的风俗,其内容丰富,既有宗教信仰方面的,也有祝福贺喜、娱乐游戏方面的。节日中的祭祀、走亲访友、饮食、服饰等活动都有它的说法和习俗。各种节日活动不仅喜庆热闹,而且富于乐趣,反映出北京百姓热爱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湘西蓝印花布艺术扎根于湖南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结合湘西地区独特的风俗民情,对湘西蓝印花布的民俗意味进行了阐述,揭示了湘西蓝印花布在湘西民俗礼仪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极其深刻的民俗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在明代覆亡与满清入主的特殊历史状况下,基于史学的眼光对于孟子的民本思想做出了独特的诠释与阐发。本文主要从“民贵君轻”论、民本与君臣秩序之关系、民情与风俗、变置君主论等四方面,对王夫之有关孟子民本思想的诠释加以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