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青是中国新闻界一颗耀眼的巨星。2003年10月11日3时20分,这颗星陨落了,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大损失。挥泪送别一代名记者、一代新闻宗师,缅怀他半个多世纪中做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人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穆青把人民看得很重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很重。在人民心里,他不仅是不朽的,而且是常青的。他是人民真正的朋友我到光明日报社之前,在新华社工作了28年,其中在河南工作了18年。穆青是我的老领导和良师,他把老家河南作为调研采访基地,每年回去一次;在同他的多次接触中,我亲身感受他的政治家风范和高贵品格,感受他与人民群众真正…  相似文献   

2.
穆青同志是河南杞县人.中原的水土哺育了他.他对这块养育之地情有独钟,是理所当然的.他新近出版的《十个共产党员》一书中有6个就是中原大地的好儿子.我思索着一个问题,对于中原大地,最使穆青动情,使他牵肠挂肚的是什么呢?恐怕莫过于那里的父老乡亲了.那些普普通通的甚至是土得掉碴的农民、育林养林人;那些普普通通的县委书记,从焦裕禄到郑永和,这确是一些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人了,一点也看不出是“县太爷”,但是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操心操力,深深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穆青就是用他的笔把这些普通劳动者、普通县委书记心灵深处最光亮的东西,精神力量中最震撼人的东西,揭示在中国大众面前.这些人中,不管是已作古的,还是健在着的,他们的精神力量曾经鼓舞并正在继续鼓舞着许许多多人.  相似文献   

3.
穆青是中国新闻界一颗耀眼的巨星。2003年10月11日3时20分,这颗星陨落了,这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大损失。挥泪送别一代名记者、一代新闻宗师,缅怀他半个多世纪中做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人们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穆青把人民看得很重很重,人民也把他看得很重很重。在人民心里,他不仅是不朽的,而且是常青的!他是人民真正的朋友我到光明日报之前,在新华社工作28年,穆青是我的老领导和良师。他把老家河南作为调研采访基地,每年回去一次;在同他的多次接触中,我亲身感受他的政治家风范和高贵品格,感受他与人民群众真正的血肉联系。在河南流传着穆…  相似文献   

4.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战线辛勤笔耕了半个世纪的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今年已届73岁高龄。他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我国400多个县市留下了辛勤的足迹,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一批不朽的名作。然而不知疲倦的穆青同志仍然时时提醒自己:“作为记者,可写该写的东西太多了,自己欠了人民好多帐。”今年4月和7月,他就是带着  相似文献   

6.
文有仁 《新闻实践》2003,(12):15-16
穆青同志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在这些日子里,我脑海里一直翻腾着他的形象。我同穆青接触不多,但从亲身感受到的几件事已给我留下一个印象:穆青是人民记者的榜样。我1956年从解放军转业到新华社后,由于长期在国际部工作,直到1966年初才知道穆青。这年年初,天寒地冻,新华社大礼堂的大厅和二楼挤得满满的,穆青做兰考采访见闻报告,介绍焦裕禄的事迹。当讲到焦裕禄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去世,兰考人民痛悼焦裕禄时,穆青哽咽了,无法讲下去。原本一片静寂的大厅出现了轻轻的啜泣声。穆青停了片刻才继续讲。看来,穆青不仅广泛深入兰考采访,而且整个感情同兰考人民融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7.
原鹏 《新闻爱好者》2006,(2S):20-20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是人民十分喜爱和信赖的记,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有关穆青生前身后的诸多章中,绝大多数都把他作为一个名记来加以描述和评价,这虽然与穆青本人经常强调自己就是一名人民记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但是,作为一个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新闻大家来说,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充分挖掘出穆青对于我国新闻学乃至于新闻事业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穆青丰富而卓有成就的记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穆青同志逝世十周年前夕,南振中同志写下本文,并作为在郑州大学所做报告。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同志读了这篇文章后说,此文使他心潮起伏,穆青同志心系人民、情怀群众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仿佛上了一堂党课,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群众观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日渐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让我们再次共同回顾穆青同志“勿忘人民”的经历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穆青以众多的新闻名篇记录了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前进步伐,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对社会的历史进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穆青出生于河南农村,成长于战乱中,成就于人民群众中。他的一生总是把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火热的生产生活第一线,倾听农民的心声,见证农  相似文献   

10.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是人民十分喜爱和信赖的记者,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有关穆青生前身后的诸多文章中,绝大多数都把他作为一个名记者来加以描述和评价,这虽然与穆青本人经常强调自己就是一名人民记者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但是,作为一个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新闻大家来说,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充分挖掘出穆青对于我国新闻学乃至于新闻事业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穆青丰富而卓有成就的记者实践、新闻管理实践和理论贡献,都促使我们不得不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对其进行重新认识。穆青离开我们已经两年有余,但他留给我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穆青住院和病逝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探望和送别时动情地说,穆青同志跟人民很有感情,尤其是跟农民很有感情。他是新闻界的旗舰、楷模,是“三贴近”的典范。李瑞环同志到医院看望时说:“穆青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2.
穆青人物通讯,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各行各业的人。但是,他笔下的凡人又都闪烁着非凡的光彩。穆青是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写人民群众的。 穆青笔下的人物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有铁人王进喜,有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有至死不忘周总理嘱托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有植树老人潘从正,有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有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阎建章……。这些我们相当熟悉的人物,曾经感染和熏陶了至少两代人,发现和塑造他们的人就是穆青。  相似文献   

13.
刘通 《青年记者》2017,(2):125-126
在20世纪的中国新闻史中,有不少新闻名篇佳作都与穆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一个个党员群众的光辉形象,通过穆青的新闻作品,深入几代中国人的内心,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表. 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们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焦裕禄,被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共产党员的优良品格所感动.这篇饱含深情的作品,也深深折射出穆青和焦裕禄之间对于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情的共鸣.焦裕禄始终把“服务人民”放在第一位,穆青把“勿忘人民”作为一生的信条,有人因此称他为“新闻界的焦裕禄”.  相似文献   

14.
穆青是中国当代著名记者。他的作品记录了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前进步伐,震撼着几代人的心灵。《人民记者穆青传记》从1937年穆青16岁参军抗日写起,直到2003年10月11日患病去世,翔实、准确、全面地描绘了穆青正气浩然、胸怀若谷、质朴无华的人生轨迹,浓墨重彩地展现了穆青发掘、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壮丽画卷。  相似文献   

15.
穆青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新闻实践中,采写的许多新闻作品体现时代精神,脍灸人口,影响深远。他的新闻实践活动体现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穆青与人民群众一道经历过时代的波澜,他把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穆青同志不满足于单纯地讴歌我们时代的英  相似文献   

16.
说起被誉为“人民记者”的穆青,人们会自然地想起焦裕禄、王进喜、吴吉昌、潘从正等一大串响亮的名字,这些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象征的英模群像,到今天为止,仍然深深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地克服艰难险阻去争取胜利。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如何去学习和研究穆青,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他扎根最基层锲而不舍的“淘金”精神。穆青在新华社做了几十年的官,始终没有离开过采编一线。他无数次地离开繁华的北京,驱  相似文献   

17.
反映中国新闻界代表人物穆青的纪实性传记作品《穆青传》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2月28日举行了首发式。穆青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在20世纪的新闻史上,许多新闻名篇是与他的名字连在一起的,焦裕禄、吴吉昌、潘从正……这一个又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正是通过穆青和他战友的笔,传播到人们的心灵深处。29万字的《穆青传》,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口述和日记,真实地再现了穆青不平凡的一生,准确地刻画了他崇高的精神世界及性格特征,生动地展示了他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不移,对人民群众发自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8.
读了穆青同志各个时期的作品,在我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他几十年坚持不懈地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了众多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普普通通但又很不平凡的共产主义战士,鼓舞、激励亿万人民起来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当前任务而斗争。 用笔为党的事业战斗 穆青同志有句名言:“记者应该立志作政治活动家”,“要时时刻刻考虑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帮助党贯  相似文献   

19.
当得知穆老身体欠安时,我遂与几位朋友商议,准备去北京看望他老人家。然而,时隔仅仅一个月———10月11日,晴天一声霹雳,“穆老逝世了”。穆老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发表时,我正在开封读中专,从此记下了焦裕禄,记下了穆青。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刚刚学新闻时又以此文启蒙,精心研读,从而踏上新闻之路。穆老在我的采访本上题词“勿忘人民”,勉励我牢牢地扎根于人民群众1991年1月10日和23日,穆青同志在新华社五楼办公室里,接受了我的两次单独采访。在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中,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开怀畅谈。平缓的话语,似甘洌的清泉,滋…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11日,中国当代新闻界的旗舰人物穆青同志,终于走到了自己人生旅途的终点。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到热浪奔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拔乱反正的艰难历程到大潮澎湃的改革开放时代,穆青用半个世纪的新闻实践使自己成为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雁翎队》、《月夜寒箫》、《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历史的审判》、《风帆起珠江》……一篇篇黄钟大吕式的新闻名作,记录了中国人民半个多世纪的前进步伐。每逢重大的历史关头,他总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发出时代的最强音。穆青爱才,在新闻界有口皆碑。在他的麾下,多少中青年新闻工作迅速成长,一批批影响广泛的新闻作品不断问世。《穆青教我写章》是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肖辉家的亲历,现载此,以示本刊编辑部及本刊广大读对穆老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