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 10月 7日,卸任后的叶利钦再度成为媒介焦点,他和他的回忆录《总统马拉松》闪亮登场,受到世人广泛关注。书中披露了叶利钦选择普京当接班人的一些内幕,使国际政坛的新一代风云人物普京的行情进一步看涨。伴随着叶氏精心策划的“新总统、新世纪”这场政治大戏的圆满落幕,“普京时代”犹如世人瞩目的俄罗斯芭蕾舞剧已翩然开场。可想而知,这位“冷面王子”会多么吸引俄罗斯大众传媒的视线。刚刚浮出水面的普京,也对俄传媒给予了不失时机的合作与关注,可以说,普京及俄罗斯大众传媒,已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悄然写就了双人舞的“…  相似文献   

2.
4月18日至27日,应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邀请,以俄罗斯作家协会秘书长谢尔盖·叶辛为团长的俄罗斯版权代表团一行三人访问我国.鉴于他在俄罗斯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笔者在陪同代表团访问期间,就我国文艺界感兴趣的很多问题,与他进行了多次长谈.  相似文献   

3.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他的个性正如他的名字“鲍里斯”的俄语意思一样——斗士。如果说戈尔巴乔夫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叶利钦就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他主导了苏联的解体.他设计了新俄罗斯.他留给了俄罗斯一个普京。他的名字,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极为特别的符号.深深地印刻在俄罗斯的史册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1995年11月1日,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受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委托,授予阎宝航(已故)和他在抗日期间领导的地下工作者阎明诗、李正文"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奖章.  相似文献   

5.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他的个性正如他的名字“鲍里斯”的俄语意思一样——斗士。如果说戈尔巴乔夫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叶利钦就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他主导了苏联的解体,他设计了新俄罗斯,他留给了俄罗斯一个普京。他的名字,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极为特别的符号,深深地印刻在俄罗斯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6.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他的个性正如他的名字“鲍里斯”的俄语意思一样--斗士。如果说戈尔巴乔夫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叶利钦就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他主导了苏联的解体,他设计了新俄罗斯,他留给了俄罗斯一个普京。他的名字,成为了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极为特别的符号,深深地印刻在俄罗斯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7.
据《国际先驱导报》,8月3日晚,89岁高龄的索尔仁尼琴去世。这位作家的葬礼所获得的礼遇与溢美之词,甚至高于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葬礼。索尔仁尼琴不仅是俄罗斯当代文学古典流派的最后一个代表,他更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将渴望美好未来的希望化为具体文字,历史不会忘记他“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的箴言。  相似文献   

8.
2004年度俄罗斯出版的综合资料和统计数字,已由俄罗斯图书馆发表.据此可以知道,2004年的前一年--2003年在俄罗斯的出版和多媒体领域的大事件,莫过于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的"俄罗斯年":在"俄罗斯--新的一页"的旗帜下,俄罗斯举全国出版界之力,倾情参加了这次盛会.而到了2005年,俄罗斯还将以主宾国身份出席法国图书沙龙.仅从已经发生和正要发生的两件大事来看,俄罗斯出版业出现持续上升、繁荣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3日,北京时间下午5时30分左右,俄罗斯北奥塞梯人质事件形势急转直下,俄政府武装与恐怖分子交了火,赤身露体的人质(孩子们)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四散奔逃。凤凰卫视再次展现"强项",开出"俄罗斯以武力解决劫持人质事件"特别直播节目,并且是二十几个小时"播不停"。"时事直通车"、"时事辩论会"、"锵锵三人行"、"凤凰子夜快车"等等一切日常节日。统统"特别"到对俄罗斯人质事件的报道和解读之中。其前方记者的"直击"报道,其对国际同行(BskyB)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1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武装力量领导人会议上表示,俄罗斯正在开发一种新型核导弹系统,并已成功进行了试验,将在未来几年内投入现役。他还特别强调指出,这一系统将是其他核国家现在没有的。这个突出其来的消息,带头神秘的“核威慑力”,迅速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11.
叶利钦虽然交出了权杖,但俄罗斯依然在按照他的意志运行。浮出政治水面的普京,依然难以走出叶利钦的铁幕1月3日,普京到克里姆林宫上班。现在,他是俄罗斯最耀眼的人物:代总统、总理。而此时,叶利钦已经飞往中东,展开了他卸任后的首次多国旅行。手扶舷梯、步履艰难的叶利钦真的已经远离俄罗斯政坛的风云了吗?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09年1月出版了著名作家与翻译家高莽所著《墓碑天堂:向俄罗斯84位文学·艺术大师谒拜絮语》一书。高莽是一位成绩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与翻译家,他的译著曾经感动过无数中国读者。他不止一次地参观过大量的俄罗斯墓园,并仔细研究俄罗斯知名人士的墓碑,他认为这些墓碑把死者引向天堂,并给世人以无限的启迪。而本书介绍的是19至20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大师的生平及其墓碑。本书附有大量精彩的插图。  相似文献   

13.
"新闻线人"黄兴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多岁的老黄,是个地道的成都市民。精悍利索,衣着整洁,说话快且嗓门大,脑瓜灵活。一看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果然如此——“管闲事”初尝做“线人”甜头在亲戚朋友和同事的眼中,老黄是个管得宽的热心人。用成都话说叫“十处打锣他九处在场”。那里发生了什么事,他不仅爱凑热闹,还喜欢当“包打听”。1991年的一天,他骑车去看父母。路经一心桥横街时,见这里街道污泥淖水、坑坑洼洼、还没路灯,行人路过这里是怨声载道,自己也曾摔过跤。这次他不能熟视无睹了,一时热血挥笔写了一篇情况反映投给《成都晚报》,没想到很快就变…  相似文献   

14.
黑瞎子岛(俄罗斯称其为大乌苏里岛),位于中俄边界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俄罗斯称其为阿穆尔河)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主航道西南侧,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6月29日,一个俄罗斯人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送来一张放大的俄罗斯人照片,并说照片上的人就是曾参加过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这位俄罗斯人除俄语外只能说一点英语,纪念馆找来最好的英语讲解员和他交流,还是说不清楚。于是,纪念馆领导通过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找到了我。7月1日,这个俄罗斯人如约再次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与该馆领导见面交谈。经我翻译,事情终于搞清楚了:原来他是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的教授阿列克赛·布亚科夫,他送来的放大照片正是纪念  相似文献   

16.
民众的爱戴、权力的集中,让普京越来越强大。他犹如一个千手观音,独自担当起俄罗斯整个乐团的演奏。他很伟大,凭着一己之力就给历经混乱的俄罗斯带来稳定与发展;他也很不完美,因为他扩大了一个制度的缺陷,给俄罗斯留下诸多隐忧  相似文献   

17.
普京"可控民主"与俄国新闻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天经 《青年记者》2006,(19):63-65
俄罗斯总统普京从2000年执政以来,在政治上坚持认为民主应该受到控制,在实践中实行可以控制的民主。在对待新闻出版的问题上,普京坚持新闻自由,但反对滥用新闻自由,主张新闻应当负责任。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的人质事件,对俄罗斯和全世界的重大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普京总统日前宣布了一系列政治措施和反恐措施,旨在加强国家统一和保障国家安全,这些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徐梅 《传媒》2017,(16)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舆论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CNN、BBC等西方新闻媒体外,享有"外宣航母"的"今日俄罗斯"正以俄罗斯视角发声,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今日俄罗斯"成立于2005年,目前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约6.3亿人,开设了英语频道、阿语频道、纪录片频道和西语频道,在全球范围内的16个国家的主要城市中设有新闻分发网络."今日俄罗斯"的迅速崛起,有效打破了西方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在激烈的国际舆论场中崭露头角,"今日俄罗斯"采取的国际传播战略,值得我国新闻媒体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