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西藏之窗》栏目,自开办以来,读者的关注度一直在走高。《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格勒博士:我从藏区走来》、《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等文章,读者反馈热烈,尤其是《真实一定胜于谎言》,几乎在每份“读者调查函”中都名列三甲。读者认为这么明确的观点,这么雄辩的事实,使文章读起来格外感到厚重。  相似文献   

2.
2005年最后一天的上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格勒博士、五洲出版社徐醒生博士,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处王丕君博士以及《对外大传播》之邀,相聚在位于国务院新闻办附近的“国新书吧”里,就西藏话题进行着热烈的交谈。小小的书吧周围摆满了书,随手拈来《中国西藏的历史地位》、《西藏的故事》、《西藏教育今昔》、《西藏妇女》、《西藏旅游手册》……一横格书架上有不少是徐醒生组织编辑的有关藏学的书籍。对谈开始的时候,窗外飘起了雪花,主持人王丕君高兴地说:“瑞雪兆丰年,这预示着2006年西藏外宣工作又将是一个丰收的年景。”的确如此,《对外大传播》“西藏之窗”栏目.自开办以来,读者的关注度一直在走高——《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镜头中的西藏更精彩》、《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等文章,读者反馈热烈,尤其是《真实一定胜于谎言》,几乎在每份“读者调查函”中都名列三甲。大家都说这么明确的观点,这么雄辩的事实使文章读起来格外感到厚重。本次座谈的主角,一个是藏族同胞来到内地成为走向世界的格勒博士,一个是内地走向高原、走向世界的徐醒生博士,他们从两个方向走来,好像是溪水奔向海洋,海洋回归陆地。于是,我们把原本一场多入座谈,分立为两篇文章,以使读者更为明晰地了解西藏外宣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七局副局长王丕君指出的:“西藏本没有问题,两多年来充斥在西方舆论中的西藏是完全地被问题化了,妖魔化了,虚拟化了。西方社会对‘西藏问题’有着执著的偏见,我们应该不断地向他们阐明事实、申明道理。” 自2005年第7期开办《西藏之窗》栏目以来,本刊围绕“西方媒体主要在哪些方面对西藏存在误解”、“在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西藏的过程中,对外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追踪报道,刊发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向世界说明西藏的文毒:《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他从高原走来——访藏族第一位博士格勒》《雪域高原上响起和谐音符——与西藏团人大代表谈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西藏》《对外宣传西藏的技巧就是用事实回应宣传臆想》《毛如柏,对西藏三十二年的牵挂跳读者对此反响热烈。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西藏更加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为了使外宣工作者、在面对西方社会对西藏的种种误读时能够成为“最佳辩手”,本栏目将针对西藏受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为外宣工作者提供明确的观点、雄辩的事实和传播技巧。在“西藏问题”上我们与国外的分歧和争论应当如何说明,围绕国外的误读应当如何正面解读。同时,我们尽量将视线伸向西藏这片神奇土地的最前沿,让外界听到雪域高原更加及时和真实的声音,多角度地呈现一个日新月异的西藏。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2001年开始,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比利时和泰国连续 几年举办“中国西藏文化周”.向国际社会展示西藏的真实情况.介绍一个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西藏,在 这些国家引起较强反响,有的国家的媒体报道称“掀起西藏热”、“搅热舆论”。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 西藏处处长王丕君应中国外文局之邀与外宣干部座谈时说:“西藏本没有问题,而多年来充斥在西方舆 论中的西藏是完全地被问题化了,妖魔化了,虚拟化了。西方社会对西藏问题有着执著的偏见,我们应 该理直气壮地向他们阐明事实、申明道理。”他其中有一个观点打动了很多人:“面对今天西方社会对西 藏问题的指指点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成为最佳辩手,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 《对外大传播》将从本期开始创办“西藏之窗”栏目.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研究西藏问题的专家、学 者及外国朋友的眼睛解读今天的西藏;也会将触角深入到藏区,请生活在那里的藏民谈他们对西藏问题 的切身感受…… 本专栏将由国务院新闻办七局西藏处王丕君处长主持,敬请大家对本专栏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西藏之窗”栏目自开办以来,《针对“西藏问题”上的偏见中国可以坚决地说“不”》、《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镜头中的西藏更精彩》、《真实一定能胜于谎言——专家学者谈真实性在对外宣传西藏中的作用》等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读者的关注度一直在走高。一年多的时间里,本刊一直就“西方媒体主要在哪些方面对西藏存在不实报道”、“在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西藏的过程中,对外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问题进行深入追踪,因此当本刊“两会”上会记者得知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后, 便迫不及待地锁定西藏代表团,更是在第一时间联络西藏新闻联络官,提出跟会采访。  相似文献   

6.
本期《西藏之窗》栏目将视线伸向西藏这片神奇土地的最前沿,作者就西藏传统文明的传承与传播这一热点话题,讲述在西藏对外宣传前沿工作的感受、观察和思考,与读者分享向世界介绍一个美丽新西藏的努力与艰辛、智慧与快乐。  相似文献   

7.
雪石 《对外大传播》2007,(10):16-18
2007年7月9日,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大传播》等十一家中央媒体在国务院新闻办的组织下赴青藏铁路沿线采访,历时十天。 无论是外国媒体关于“生态移民生活状况”的质疑。还是关于“西藏文化是否汉化”的担忧,抑或是对“西藏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的误解,当记者踏上青藏高厚的时候,都依据所在媒体的特点,通过各自视角,寻找着不同的故事。《西藏之窗》从2007年第九期开始,陆续选登了记者深入青藏两省区实地采写的稿件,敬请读者关注并与我们互动。信息反馈请发至dachuanbo@yahoo.com.cn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史安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学博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持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师。主要著作(译著)有《危机传播和新闻分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媒体与权力》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传播》杂志将从本期开始,开设"圆桌论坛"栏目,围绕对外传播领域的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对外宣传不再局限于发行外报刊和广播外与节目的“超距离”接触,而是让一条条满载着中国人民心声和愿望的船驶向大洋彼岸,驶向全世界。“中国化周”和“西藏化周”等一系列展示中国人现代生活真实风貌的系列大型活动,正以艺术、化的力量超越着政治屏障。中国的对外传播也不再仅局限于狭义上的传统外宣领域。“立足于基本国情,全方位地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进步、开放的中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新格局下的《对外大传播》,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探索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方法。这组章旨在从对外传播的实例出发,与大家共同探讨推动中国的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11.
刘明 《对外大传播》2007,(8):39-40,23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与读者交流分享。今年初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一书,作为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颇受业界和学界瞩目。现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西藏之窗”栏目已开办了四期,受到读者的好评。本期我们请到了研究西藏的几位专家学者,就达赖 集团在西方进行长期的歪曲宣传,“西藏问题”的国际化,以及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如何向世界讲述西藏 的真实故事,传播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正确声音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3.
正刘伟1983年西藏民族学院毕业毕业后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在西藏生活工作27年,走遍西藏76个县曾任《人民日报》驻西藏首席记者、新华社西藏分社社长等职2010年调入《光明日报》,现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以文化的沟通促进理解《对外传播》:您在西藏生活近30年,对它有很深的了解,那么我们对外介绍西藏,应着重介绍它的哪一方面?刘伟:我认为西藏的文化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它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宗教信仰,独特的生活习惯,都造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是成功的 《对外大传播》:香港回归祖国已经十年,请你对这十年作一个整体的评价,好吗?  相似文献   

15.
在采访中,我们生发了这样一种感慨:在当今跨文化传播的大背景下,媒体起着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也许最初的个别努力,只如一个个思想的涌泉激射,但最终,汇聚到一起时,就会如浩浩荡荡的江河,奔流入海。而本刊一直深度跟踪、挖掘对外传播领域中的热点事件,曾连续三期报道中国外文局组织的“跨文化传播论坛”,使其余音绵绵;我们已连续两年直击中国外文局“对外出版选题策划会”,使中国对外出版人能够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在哪里拐了个弯儿;我们曾赴广东、到四川、转重庆,深入挖掘外宣领域一个个鲜活的个案……今天,当《对外大传播》受到业界人士喜爱,并将内容再向“理论的润泽、个案的鲜活、全球的视野”深化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业界的信息源,使得《对外大传播》有条件一路跟踪下去,使经验共享,以做好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对外大传播》2005,(2):F003-F003
今日中国杂志社审读邓树林:总地说来,改版后的《对外大传播》比前好读了,耐看了,有保存价值了,像一本有分量的刊物了。现在按照调查表所列,回答问题。我最想从《对外大传播》中获得目前中外读者最关心哪些热点、难点问题,供对外宣传记者作为提出选题的重要参考。因为本杂志名为《对外大传播》,顾名思义,它就是要为对外宣传起到参考、决策的咨询作用。2004年第十期最吸引我的文章,依顺序是:《以中国心看世界》、《对外传播呼唤优秀专栏和专栏作家》《、新闻发布机制的理论化和专业性化:一个公共传播视角》《、成功自有成功的道理》和《二十年…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初《对外大传播》开始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共同主办《新闻发言人栏目时,发表了新闻局局长郭卫民的专访文章《中国新闻发言人新年发出第一声春雷》。2007年新年到来之际,《对外大传播》再次采访了主管新闻发布具体工作并主持过数十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郭卫民局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其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在业界颇受好评。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开办此栏目,就是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赵启光,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1982年从中国赴美国留学,1987年获马萨诸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周年到美国卡尔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任教,开创并主持该校中国语言文学部及美国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中心,1993获终身教授。著作有英文《龙的研究》(A Study of Dragons,East and West),中文《客舟听雨》、《异乡异客》、《康拉德小说选》、《世路心程》等。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两会”召开前夕,本刊推出了《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海内外媒体看“两会”》的专题报道。专题一经推出,就在媒体和“两会”代表中引起了反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再次出击,就“新的对外传播形式下,如何向世界推介和树立自己的形象?本地区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和瓶颈是什么”等问题,与代表进行了沟通与对话……下面撷取一些观点,以飨读者,希望能为在对外宣传战线上工作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第11期部分读者反馈: 当日本读者看到《东京,“外交”和“外宣”在这里握 手》话题之后,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受日本日中友好会馆 村上立躬理事长的委托给《对外大传播》主编寄来了该学 会编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友谊铸春秋——为新中国 作出贡献的日本人》卷一和卷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