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教育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是一个沉重的教育话题 ,是一个急待解放的教育问题。本文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从教育学角度进行归因分析 ,认为应试教育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 ,机械学习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 ,教师素质偏低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实原因。指出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出路在于实施素质教育 ,倡导有意义学习和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2.
刘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18-219
2013年8月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小学"减负"就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今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小学生负担过重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本文基于《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出发,对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现行教育价值取向与学生的学习负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杰 《教育科学》2003,19(1):25-28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亟等解决的实践课题之一。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该文从教育价值取向指导教育实践,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教育价值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的立论出发,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教育价值取向通过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层面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减负”问题是新千年有关教育的第一个热点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同大家交换一下意见。第一,中小学生的负担不是能不能减下来的问题,而是必须减下来。原因有四:一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损害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的主要方面之一;二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三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是造成学生辍学、厌学、出国热低龄化、学生身心素质偏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四是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问题已经是阻碍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和创造性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已不是…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育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生活方式及其转型导致教育功能作用的不同发挥,从而导致社会群体或个体竟相争夺教育资源,是引起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不仅仅是中国所特有的,它是一个世界共同性的同题,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也都曾经产生过学习负担过重问题,但在中国学生身上所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问题也许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因它由来已久,故已成为教育上的顽症之一,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要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顽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因为产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既有中国文化传统心理的原因,有学生家长心理状态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内部的原因,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的陈旧性与不合适性。了解产生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利于找出解决同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学习负担、特别是数学学习负担已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个性的形成乃至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得"减负"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一、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因素(一)学生因素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方法不当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学习,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被动地学习,从内心就把数学学习当成了一种负担。笔者调查发现,70%的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交流,其他很  相似文献   

8.
学生负担过重是当今教育的顽症,严重阻碍教育的发展。国家、省、市对减负工作非常重视,媒体也经常关注报道,然而事与愿违,似乎走进了"越减越负"的怪圈——学生补的课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沉,眼镜度数越来越大。那么,到底应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我  相似文献   

9.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永远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也是一场影响全局的没有终点的教育变革,需要教育工作者去进行长期的探索。本文就此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教于学界。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必须进行“减负”,这样提问题的方式本身就设置了一个前提:现在学生的根本问题是学习负担过重或内容过多,也就是说,着眼点在于“负担”的量而不是在“负担”的质。事实上,重要的恰恰是负担的性质与结构问题。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学习内容过多、作业量过大、学习任务过重。这只是学生负担过重的表象。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全国教改如火如荼,但令人费解的是教学负担过重依然如故,加班加点现象有增无减,教改之路到底在哪儿,人们似乎陷入了困境。"以人为本"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先进理念和思想,对学校教育而言,就是要"以生为本"。如果说"以生为本"是学校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思想,那么,学生的"本"在什么地方就需要追问。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在学校  相似文献   

11.
当下,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创造力无法得到解放,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借助技术支持学生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教育与技术融合的潮流正在涌向学校和教室,让个性化学习由理想变为现实。首先,要从"以技术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关注的是技术能做到什么,技术是"主人",扮演着为学生提供参与...  相似文献   

12.
时下,人们评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评价教育那就是:孩子苦,家长急,教师累,校长忙;评论老师那就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形容孩子是:一到五忙上学,六到七忙培优,每周七天无闲时。简而概之:中国教育很忙,中国教师很忙,中国孩子很忙,中国家长很忙。忙,意味着负担很重。中国教育为什么就负担这么重呢。大家都知道:负担过重,会让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负担过重,孩子就会变成非正常就学的孩子。其实,负担过重的问题早就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中国教育年年都在呼吁"减负"。今年新学期,全国各地"减负"之风刮得比往年更重。去年,个别省份主要领导同志还专门为"减负"呐喊。中国教育走在"减负"的道路上。作为一个老话题,今天,本刊编辑部还是推出"减负"一辑,以期与读者一起探讨"减负"之困,期待"小马"不再拉"大车"。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评估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对于检测教育质量 ,提供教育反馈信息 ,调节和改进教育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评估体系完善与否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如果按评估内容来划分 ,教育评估可分为学生学业成绩评估、教师评估和行政管理人员评估。学业成绩评估则是教育评估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是其他评估的基础和前提。一、学业成绩评估是导致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当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教育系统自身来看 ,学生负担过重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 ,一是课程体系的不完善 ,二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要解决学业负担过…  相似文献   

14.
现在,学生负担之重,呼声之高,几乎成了社会话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呢?冷冉先生解释为:一是教育目的不明确,另一个是教育方法不科学。现阶段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把减轻学生的负担落到实处。《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经过多  相似文献   

15.
要刊要点     
《教育》2009,(19)
"减负"必须溯源治本吴颍惠在2009年第5期《北京教育》发表文章认为,大城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过于复杂。在实践中存在着地方课程不断拓展、校本课程不断  相似文献   

16.
国外家庭作业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家庭作业问题,我国对其讨论和研究较多的是关于作业量过大问题(即“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家庭作业量大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在我国不仅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家教育主管部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教育问题,是关系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艰巨问题,更与国家、社会、家庭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各方的努力。长久以来,由于国家减负政策考虑不全、社会人才观偏激、学校教师观念陈旧、评价机制欠缺、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学生抗压能力薄弱等因素,导致学业负担过重。现提出相应对策:国家规范办学、提高资源使用率;社会媒体正面引导、改善单位用人制度;学校加强教师培训、改善评价机制;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淡化从众心理;学生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抗压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的顽疾,是阻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秋高中新课程实施后,我校于2006年9月启动了高中新课程增效减负行动研究,并于2008年3月将"用新课程的理念,创建增效减负模范学校"作为学校第二个3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一所普通小学。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感到最大的忧虑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学生负担过重,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课堂满堂灌,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机械重复性、惩罚性家庭作业留得多,学生主动学习的少;为了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4个方面:(1)陈旧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理论注脚;(2)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因素也导致学生负担过重;(3)教学模式陈旧;(4)社会环境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