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普连连看     
<正>橡皮为什么能把铅笔字擦掉很早以前,人们用面包擦铅笔字迹。1700年,一位英国科学家发明了橡皮,后来经过不断改进,今天的橡皮已能很容易地擦掉铅笔字迹,而且不会弄脏纸,橡皮本身也干干净净。铅笔之所以能写出字,是因为笔芯的粉末渗入纸的缝隙里。用橡皮擦铅笔字时,从橡皮上掉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带橡皮头的铅笔是自上世纪以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并且波及全球的一种发明产吕,即使在各种新式铅笔层出不穷的今天,带橡皮头的铅笔仍旧以其自身的优势而在币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种铅笔究竟为何经久不衰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带橡皮头的铅笔实则是遵循创造学中的组合原理将橡皮和铅笔简单组合而成的,即把铅笔和橡皮连成一体后,人们使用起来异常方便,正是以方便"才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创造学认为,如果各组合因子组合后的功效仍分别独立,在分离使用时且分别能发挥各自功能,那么这种组台就叫原功效组…  相似文献   

3.
橡皮扫帚     
正每次我用完橡皮后,纸上都有很多橡皮屑,不如做个橡皮扫帚吧!我找来铅笔、橡皮、毛笔、剪刀和乳白胶,首先,用铅笔在橡皮上画一个和毛笔头大小一样的圆圈,用剪刀按照圆圈的形状在橡皮上掏个洞,再把毛笔的笔头拆下来,洗干净。然后,我用剪刀把毛笔头尖的地方剪下来,将乳白胶的  相似文献   

4.
每当我用橡皮擦字时,我总有一个疑问:橡皮为什么能擦掉铅笔字呢?为此,回家我查了很多资料,也问了爸爸妈妈,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制成的。用铅笔写出来的铅笔字,也带着一点黏性。笔尖在纸上移动,这些黑黑的细小粉末就被纸的纤维刮下来,密密麻麻地附着在纤维间。要是我们不满意所写的字,就要使用橡皮了。当我们用橡皮擦铅笔字时,橡皮和铅笔字之间产生了摩擦,细小的黑色粉末就会粘附到橡皮上。同时,橡皮也会磨掉纸的一些表面部分,产生一些纸屑。这时,如果你轻轻吹口气,吹掉纸屑和橡皮屑后,你就会发现:铅笔字也和它们一起…  相似文献   

5.
一、不要小看你的发明创造 发明创造并不神秘,创造能力人皆有之,请您不要妄自菲薄,小看自己的发明创造。 很多发明创造有时十分简单,又不起眼,如带橡皮头的铅笔,是一位老找不到橡皮的画家一怒之下,将橡皮捆绑在铅笔上而诞生的。自行车前的车篮是一位觉得骑车带东西不方便的日本人发明的。又如供骑马人放脚用的马镫。马镫发明前,骑马需要高超的骑术,骑兵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战斗必须下马,不然短兵相接时极易从马上摔下来。如果没有马镫,成吉思汗的铁骑就不可能横扫千军如卷席。 “这东西太简单,不值得申请专利”,请您千万别…  相似文献   

6.
无渣橡皮     
正写错了字,我们用橡皮擦拭铅笔字,会在本子上留下很多渣屑。这时,我们必须将其清除,难免弄脏手,很不卫生。因此,发明既能擦干净铅笔字又不产生渣屑的橡皮很有必要,我想到了设计无渣橡皮。这种橡皮自身的材料能够与铅笔芯中的石墨和粘土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只要用无渣橡皮轻轻触碰写错了的铅笔字,这  相似文献   

7.
发明故事     
带橡皮的铅笔美国人威廉一次偶然看见一个朋友画画时,为了擦写方便,把一块橡皮绑在铅笔的另一端。他灵机一动:要是厂家制造铅笔时,在笔的一头装上橡皮,岂不方便?他将自己的想法申请了专利,并获得了55万美金的报酬。 (尚建国)  相似文献   

8.
空气·苍蝇·暖气包王力德俗话说:“有一利必有一弊”。比如打开窗户流通空气,苍蝇要飞进来;如果完全关严,苍蝇和新鲜空气就都进不来了。在这里“弊”与“利”是成正比的,新鲜空气和苍蝇是密不可分的。按照常规思维方式,似乎只能权衡利弊,在窗户打开的“度”上做适...  相似文献   

9.
很久以前,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除了作画的工具,一无所有。他工作时,也就是画画的时候,经常要用到铅笔和橡皮,可它们似乎总和他作对,不是一会不见了橡皮,就是找不着铅笔。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一小块薄铁皮片将橡皮和铅笔组合在一起。由于用起来感觉十分方便,他觉得这东西能用来赚钱,便去申请了专利。  相似文献   

10.
文具夹持器     
<正>铅笔是学生常用的文具之一,用过一段时间被削短后不好握持,导致多数铅笔头被丢弃。橡皮使用时间久了也会变小,由于不易拿稳、使用不便而被扔掉。针对以上情况,我设计了一种文具夹持器。一、设计思路文具夹持器既可以加长铅笔杆,又可以增加橡皮的厚度,延长铅笔或橡皮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设黄河上游经济开发试验小区的若干间题·············,··································……贾志杰(1.1)·论坛·论生产力标准与思想政治工作························“···········································……庞道沐(3.129)宜新认识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地位···················”··········································……吴…  相似文献   

12.
新年寄语············································,····················,································‘······……(1.1)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关于扶贫和发展商品生产的几点意见·····························,····,··,····……(1.2少建立专业市场是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有效途径·····,··························,·········……侯宗…  相似文献   

13.
二,·宜视科技依靠科技发展科技·······“····““·“·”·······”··“·······“············“·“·”……顾金池(4·1)关于实行科技兴省振兴甘肃经济的几个间皿“·“····”········””·“·”·····“···”····”····……贾志杰(4·6) ·论坛·当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前景和对策·““·”·“·”····“·······”················“····……户良怒(4·14) ·专论·西部开发的若干战略性间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能源·电力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未来,再用50年的时间,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使人民享有更高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这一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电力在未来50年稳健的发展。 一、在提高能效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电力消费水平 世界在发展,人口在增加,要求能源·电力有相适应的增长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需要,尤其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快速发展的后进国家,经济增长对能源·电力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这一历史性规律短期内不会逆转。 世界人口 1950年只有25亿,1999年增加到了60亿,是19…  相似文献   

15.
《科学·经济·社会》是由兰州大学主办的、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与时俱进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经济·社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以研究和探索科学、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我们殷切期望得到广…  相似文献   

16.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1859年5月在柏林去世.一年多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建立了亚历山大·冯·洪堡自然探索与考察基金会,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和科学探险家.基金会的宗旨是向学术上优秀的外国科学家(不分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或世界观)提供研究奖学金和研究奖,使其能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并保持由此而形成的学术联系.  相似文献   

17.
潘璐 《科学大众》2014,(6):14-15
<正>"起风啦!""风真大!"同学们,刮风的时候你们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吗?风"跑"得究竟有多快呢?让我们一起来制作风速仪测测吧!准备材料:泡沫1块、双面胶1卷、剪刀1把、铅笔1支和粘土1块(或带有橡皮头的铅笔)、图钉1个、塑料杯(或纸杯)4个、硬纸板1张。  相似文献   

18.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第17次技术科学论坛于8月30—31日在河南南阳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科学·技术·人文。南阳简称宛,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汉文化辉煌灿烂,这里曾是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的故里,在该地举办“科学·技术·人文”论坛,本身就体现了科学技术人文的交融。此行的40多位院士、专家围绕“科学·技术·人文”主题做了10多场精彩报告,河南省及南阳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近300人参加了论坛。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首先做了题为“文化:知识、思维、方法与精神的集”的报告。…  相似文献   

19.
上帝的骰子──《周易》·笛卡尔坐标·六维空间体系周康龄第七章今日方知我是我──传统哲学与六维空间“哲学家的使命。就是把简单的事情给加以复杂化。”当然这是一句玩笑,却毫不含糊地指出,如果一开始在哲学逻辑上发生的错误,终究会在事物发生的过程中造成混乱和困...  相似文献   

20.
在IT业界,只要一提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人们就会对他在17岁小小年纪时别出心裁地为自己就读的“西雅图高中”设计教学管理系统软件之巧妙发明赞不绝口,进而对其出售独立设计的第一个程序软件获得4200美元“第一桶金”之不凡创举艳羡不已,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古英雄出少年,青春作伴好弄潮。这不,2000年,美国IT业界又升腾起一颗比比尔·盖茨年少时更光彩夺目的“启明星”。他就是美籍印度裔“软件金童”,年仅15岁的高中生———瑞希·巴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早熟小顽童”,6岁时就大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