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和K.曼斯菲尔德在其主要作品中都用月亮这一意象来象征女性.劳伦斯赋予了月亮女性凶悍、可怕的意义,而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月亮却表现了女性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受到不公平待遇;体现了两位作家对20世纪英国妇女的关注和对妇女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D.H.劳伦斯是闻名于世的英国小说家,他的许多作品深刻批评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对社会、人性和自然的摧残,以及金钱扭曲的人伦道德观。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运用文学伦理结形成与解构的具体批评方法,解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名篇《木马赢家》,指出金钱为上的社会中人伦的扭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破坏,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逾矩的罪人》是劳伦斯作品中一部颇具现代风格的婚外恋小说。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读《逾距的罪人》中的悍妇和大母亲这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的原型,揭示劳伦斯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期待、憎恨和恐惧的矛盾心理,以及女性意识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与征服。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对两性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他对社会的独特的看法。从《虹》三位女性的不同的生活道路,可见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的轨迹和劳伦斯对人生奥秘的探索;作在艺术形式上也非常注重作品的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对马贩子的女儿梅布尔、她的兄弟们及青年医生弗格逊的眼神作了多处细致入微的描写。本文探讨了这一手法对表现人物心理,升华作品主题方面的意义.关注潜藏在人物内心和表露于人物之外的意识与无意识.表现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以及自然流露的爱情冲动对生命的唤醒。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康拉德《卡伦》、《礁湖》、《白痴》等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尽管女性人物不是康拉德作品的叙事中心或重心所在,但是康拉德对她们表露出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怀,他并非如有些评论家所认为的患有"厌女"症、是一位大男子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巅峰之作.在小说中,劳伦斯独具匠心地运用小说与神话原型结合的创作方法,铺排情节的发展,映射人物复杂的心理与性格.本文结合希腊神话中酒神与北欧神话中洛基邪神对作品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发现劳伦斯通过神话人物的普遍象征意义来暗示小说人物的命运,表现出了其作为天才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他以《儿子与情人》、《虹》以及《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长篇小说斐声文坛。劳伦斯在短篇小说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从《木马优胜者》出发剖析劳伦斯小说的主题与艺术特色。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继续探讨在工业文明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心灵和本性受到机械力量的严重压抑和摧残,在金钱的腐蚀下,人们失去了爱的能力,沦为金钱的奴隶。劳伦斯的作品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精于描绘人的内心世界,喜欢用具有丰富想象力和鲜明节奏感的语言来表达到生动逼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是由英国诗人、小说家。H.劳伦斯创作的,劳伦斯认为当时的机械文明摧毁了人们的本性,尤其是下层的工人阶级。本文通过分析、剖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尤其是作品中修辞和特色词汇的使用,来加深对劳伦斯作品思想和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生态女性主义是第三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认为人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试图打破这种二元对立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共处.D.H.劳伦斯在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通过对英国工业化小镇以及女主人公厄秀拉的刻画,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实现人与自然和男女两性关系和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一生以描写女性人物见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国内外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对于其中几位典型女性,传统的文学批评都是站在二元对立的立场上以女权主义视角抨击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但笔者认为作品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一主题,小说已经触及到人类社会权力网的运作以及女性在网中的存在状态.本文旨在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重新解读《恋爱中的女人》,更好地理解父权社会的规训权力对小说女性的压制,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权力网中被压抑的女性如何作出回应和行使反抗权力.正如《恋爱中的女人》的赫麦妮,她就是典型的反抗规训权力的新女性,她不再是服从规训,委身于男权社会权力的女性;相反,她竭尽所能去冲破以往的权力网对女性知识、性别、行为的压抑.尽管她的生活孤独寂寞,但这样一位不屈不挠为女性权力奋斗的先驱女性形象是值得赞颂的.  相似文献   

14.
《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本文通过分析了《爱中的女人》中的几位典型的女性,从而得出以下结论:由于深受父权制代表人物亚里斯多德的等级制和卢梭的男女自然本位观点的影响,他笔下的女主角都其父权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在女性世界中的特殊经历决定了女性在劳伦斯作品中的特殊地位。通过对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窥视劳伦斯的妇女观,女人是一所学校,她以各种爱的“模式”来塑造男人的性格.只有实现了自我价值,才会成为一个完美的女人。毁灭与再生是他对女性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儿子和情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男女之间由于感情问题而引出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体现了劳伦斯的世界观:只有心灵与肉体相结合的爱情,才能消除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压抑和摧残。  相似文献   

17.
《滨州学院学报》2018,(5):41-45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戏剧《寡妇霍罗伊德》改编于他的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剧中的霍罗伊德太太无法与矿工出身丈夫很好地沟通,导致夫妻关系日益恶化,最后,丈夫在一次煤矿事故中丧生。通过对比分析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主题、人物情节以及矛盾设置等方面探讨了从小说文本到舞台戏剧的异同点,展现了人们在不平衡的婚姻关系中的痛苦挣扎,表达了劳伦斯对和谐的男女关系的追寻愿望。  相似文献   

18.
劳伦斯的三篇短篇小说《太阳》、《菊馨》和《玫瑰园中的影子》中既有对环境恶化的描写,又有对女性困境的刻画,体现了在工业文明和父权制社会对自然和女性双重压迫,因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同时他在作品中还加入了亲近自然的男性形象,展示了拓展的、进化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深恶痛绝,他这种厌恶始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对自然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向往。在《恋爱中的的女人》中,他通过对杰拉尔德这一人物的刻画,充分表达了他对理性至上的进化论社会观的否定和他为异化的人类社会寻找重生之路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了劳伦斯的两部代表作品《儿子与情人》及《虹》中描述的两性关系,揭示了其作品对两性关系描写的深层意义。劳伦斯认为,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首要罪恶是它压抑和歪曲了人的自然本性,特别是性和性爱的本能,因此只有使人的全部自然本性特别是性的欲望充分复活,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罪恶,只有使人的原始本能充分复活,才能使人与宇宙之间、人与人之间恢复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