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两色花     
植物在开花时,从地球吸收的水分是经植物的根、茎而达于花和叶的。下面这个实验可以很容易地证明这一过程。在两个玻璃杯里注入清水。用红色的食物色将其中一只杯里的水染成红色。拿来一朵连着茎的很好看的白花,小心地把它的茎切成两半,将其中的一半放入清水杯;另一半放入红水杯,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2.
听话的火柴     
通过下面的实验,你可以很轻松地控制水中火柴的升降。准备材料:水,火柴,空饮料瓶,橡皮泥。魔法进行中:1.在空饮料瓶中灌满清水。2.取一根木梗火柴,在火柴头上包上橡皮泥,仔细调节橡皮泥的重量,使火柴能竖直悬浮于水中。  相似文献   

3.
给花瓣着色     
游戏道具:1枚骰(tóu)子,11只一次性杯子,10朵雏(chú)菊,水,不同颜色的墨水2瓶(比如红与蓝)游戏前的准备:把空杯子排成一行,中间的杯子里盛放全白的雏菊,把水倒入两端的两只杯子,其中一只杯子加红墨水,另一只加蓝墨水。游戏玩法:两个小朋友分别站在加有墨水的杯子1.两个小朋友分别站在加有墨水的杯子前,掷骰子,如果是双数,将雏菊向自己这边的杯子移动一次;如果是单数,轮到你的伙伴掷骰子……直到所有的花放进两端的两只杯子中。2.要想在游戏中取胜,必须尽可能多地将花放进自己的墨水杯子里,花放入墨水杯子后,过一会儿,花瓣就有颜色了!将雏…  相似文献   

4.
实验材料: 一个葡萄酒瓶、水、一个花盆. 实验步骤: 1.把葡萄酒瓶灌满清水. 2.用手捂住瓶口,然后猛地翻过来,口朝下插在花盆中. 你会发现瓶中的水可以自动灌溉植物好几天.瓶中的水流入土中,待周围的土壤潮湿以后形成密封状态,空气无法注入瓶中,瓶中的水便不再外流. 实验揭秘:天气暖和的时候,瓶中升起的气泡要比天冷的时候多,这说明在热天,植物需要更多的水.  相似文献   

5.
教学准备: 没有插进红水里的丝瓜茎和插入红水一小时的丝瓜茎、树枝、鸡冠花枝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生: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养料。  相似文献   

6.
毛细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介绍两个观察毛细现象的实验。 1.植物染色实验将一小株鲜植物(或植物的根、茎、叶),或一朵黄花,插入盛有红墨水的瓶中,大约几小时后,可见水面以上部分染有红色,且不同部位染色程度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加重。  相似文献   

7.
《科学》七年级(下)(华东师大版)中,有一个探究表面颜色不同的物体与吸热的关系的活动:取两个完全相同的锥形烧瓶,其中一个烧瓶的表面用烟熏黑,装同样多的初温相同的水,塞上带温度计的橡胶塞,温度计的液泡要浸没在水中。把两个烧瓶放在太阳光下晒10分钟左右,从温度计的示数可以得出,黑瓶里的水的温度比另一个瓶里的温度高,说明黑色物体吸热的能力较强。这个实验,效果还可以,只是如果做学生分组实验,一般的学校都没有这么多现成的仪器,而且烧瓶要用烟去熏黑,实际操作不是很方便。因此,我们另行设计了如下几个效果很好的实验,而且对器材的要求更低,既可用作演示实验,也可以作为学生分组实验。1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水来显示颜色与吸热的差异1.1器材250mL的烧杯2个、相同的温度计2支、长方体木块2块、水、黑色墨水1.2实验步骤(1)在两个烧杯中各注入100mL的清水,将其中一个烧杯里的水染成黑色(滴入几滴黑色墨水)(2)两块长方体木块的中间分别打一个小圆孔(孔的大小比温度计的横截面略小),并把温度计分别插入两小孔中,再在温度计上扎上橡皮筋,以防温度计接触烧杯的底部,最后把长方体木块和温度计架到烧杯上。(3)装置放在阳光下,经过7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8.
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条件极差,物理实验仪器很少,这里介绍我自制的一种水对流现象仪器及演实验示方时法用,两供只一相线教同师参考。的小烧杯,各装上冷水,再如图1所示插入长、短两根虹吸管,虹吸管由普通化学实验用玻璃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弯成。一根插到杯子底部,一根只插入水的表面,再在右杯中滴入几滴墨水并搅拌均匀。现在开始用酒精灯加热左边的烧杯,一会儿,你就可以明显地看到染了颜色的水从右杯源源不断地流入左杯,左杯的水源源不断流入右杯。最后两杯水都变成墨水颜色了。与此同时用手摸右边的杯子,右杯的水也同时热了起来,这是冷、热水…  相似文献   

9.
行云流水     
【大叔的话】看到今天这个研究题目,你一定觉得奇怪:大叔最近怎么也研究起文学来啦?多么诗意的一个题目!好,就让我们循着诗意开始今天的研究吧。【研究建议】1.本研究要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所有涉及到热水的操作都请大人来协助!2.做好实验记录。3.你是本实验的设计者、策划者,你要协调好你的团队共同完成实验,越创新越好!【材料准备】1.双黄连等口服液的空瓶子2个,脸盆(或者水槽)1只。2.墨水1瓶(随便什么颜色都可以,只要它能将水染上颜色,如果没有墨水那就用酱油来代替)。3.1瓶热水,以及若干冷水。如果在大人的指导下,上述材料已经准备完毕,…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第四册第十五课《植物怎样“喝水”》,课文为了证实植物用根吸水,用导管运输水分,用叶蒸腾水分,设计了三个实验。我认为可以把三个实验合并成一个实验做,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实验效果好。实验目的:使学生懂得植物用根吸水,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蒸腾水分,实验材料:试管一个、植物幼苗(根系完整、茎叶透明、叶较大的植物),棉花塞、植物油、红色墨水、塑料袋、棉线、试管架。买验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彩色鲜花     
你需要什么?◆不同颜色的墨水◆一枝白色的鲜花◆两个盛有水的玻璃杯 开始动手喽!小心地将花的茎纵向从中间劈成两半,可不要把花也分开了。在两个水杯中加入不同颜色的墨水,将劈开的花茎分别插入不同的玻璃杯中。现在,耐心地等待,然后仔细地观察吧!  相似文献   

12.
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起始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植物营养繁殖的几种方式———根繁殖、叶繁殖、茎繁殖、地下茎繁殖。课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初步了解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的方式,进而联系实际生活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也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的?第二部分:学生了解根、茎、叶繁殖的三种方法,初步认识扦插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繁殖方式,亲自动手栽种一株植物,并精心呵护,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通过这样完整的学习和…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语第七册基础训练四的作文要求:“观察你喜爱的一种植物,重点观察植物的根、茎、枝、叶、花以及颜色……”(具体要求,详见课文)那么,如何让你喜爱的一种植物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呢?  相似文献   

14.
材料:洗涤剂、彩色墨水、白色卡纸等。1.选择适当颜色的彩色墨水,倒入杯中清水里,摇匀,得到一杯有颜色的水。2.加入适量洗涤剂,搅匀,做成吹泡泡的溶液。(水与洗涤剂的比例约为3∶1)3.用以上方法,再调出几杯不同颜色的吹泡泡的溶液。4.用吸管分别蘸取调好的不同颜色的溶液,吹出泡泡,并让泡泡落到白色卡纸上,待其破了以后,纸上就会形成一个个彩色的圆形。编辑洪静5.在每个圆形的下面画出一条弯弯的线,泡泡画彩色大气球就画好了。启蒙(0 ̄3岁)|15泡泡画——彩色大气球@刘青 @彭富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三个简易高效的实验方法,可供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参考。1观察植物导管1.1观察叶脉导管的方法将叶片放入2﹪的NaOH溶液中煮沸,待叶肉用牙刷能刷下时,取出叶片用牙刷刷去叶肉,叶脉露出后用清水洗去叶肉,用剪刀剪取边长0.5cm正方形的叶脉放在有1滴清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直接压成装片进行显微观察(或将叶脉用镊子抽拉为细丝,把细丝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1.2幼茎、叶柄、果实、变态根、茎的导管观察法将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中安排了“影响液体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演示实验.在做实验时,通过不同时间照片的对比笔者发现:开始时墨水从热水底部形成带状墨迹缓慢上升,做无规则运动,颜色渐淡,3 min后清水的颜色变成淡红色,但还是能隐约看到里面墨水扩散形成的墨带,大部分深色墨水仍留在底部.20 min后,墨水和冷水间的分界面仍然很清晰,难以看出它们是否发生了扩散.由此得出结论:液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相似文献   

17.
教《植物怎样喝水》一课时,孩子们亲手做实验,知道了植物用根吸收水分;用导管运输水分;用气孔排出水分。他们在显微镜下看到植物叶上的气孔,高兴得叫起来,课堂上余兴未消,为了让孩子们课后继续探究,我给他们留下了这样的作业题:你认为叶的数量可以影响根的吸水量吗?为什么?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为了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更有利地指导孩子们去探  相似文献   

18.
假设你面前有一瓶能预测未来的魔法药水.喝掉一整瓶就会知道自己一生所有的事情,你会如何对待这瓶药水:  相似文献   

19.
为啥瞄不准     
实验准备: 大口瓶一个,小酒杯一个,水,硬币若干。 实验过程: 在一个大口瓶里,放一个小酒杯,瓶中灌满清水。现在请你把一枚硬币投入小酒杯中。你原来以为很容易,可是试过几次以后,你就会感到纳闷:不论你怎样小心地瞄准酒杯,硬币总是滑向一侧。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20.
数学趣题     
有体积相同的红、篮墨水各一瓶。从红墨水中取出一滴放到蓝墨水中,和匀后再从蓝墨水中取出同样体积的一滴放到红墨水中,再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