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陶渊明诗词风格中的审美意义 陶渊明的思想继承、诗歌的描写对象、个人的喜好以及人格志向使得他创作的诗歌带有了一种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风格。陶渊明的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风,从此田园诗大量盛行,谢灵运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模仿陶诗不可多得的佳作。陶渊明的诗歌多描写平淡的日常生活,然而历代文人却多是不屑于谈生活、谈农事的,特别是在讲究文章词藻华丽的晋代,陶渊明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诗风实是一大另类,然而他的诗却能在平淡处见神奇,于朴素中见绮丽,将日常生活诗意化确是陶渊明的一大开创,亦是陶诗的审美意义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可以称为中国田园诗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及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的解析认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自然寻常、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诗歌意境优美淡远;其田园诗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个性与心境以及儒家、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一生与酒相伴,与诗相依。陶渊明在诗与酒中,蕴藏着忘忧情怀,隐含着率性真我,表达着释然超脱。从酒中品陶渊明的诗歌,对于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轨迹、思想意识及其诗歌的价值观念、创作风格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萧统曾在《陶渊明集序》中,称赞"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影,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陶渊明的诗歌语言与当时华丽的语言风格有极大的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以陶渊明的125首诗歌为研究对象。从陶渊明诗歌的的平淡自然特点、辞格、陌生化三个方面来研究陶渊明诗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接受怀着一种褒贬共存的复杂感情。作为田园诗承继者的王维,一方面否定陶渊明避世的生存方式,走上了亦官亦隐的"朝隐"之路;另一方面在诗歌上,他却师宗陶渊明,喜欢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用其佛禅思想接受、融化陶渊明清腴、平淡、自然、闲适的田园诗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种褒贬共存式的复杂情感,使王维对陶渊明的接受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7.
刘媛 《考试周刊》2011,(9):16-16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人的创作。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它的风格、语言、  相似文献   

8.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归耕园田,创造了独特的诗歌意境与风格。八百年之后,南宋词人辛弃疾推崇陶渊明人格诗格,作品中大量提及陶渊明、赞美陶渊明,并引用陶诗陶文,由此可以看出他对陶渊明的接受与体认,也可以看出他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不忘国家安危的那种儒家的"担荷"精神。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在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究其内涵,就是朴实无伪的自然本性。陶渊明的复杂思想、独特个性和他的出身阶层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都促使他在人格上追求率真朴实,在诗歌创作上也形成了一种描真景、抒真情、表真意、悟真理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1.
根据陶诗的语言形式,运用诗歌语言学方法,对其自然风格的美学意味进行了解读。陶渊明诗歌的语序正常平直、节奏自然舒缓、语词平白如话,这与读者由阅读经验积淀而成的心理期待形成同构,阅读起来便倍感轻松自然。同时,陶渊明诗歌在语序的平直自然中,却存在着词语搭配的错位:虚词的自然运用中,却形成了意义的递进与曲折;语词的平白如话中,却含有极深的文化含义。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便会产生平淡之中另有风味,自然之中别有洞天的感觉,“质”与“腴”浑然一体,陶渊明诗歌的自然风格便由此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王维是田园山水诗人,它们的诗歌意境以清幽、淡雅而著称,两者在诗歌意境创作中有相近之处,也有代表诗人个性的一面。被喻为田园山水诗创始人的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成为楷模,对后代田园山水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王维则以幽静清雅的诗歌风格享誉诗坛。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山左著名诗人、隐士徐夜对陶渊明的接受是全方位的。由于经历了改朝换代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使得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徐夜不仅自觉地接受了陶渊明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与名族气节,同时又对陶渊明的诗歌从创作目的、题材及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是晋代诗坛的一颗明星,在寂寞的东晋诗坛闪耀着清美的光辉。他以其冲淡朴素的风格,极真朴地反映了人生实感,并以其特有的情趣,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首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他是魏晋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屈原之后李白之前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和腴调和之美其实陶渊明诗歌甚至于陶渊明本人给我们的直观感受,而"调和"这一特点更是体现在了陶渊明的方方面面,诗歌生活乃至于人格都透露着这种和谐,作者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一些诗歌来阐释对于陶渊明"调和"这一特征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代是一个政权更替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质朴的风格开辟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他对自然的追求和理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可以说归隐将他推向了文学的殿堂,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而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动机也是后人迷惑、探求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舍弃来自不易的县令,而选择归隐呢?本文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为官中的自我矛盾和田园诗歌中一一探究。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诗学批评对陶渊明极为称扬,最早多方面地对其予以了论评,主要表现在:一、针对陶为人襟怀情性,是否悟道,因何归隐展开了析;二、对陶作诗态度,诗作用语及诗歌审美特征,风格等论题进行了论评,它较为完整地建构出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论的视野,导引了后世诗学批评陶渊明之论,奠定了后世陶学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曾巩诗歌主要渊源于屈原、陶渊明、杜甫、韩愈等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平实清健”的风格,是北宋诗坛上不可漠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极少华丽辞藻,善于以平实的语言反映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内容题材和诗作艺术完美融汇,使其诗歌呈现出“平淡自然、意境深远、语言质朴、风格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伟大的诗人,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和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田园诗.陶渊明的思想主要是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