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以新型给药为载体制备原位凝胶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纳米粒原位凝胶相关文献,对其新载体新剂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概述。结果与讨论:将药物与新型给药载体及原位凝胶结合,为纳米粒原位凝胶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有助于加快纳米粒原位凝胶新剂型的研究和应用进程。总结了纳米粒原位凝胶在药物制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了用HPLC法测定加替沙星聚乳酸纳米粒含量的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3.
采用去溶剂法制备了装载紫杉醇(PAC)的人血清白蛋白(HSA)纳米粒(PAC-HSA-NP)。通过Zeta PALS粒度仪对纳米粒进行粒度表征,测定了包封率和产率。并对PAC-HSA-NP进行了体外释放表征,同时将体外释放曲线与已上市注射用紫杉醇粒米制剂Abraxane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制备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Cur)是从姜黄的根茎中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这是一个具有治疗潜力的脂溶性多酚化合物。通过阅读文献,以固体分散体、微粒、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等剂型为主,开展对姜黄素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吴坚  柴灵芝  李俊  徐伟亮 《科技通报》2008,24(1):1-4,10
用交联剂乙二醛或戊二醛直接交联制备了壳聚糖-β-环糊精交联物,用I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用电镜扫描研究了壳聚糖-β-环糊精微粒的表面结构,表明壳聚糖-β-环糊精交联微粒呈多孔性表面。环糊精在壳聚糖上的固载量受β-环糊精/壳聚糖重量投料比,交联剂用量,反应体系的酸度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醛做交联剂时,温度为85℃,重量投料比(β-CD/chitosan)为6∶1,摩尔比(乙二醛/β-CD)4∶1,β-CD的固载量最大。采用戊二醛做交联剂时,温度为85℃,重量投料比(β-CD/chi-tosan)为6∶1,摩尔比(戊二醛/β-CD)3∶1,β-CD的固载量最大。这种壳聚糖-β-环糊精树脂对非结合型胆红素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325-331
新疆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的影响因素分析;Eph家族蛋白研究进展;安宫牛黄散中配伍药物对雄黄可溶性砷含量的影响;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蟾酥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工艺及其表征;半边旗二萜类化合物5F体外抗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纤维化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通过添加具有更好的亲水性能的聚乙烯醇(PVA)与壳聚糖互穿并交联形成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壳聚糖衍生物的亲水性。将此类方法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海绵,显著提高产物的吸水倍率,达到快速有效的止血效果。对壳聚糖/聚乙烯醇互穿聚合物海绵的制备条件进行了探索,对溶胀性能进行了测试,对影响溶胀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微/纳制造领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微/纳结构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给先进制造技术和超精密加工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主要介绍微/纳制造发展原因、特点及主要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水凝胶因其高含水量和类似于细胞外基质的特点,是三维组织打印和人工器官制备的首选基材,也因此成为化学、材料学和生命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1])。截止目前,用于生物打印的水凝胶主要包括海藻酸钠、壳聚糖、胶原蛋白、琼脂糖等天然水凝胶及其衍生产物,以及人工合成的聚乙二醇、聚多肽等化学类水凝胶~([2])。无论是天然的物理类水凝胶还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类水凝胶,都很难同时满足三维生  相似文献   

10.
【英】拉杰什.纳如拉/著冷民何希志/译出版日期:2011年5月定价:38元【作者】拉杰什.纳如拉,现为英国瑞丁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教授,国际商务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纳如拉教授具有丰富的研究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催化下的甲基橙超声降解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纳米TiO2/CHS催化剂对甲基橙超声降解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蒜油的精制方法及其乳剂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将适量吸附剂装入层析柱,再另取吸附剂与大蒜油原料拌均后,减压装入层析柱,用适量的有机溶剂洗脱,收集流出液,减压回收有机溶剂即得。纯化后的大蒜油原料为微黄色澄明液体,具蒜臭,折光率20摄氏度时为1.5720以上,GC检查,大蒜素含量大于37.0%,GC测定其指纹图谱大蒜油共有指纹峰15个。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世界上主要国家/地区在微纳制造技术领域的政策措施,并对我国微纳制造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技术是应用生物工程-固定化细胞改进酒精工业生产的传统发酵方法,提高其发酵速度,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提高生产率.采用耐腐蚀蓬松型化纤为载体,结合低浓度海藻酸钠凝胶的包埋作用进行酵母活细胞的联合固定化,在完成了实验室和中间试验后,用4×6.5m3规模的发酵设备,运转120天,其中产酒99天,全期平均进料含糖177.8g/L,成熟醪酒9.94%(w/v),残糖22.5g/L,发酵率89.7%,转化率93.7%,发酵周期12h/批,乙醇生产能力6.21g/L·h,化纤材料可以回收复用,海藻酸钠用量减少,生产酒精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5.
米粒四射     
正利用"摩擦生电"的知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游戏。在一个小碟子里装上一些干燥的米粒,把塑料小汤勺用毛衣或毛料布块摩擦一会儿,使其产生电荷。让小汤勺靠近盛有米粒的碟子,米粒受电荷的吸引就会自动跳起来,吸附在小汤勺上。不一会儿,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刚刚吸附在小汤勺上的米粒转眼就像四溅的火花,向四周散射开。这是为什么?原来,带电的小汤勺吸引米粒的时间很短,当米粒吸附在小汤勺上后,带有  相似文献   

16.
中介服务     
◎全球化与技术:相互依赖、创新系统与产业政策【英】拉杰什.纳如拉/著冷民何希志/译出版日期:2011年5月定价:38元【作者】拉杰什.纳如拉,现为英国瑞丁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教授,国际商务和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纳如拉教授具有丰富的研究教学经验,在任瑞丁大学教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三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胡巧玲  谌凯 《科技通报》2012,28(5):1-8,13
在生物材料的研究领域中,有关壳聚糖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壳聚糖特殊的结构与性能导致壳聚糖三维材料的制备极其困难。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壳聚糖三维材料制备研究的进展,重点是为三维壳聚糖无机复合材料、三维壳聚糖磁性功能材料、三维壳聚糖增强材料、三维壳聚糖仿生材料以及三维壳聚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各材料的性能与应用方向;展望了壳聚糖三维材料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提高壳聚糖三维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在人体内环境下力学性能的耐衰减能力,在生物可降解骨折内固定材料与生物可降解骨组织工程的应用上起着决定作用,将是未来几年壳聚糖三维材料研究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的主要理化性质,综述了壳聚糖作为絮凝剂的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并对壳聚糖的改性应用进行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壳聚糖的基本特性,壳聚糖衍生物的种类,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理功能,介绍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在此方面的应用前景,为其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领域的研究和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以ACF为载体,将聚乙二醇(PEG-400)改性的壳聚糖膜负载于其表面,制得了壳聚糖/ACF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柔性改性的PEG-400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的壳聚糖膜的柔性特征最佳,并且ACF在负载该膜后其表面微孔结构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抑菌结果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