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黄塘煤矿煤层含气性的基础上,从煤变质程度、煤岩煤质、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煤层含气性的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塘煤矿煤层含气量相对较高,平均高达9.22m~3/t;较高的煤变质程度和镜质组含量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则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这些因素共同作用致使黄塘煤矿煤层含气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新疆尼勒克煤田吉仁台煤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其主采煤层多、厚度大,煤层厚度各异,笔者抓住煤层厚度、结构、层间距,结合各煤层所处层位及其空间组合特征、顶底板岩性等对比标志,对矿区矿区的主采煤层进行了较可靠的对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煤层,同一煤层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瓦斯涌出量有很大差异现象的分析,认为煤层厚度、倾角、构造、顶底板岩性、煤中水分等地质因素是影响瓦斯涌出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康北煤田DQ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岩性反演为例,介绍利用地震勘探反演技术解决煤层顶底板岩性问题。该技术是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对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算出波阻抗资料,进而计算煤层厚度,并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做出推断。通过部分资料验证,采用岩性反演技术解释的本区1号煤层的深度、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以大强煤矿三维地震勘探岩性反演为例,简介利用地震勘探反演技术解决煤层顶底板眼性问题。该技术是以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对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算出波阻抗资料,进而计算煤层厚度,并对煤层顶底板岩性做出推断。通过部分资料验证,利用岩性反演技术解释的本区煤层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煤岩层对比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不可或缺,本研究区的煤层层数较多,研究区煤层对比以标志层为主,其次参考间距、岩性、古生物组合及测井物性反映,控制对比能力强,可采煤层对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西二35右二采场位于西二采区,走向长1127m,倾向宽150—180m,地表标高76.23—79.27m之间。煤层走向75—100度,倾向165—190度;煤层倾角2_4度属缓倾斜煤层。伪顶为碳质泥岩,平均厚0.13m;直接顶为粉砂岩、中砂岩、粗砂岩,平均厚6.57m无老顶。直接底为粉砂岩,平均厚度为7.6m。本层上覆5层煤,层间距8.19m,下覆9层煤.层间距11.08m。该采场回采煤层为七层煤;实见最大厚度18.02m,最小厚度4.08m,该采场煤层厚度大,瓦斯涌出量极大,在全公司乃至全国范围内均属罕见,实际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高达12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高达30.24m^3/t。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煤层,同一煤层不同区域,同一区域不同地点瓦斯涌出量有很大差异现象的分析,认为煤层厚度、倾角、构造、顶底板岩性、煤中水分等地质因素是影响瓦斯涌出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有益煤矿煤层含气性的基础上,从煤变质程度、煤岩煤质、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影响煤层含气性的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煤矿煤主要煤层的含气量较高,为5.91m3/t~8.13m3/t,平均6.9m3/t,且单一煤层平均含气量随层位呈现波动式变化特征。有益煤矿主要煤层可分为3套煤层群,其含气量梯度具有各自独立性,但总体表现出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大而含气量梯度具有减小的趋势,显示出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有益煤矿煤层顶底板封盖性、水文地质条件和隐伏断裂构造的耦合控制是区内三套煤层群的含气系统具有相对独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可采煤层赋存于二叠系山西组,下、上石合子组。各含煤段岩层各有不同,为了全面了解各含煤段岩性特征,本文从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叙述,为煤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兰村矿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共含煤16层。以9号煤层底板砂岩为界,可将其分为上、下两段。本文在总结以往地质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龙潭组上段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区进行沉积体系的划分和沉积相分析。研究表明:龙潭组的沉积体系为滨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泻湖和潮坪沉积相类型。并对含煤地层沉积旋回及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沉积相平面分布图。最后,根据研究区的沉积演化特征,总结出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12.
薄鸭河预查区主要地层为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城子河组,共含煤19余层,以薄煤~中厚煤层为主,其中可采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7、9、14、20号煤层,共计4个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0.92m,大部分可采煤层有7和9二个煤层。具有经济价值的煤层,主要煤层和煤层组曲线特征明显,煤层自身结构和煤层组组合有差异,局部标志层明显,经综合对比,对下一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保护层工作面穿层钻孔抽采瓦斯传统封孔及抽采方式中的费时费工问题,结合煤层顶底板之间岩性特点,摒弃了传统穿层钻孔繁琐的封孔、合茬方式,介绍了裸抽封孔及抽采方式,实现了减料不减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5,(18)
从瓦斯地质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神仙坡矿区瓦斯地质特征及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分别阐述了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煤对瓦斯赋存的影响,认为地质构造和煤层埋深是影响瓦斯含量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椅子圈煤矿主要可采煤层为Ⅱ号煤层组。各煤层的透光率为37-58%,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为主,其次为亮型和少量半暗型及暗淡型。原煤水分最小为6.54%,最大为12.96%,精煤水分最小为4.95%,最大为13.63%。原煤灰分相差较大,最大可达36.17%,最小为12.75%,总的看本区可采煤层的原煤灰分应属中低灰分煤,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煤种以褐煤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地质条件概述。东三37^#层三面下巷,掘进煤层为复合煤层,厚度在5.5~6.2米之间,煤层倾角平均5度,老顶为白色中粗砂岩,厚度20米以上,直接顶为煤页互层,f=3~4,厚度在2.4~3.2米,底板为泥质煤页岩。巷道沿37^#层底板掘进。煤层柱状见柱状图。  相似文献   

17.
七煤集团公司富强煤矿在六采区90~#坚硬煤层中成功使用了MG-150B单滚筒采煤机。解决了我矿90~#层采煤工作面产量低,材料消耗大的问题。富强矿六采区现有可采煤层87~#、90~#、95~#、98~#、98~#下,其中87~#、90~#、95~#、98~#下均为薄煤层。MG-150B采煤机自2001年3月安装试生产到2002年11月已累计生产原煤25万吨,因此在六采区推广使用薄煤层高档普采前景非常广阔。 90~#煤层概况: 90~#煤层煤质坚硬f=3.3,顶板有0.1m-0.2m煤矸,煤层厚度在0.85m-1.0m,煤层倾角15°-18°,煤层赋存稳定,直接顶为细砂岩,厚度2.1m,底板为粉砂岩,周期来压比较明显,来压步距18-22m,工作面涌水量较小。  相似文献   

18.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储量较少;采落的煤和垮落的矸石可沿底板下滑,这对工作面的煤炭运输有利;不仅顶板下沉破坏,底板也可能产生滑动;回采工作面行人、运料、落煤、支护、采空区处玛筹各项工序操作都比较困难,增加了采煤机械化的难度;采区主要巷道一般采用一组上山眼布置;采煤工程图一般采用立面投影图、倾斜剖面图及水平切面图。主要阐述了急倾斜煤层开采主要特点、采区巷道布置特点、采区巷道布置、围岩移动破坏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煤层采动后,采场围岩的应力状态将发生改变,会产生一定范围的变形与破坏,不同煤层采动过程中的底板破坏具有一定的规律,正确确定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是评价底板阻水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经验公式计算及现场注水试验监测等方法对1煤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深度进行探测,初步探讨新集二矿1煤开采底板破坏深度发育规律,为后期1煤开采过程中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留设、阻水能力的评价提供依据,从而达到防治底板灰岩突水的目的,为矿井安全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口孜东矿工作面安装重型设备,采用综掘机进行刷扩,边刷边安,单轨吊打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概况口孜东矿121303工作面位于西翼13-1采区内,采用后退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方法开采,该面回采的13-1煤层厚约4.5m,煤层倾角3°~10°,直接顶主要为泥岩层和细砂岩层,泥岩层裂隙发育,局部较松软;风巷可采长度901m,机巷可采长度860m,切眼倾向长度337m,最大坡度8°(平均6°),共安装192台普通支架,1台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