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媒体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传播方式,强化对新媒体环境中网络信息的引导,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及政府形象意义重大。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对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政府形象塑造的瓶颈。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新兴网络媒体,完善新媒体舆论引导的治理结构,拓宽新媒体舆论引导的实现路径,健全网络舆情引导的处理机制,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电子政务在当今全球信息化时代应切实提高和可以发挥的"五种功能":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着力提高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在线办事,努力提高政府主动服务社会公众的能力;加强"在线访谈"等栏目建设,改善政民互动;深入思考和研究网络舆情,不断提高驾驭网络舆情的能力;加强"数字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沈全  高洁静 《科教文汇》2012,(33):17-19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调控和引导是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的问题,舆情引导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存在舆情主体缺乏引导性、舆论监控缺乏常态性、舆情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高校德育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的策略与机制,需要从技术支持、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话语权等角度系统考察,强调网络德育运行的畅通、网络危机应对机制以及管理服务一体化互动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交互、文化交流阵地,应提供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如何利用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信息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舆情引导作用,拟从公共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构建为着眼点,对网络舆情引导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网络舆情引导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提供对策分析,以期提高公共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的效能,为信息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建设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以微博、微信等典型移动网络应用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呈现出生成的突发性、表达的难控性、观点的多元性、传播的交互性等特点。作为承担教育引导青少年战略任务的共青团,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舆情,应该从共青团工作的视角出发,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机制,推进共青团的工作格局调整和事业转型发展,转变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的思维与方式,以提高共青团对青年的教育、服务和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6.
巩固党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弄清楚舆情变化造成的影响,使执政意识形态在合适的时机得到调整与转向,实时了解舆情的变化,找准舆情的"阈值",加强"议程设置"的引导功能,合理利用"耗散结构"解冻舆论僵局,找到突破口,因势利导,将打造党的权威舆论传播体系建设提上日程,提升党的新闻传播治理能力,推动网络舆情治理始终能够科学、有序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11,(12):I0003-I0003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公众通过互联网对自己关心的或关涉自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意见和态度.从而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网络舆情。如何提高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能力,及时准确把握舆情动态,科学引导网络舆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本期”专题报告·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下)”继续刊载”华中科技大学’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博士生交叉学禾斗创新论坛”上关于网络舆情的交流论文。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高校突发事件频发,高校突发事件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且影响深远。而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掺杂在高校突发事件当中,将此类事件的影响扩大化,社会影响恶劣。灵活使用新媒体,建立舆情引导机制,对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掌握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主动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技术日渐成熟的时代,基于传统媒体、数字化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海量的网络信息成为科技舆论的聚集地和发散地,不良科技舆情引起的突发事件容易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科技舆情的传播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科技舆情的监测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得出科技舆情的正能量引导及应急方法,总结经验以期提高科技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网络舆情的积极意义,指出了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并建议政府从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构建强力保障机制、建立网络舆情联动应急创新机制5个方面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新场景和种种挑战,提升网络新闻舆论阵地引导力是信息化时代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当前社会多元化趋势下要充分运用党的网络新闻舆论阵地有效地引领思想舆论和凝聚社会共识。网络新闻舆论阵地要通过内容呈现、方法适应、共同治理三个层面的优化和有机统一共同发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释放网络引领正能量,使之成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前沿高地。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呈现出虚拟性与现实性相互交织、互动性和失衡性同时存在、无序性和难控性不断凸显等显著特点。在分析新媒体涉军舆情管控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火墙”;完善管控机制,打好防范“主动仗”;讲究方法策略,形成应对“组合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璟 《科教文汇》2011,(9):19-20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增强自觉性、加强主动性、提高针对性,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为党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服务,为经济工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张利  王欢 《现代情报》2013,33(12):26-31
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等独特的传播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掌控社会舆论的局面,并日益发展成为公众表达和建议的平台。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又丰富了公众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的渠道。由此,在各种媒介高度融合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问政成为公众表达民声,政府听取民意的重要方法。网络问政虽然带来了一些实际效果,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广东网络问政范式或许为中国网络问政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发掘网络问政的优化策略而使网络问政长久持续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5.
姚鑫 《科教文汇》2014,(25):10-11
在这个媒体发展迅猛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也遇到了全新的机遇。如何能够正确把握媒体发展的状态,并且把它合理地结合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来,是很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媒体的发展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多样化的技术和多样化的途径等等。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更多地向网络阵地转移,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主动迎接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出现的新问题入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从而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网络反腐已成为现实社会的一大热点, 但却鲜有文章进行网络反腐舆情与传播规律研究。本文从舆情演化和传播的角度研究网络反腐, 首先通过动力场理论深入分析网民个体参与网络反腐的行为机制并建立影响模型, 然后运用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模拟, 最后用百度指数进一步验证模型结论。研究结果不但揭示了政府行为是如何影响网络反腐舆情的演化结果的, 同时揭示了政府何时介入舆情能极大提升人民参与反腐的热情。本文为未来网络反腐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亦为舆情研究探索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刘嘉 《科教文汇》2012,(19):11-12
网络是信息时代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研究生具有群体结构复杂化、思想多元化等特点。如何针对研究生这一特定群体,构建科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握研究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已经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以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成长指导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为主要建设内容,构建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创研究生思政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蔡天佑 《科教文汇》2013,(19):18-19
电视媒体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承担着舆论宣传和自我发展的多重任务,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应建立的科学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方法,以人为本,实行"大政工"运作,提升采编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9.
李中原 《现代情报》2019,39(8):171-177
[目的/意义]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与防控一直是高校网络安全所关注的焦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精准地预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发生和演化,掌握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发生的动态和规律以便对其进行有效地防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方法/过程]为此,采用信息获取、数据清洗和信息聚类等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监测流程、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等予以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以舆情信息聚类结果为基础,利用人工研判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升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测效率,进而可以有效地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实施防控。  相似文献   

20.
向安玲  沈阳 《情报杂志》2021,(2):131-137
[目的/意义]意见领袖在公共政策网络议程建构、异构和重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动态追踪议程变化可以准确把握政策传播效果。[方法/过程]以全国及重点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为例,基于内容分析方法(Content Analysis)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Network Agenda Setting,NAS),针对微博平台上的政务账号、媒体账号、意见领袖账号和网民账号的议题属性网络进行关联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效果及其中介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政策传播过程中,政策议程、新媒体议程(包含政务、媒体和意见领袖账号)与普通网民议程呈现出“异构化”属性网络;相比于政务微博账号和媒体微博账号,意见领袖账号在政策传播过程中触达受众广、活跃度高、交互性强、网络议程设置效果更为显著,作为“中继人”的角色最为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