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1 毫秒
1.
随着“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卫生科普文章见诸报刊。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讲卫生、防疾病、延年益寿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因而卫生科普文章也受到群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大观周刊》2010,(33):31-31
在以往的观念中,去医院看病,似乎很难与“服务”联系起来.直到民营医院的诞生,逐渐改变着人们对医院就医的体验和观念。“以顾客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的服务理念逐步被人们所接受。更有甚者,早在六年前,就有医院把在酒店里才有的“星”级服务植入到医院的服务理念和流程中,大大推动了医疗行业服务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3.
吴慧莉 《新闻前哨》2005,(11):47-47
一、围绕防病选稿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是位极重视“治未病”的医家。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依照“治未病”的理论,比照“亚健康很难用仪器检查出”的特征,我给《养生》专版做了以下的定位:一是防  相似文献   

4.
说“稿”     
“稿”,“禾”、“高”也。有“禾”又“高”才能成“稿”。“禾”,先须有种子。种子,种类繁多,单就小麦来说,就不可胜数。有的产量高耐水肥,有的产量不高却适宜山岗薄地;有的宜寒,有的耐热;有的抗倒伏,有的防锈病,各有所长。就一个地区来说,人们喜爱,土质适应,就可把它种上。要使“禾”长“高”,需要肥沃的土壤,足够的水分,优质的肥料,充沛的阳光等优越的自然条件。还需要人们精耕细作、锄草治虫,防灾防害等许多艰辛的劳动。“禾”要长“高”这么难,写稿  相似文献   

5.
把关就是掌握新闻报道的“度”把关是维护新闻真实性和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进忠术”。把关要掌握报道的度。报道是否适度,反映了新闻从业人员及其所服务的传媒机构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申鉴·杂言”曰:“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新闻把关就是要防患于未然,防、救、戒三术并用,力争杜绝新闻失实和政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主要防“左”的问题,至少已经提出半年了。也许是我阅读面太窄的缘故吧,总觉得真正系统论述主要防“左”的文章数量太少,力度不大。防“左”的宣传之所以不力,有几种思想障碍。一曰:“防‘左’主要是指经济工作,在意识形态方面主要还是反右。”经济领域中的“左”难道同意识形态没关系吗?我们的市场经济不活跃,同某些理论家、政治家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有直接联系。关心经济的人可能还记得,曾有文章把赞成商品经济的学者分四类排队,他们把大部分主张商品经济的学者讲得一无是处。从而迫使一些赞成商品经济的学者“自我批评”。就是在今天,依然有人对市场经济讳莫如深。至于说对股份制扣帽子的事,那就更多了。可见,经济工作中的“左”,同经济理论中的“左”是密不可分的。不在理论上适当加大防“左”的力度,经济能上去吗? 二曰:“防‘左’表明‘左’还没出现。”这几年,有的报刊在批判庸俗生产力论的大题目下,否定生产力标准;有的报刊在批判实用主义的幌子下,否定实践标准,有的报刊大谈资产阶级完整存在,力图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有的报刊甚至给邓小平同志讲过多次的“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正确论断扣上“政治激进主  相似文献   

7.
漫画与幽默     
石宏 《档案管理》2006,(2):90-90
汽车在水塘里她:“车子坏了。化油器里进水了。”他:“化油器进水?简直荒谬可笑!”她:“我跟你说,车子的化油器里有水!”他:“你连化油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要检查检查。车子在哪儿?”她“:在水塘里!”看病前天上班时,我觉得不太舒服。同事赶紧陪我去医院。为了能报销,同事让我用他爸爸的名字。我难受得要命,门诊挂号和填化验单都是同事帮我弄的。抽完血,护士交代:“你明天中午到医院的接待处取化验单。”第二天,我不是特难受了,就自己来到医院。接待处的护士问:“你是取化验单吗?”我说:“是。”护士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大摞化验报告问我:“你…  相似文献   

8.
记者,这一职业自出现之日起就引人注目,成为议论的热门话题。有的人称之为主持人间正义的使者,有的人又称之为搬弄是非的鬼蜮,对其行为或称赞、或痛恨,众说纷纭,长于总结的中国人又弄出了一句与记者相关的话,叫作“防火防盗防记者”,很值得琢磨。防火防盗是人们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把记者列入火灾、盗灾之类而加以防范,仔细考虑,此说法不是毫无道理。窃以为,“防记者”所指记者无非两类,“防记者”之人也不外乎两种。一种应是因记者及其所属传播媒介主持正义,对不平事挺身而起,对社会丑恶腐败现象及不正当行为予以  相似文献   

9.
事出有因:一家三口吃完韭菜馅水饺后,剧烈腹痛、呕吐,住进了医院。一检查,原来这韭菜是灌过有机磷农药不久,就割下上市。于是,如何让市民吃上放心菜,就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市面菜上的农药余毒,让市民每天都惴惴不安。我的邻居,买菜回家后,总在清水盆里泡上半天,希望余毒能溶入水中。我问这功效究竟有多大?邻居回答:“谁知道!图个心净呗!”其不放心之状可见一斑,无怪乎有人买菜专挑有虫眼的呢?  相似文献   

10.
速读     
焦点撤销牙防组:卫生部收回下放行政权“全国牙防组权威认证”这句广告词,让老少妇孺都认识了这个机构——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4月30日,卫生部发出公告,撤销牙防组,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患者到医院看病,一般来说,心情都比较复杂。如果一进医院,遇到的是慈眉善目的医务工作者,自然心情就放松了许多,倘若再能有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大夫为自己细心诊治,被疾病缠绕的痛苦马上即可减轻一半。为什么说“医德也是一剂良药”,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新闻报道是明日黄花,过了一段时间,就会被人们忘却。此话也对,也不对。对大多数新闻说来是如此。但有不少新闻报道,过了多少年,人们也会感受到其影响,其价值。我想,光明日报1995年的“每月聚焦”专栏就是这样的。如果有人问我:“1995年光明日报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每月聚焦”。我想许多读者也会有同感。也许过了多少年,人们看到部长们办公桌后的五星红旗都会想到,那是光明日报1995年1月的“每月聚焦”报道的结果。 “每月聚焦”为何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效果?正如上海中纺机公司一位读者所说,是因为它紧扣读者的心,推出的话题是社会方方面面的热点,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关  相似文献   

13.
“有偿新闻”,指的是有些记者在采访时利用职业之便攫取个人好处,这是违悖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因为“有偿新闻”的泛滥,社会也曾流传过“防火防盗防记者”一说。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但将记者与火、盗相并列而防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自中央提出制止“有偿新闻”的号召至今已近一年,然而,确切地说,这只是作了一个很好的宣传,至于实际效果却所得甚微,仍有一些记者在向被报道对象伸手。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应有的“势”。古时打仗,非常讲究“势”,诸葛亮就曾在《治军》中说:将帅要恰当地运用兵力,兵力不要轻易动用,一旦动用就要象大石头从高处落下,  相似文献   

14.
拾金小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爱拾闪闪发光的金子。我爱金子的光泽和实在。一个人品格高尚,人们就说:“这是块金子!”一座山矿藏丰富,人们就说:“这是座金山!”一句话出口不凡,人们就说:“说得好啊,这话金贵!”谢老(觉哉)的文海生涯就处处使人直接感受到“金子的光泽和实在”。本文只是拾得谢老的几块金子的结集,因而名曰《拾金小集》。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90年开始学着写小消息、小言论、小杂文的。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写作实践,谈谈提高中稿率的问题。 一是找“窍门”。找“窍门”就是选好文章的主题。有些问题粗看没有什么新意,但从另一个侧面入手,就可以使要写的内容翻“新”。1990年,国务院第二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企业“三角债”,我就在“第二次”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当时我想:既然再次清理“三角债”,就说明清理三角债有个“前清后欠”的问题,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三角债”就会永远清理不完。我就撰写了题为《“清欠”要防“前  相似文献   

16.
认证成为“大蛋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牙防组事件而牵出的认证行业内那些“公开的秘密”,开始在法律的裁决下被晾晒5月21日,关于牙防组,有了来自卫生部规划司财务审计处的最新权威消息:牙防组通过违规认证获取了至少218.5万元的利益。在此之前,有媒体报道说,牙防组还曾接受过宝洁公司的1000万元赞助。宝洁公司为此发表声明,称该捐助是捐赠给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的,与牙防组认证无关。但卫生部的审计报告,对牙防组与牙病防治基金会两者的财务关系的描述是:“牙防组利用基金会的账户收款,牙防组与赞助单位签订协议后,单位将赞助等款项汇入基金会账户,然后再由基金会账户转入牙防组账户。”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06,(26):67-67
4年1次的“世界杯”已经过去,它让很多球迷疯狂不已,但长时间看电视也使他们的身体产生了各种疲劳反应。连日来.就有为数不少的昆明球迷到医院就诊.眼部疲劳、眩晕和失眠是他们遇到的典型疾病。凌晨特别为你开出“世界杯综合症”食疗处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总编辑有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类型又有其特点.有优良的类型,也有差、劣的类型.优秀总编辑得到领导和部下赏识、钦佩;劣质总编辑得到的只能是人们对他的反感. 笔者试图对报社中劣质“老总”的种种不良表现的分析,给“老总”们提供一面引以自省的“镜子”,使人们知道:作为一个总编辑,应该注意摈弃哪些不良品质和作风,应该弥补哪些弱点与不足,应该避免犯哪些错误,并由此培养自己优良的领导素质,做一个合格的总编辑. 分析起来,劣质“老总”有以下类型及其特点: 华威型成天张口闭口喊“忙”,实际上往往是假“忙”(如同张天翼小说中的《华威先生》一样);或者“忙”得不对路.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口头上标榜自己“太忙”,实际上往往不很忙,“忙”字挂在嘴边,是想显示自己不同凡响.这样的“老总”在一天将过去的时候,就会喊道:“今天真忙死人了”.如果仔细清算他一天所做的事情,就会连他自己也感到没做几件事。二是工作并没“忙”到“点子”上。有的忙于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19.
记者的尴尬     
英国王妃戴安娜在法国被记者追逐时,遇车祸身亡,于是引来了人们对记者的声讨,亦有人认为是新闻传媒杀死了戴安娜。 记者,有一顶“无冕之王”的桂冠,似乎可以天马行空,这是圈外人所羡慕的,然而记者也有其无奈和苦恼,时下社会上流传的“防火防盗防记者”之说以及戴安娜之死引起人们对新闻媒介的谴责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名报人,我就遭遇过新闻记者的尴尬。我曾就某男子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瘫痪的妻子的感人事迹进行过采访,报道推出后反响不错,一些报刊还对此进行了转载,那位原本无闻的男子也一下成了模范丈夫的典型,善有善报,后来他所在单位提拔他做了一家下属公司的经理。可是时隔两年,却听说这位老兄已与瘫痪的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8,(6):F0004
俗话说,对待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而食疗是“养”的重要手段。药食同源是我国饮食的一大特色。“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是防病治病的一个重要原则。基于此,由北京数家大医院营养科的资深营养专家集体编写的科普丛书《疾病的营养治疗》,其内容涵盖已经成为威胁百姓健康的主要杀手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肝病和恶性肿瘤、肥胖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