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果戈理是俄国著名的作家,但学界对其宗教思想知之甚少。研究果戈理的宗教思想可以更加深入理解他和他的文学作品以及俄国当时的哲学、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宏篇巨著《人间喜剧》中,高老头占着一个特殊的位置;而在《高老头》里,高老头又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形象。首先吸引着我们的,便是高老头对他两个女儿的超乎寻常的爱,即所谓“基督父爱”,或曰“父性基督”。  相似文献   

3.
“五四”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绚烂的时期,各种各样的文艺思潮、文学作品不断被介进这片苏醒的土地。许多作家的作品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影响,其中许地山的作品更独具风格。宗教化的情绪是他作品的主调。但他和许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一样,看重的是宗教思想中包含着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内容,所以,拨开作品中笼罩的宗教雾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作品所洋溢着的强烈的反封建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老舍先生作为一个跨越了现、当代两个时代,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的作家,其思想是复杂矛盾的,他既受到过传统的教育,叉接受过西方的影响;既正式加入过基督教,叉认真地进行过“思想改造”。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在早期作品里表现出的宗教情结比较明显,而在后期作品里则表现得比较潜隐(不能说没有)。目前,对老舍到底有没有宗教信仰的问题还有所争论,但无论如何,老舍一生都受到过宗教影响是勿庸置疑的。本文想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一系列文学杰作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思潮.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托尔斯泰擅于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刻划,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灵的辩证法”,这就是他长于表现连续的、充满复杂矛盾的心理过程本身.在托氏的作品中有一系列进行精神探索,主张“道德上自我完善”的主人公,即所谓“托尔斯泰男主人公”.这些主人公都带有作家本人的思想和政治活动的痕迹,好像作家的影子,这些身世各异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世界观——基督教人道主义,而且他们构成了一根思想的链条,连续地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作家本人进行思想探索的全过程.因此,分析一下这些主人公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托尔斯泰创作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并从中看到作家那种“追根究底”探索人生出路的良苦用心.反之,亦可从这些人物的精神境界中,摸索托尔斯泰创作思想的全部力量和全部实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发表的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体现了作家的心理类型和作家早期的思想探索,主人公贵族少爷尼古连柯一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著作中,《道德经》在德国广泛传播,印迹深厚。《道德经》在德国的传播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德国学者对它的诠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19世纪的基督文化框架内的诠释,到20世纪早中期西方文化语视角下的诠释,再到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诠释。随着德国学者对《道德经》认识的深化,《道德经》不再是依附于西方基督文化的宗教典籍,而是彰显中国道家思想和智慧的哲学著作,并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的厘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连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戏剧,明清时期徽州祁门人郑之珍取当时民间流行的各种本子重新编撰成《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开始在皖南民间演唱。戏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思想,主要有佛教的救度思想、道教的检察思想、阴间的审判思想以及民间的临终追荐与超度思想等,这些宗教思想通过戏剧的演唱与流传对皖南乃至江南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深受犹太喀巴拉教和基督诺斯替教思想观念的影响,博尔赫斯的创作体现出对于宇宙主题的关注。其文学作品表现出无穷后退的叙事风格也源自于喀巴拉语言创世和诺斯替劣神创世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时间观。宗教成为博尔赫斯探索文学可能性,实践他将文学、哲学、宗教三位一体的神奇手段。  相似文献   

9.
苏联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的生态思想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本文以《鱼王》以及短篇小说《世界末日》为例,阐释其生态思想中的泛神论色彩和末世论倾向,分析俄罗斯文学中生态思想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虽然各大宗教都十分强调普世爱人的意义,但宗教仇恨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常发生。对佛教与基督宗教普爱观的比较表明:导致这种悖论式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些宗教为了维护自己信奉的神灵的惟一至上性,要求信徒在灵性生活中仇恨其他宗教的信徒。因此,为了杜绝这类现象,各个宗教应该消解那种排外仇他的神本主义倾向,而将教义建立在普适包容的人本主义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天水师范学院贾来生博士新著《道教生育思想研究》近日由巴蜀书社精装出版。《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既是贾来生博士攻读博士学位的结晶,也是其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结项之作,是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丛书之一。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宗教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道教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宗教与人口学相结合的新学科,是道教研究中鲜有人研究的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新领域。贾来生博士长期钻研道家道教思想,近年来致力于道家道教生育思想的研究,先后撰写并发表《论道家道教中的生育和谐思想》、《文昌信仰生育思想初探》、《老子生育思想探微》等一系列论文,将传统文化中土生土长、影响深远的道教思想与医学中的生育护理理念相融合,并进行现代诠释,《道教生育思想研究》是作者汇通宗教与医学、融合经典与现代的又一力作。它既可以说是传统宗教思想的新解读,又可以说是现代医学中妇婴护理思想或者人口学研究向传统文化回归的一次有益探索。该书视野独特,选材精当,深入浅出,是一部系统探索道教与现代医学生育思想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儒学本身不是宗教,先秦的儒学创始人和大师都不是宗教家。尽管在古代和现代出现了“儒教”和“孔教”的概念,但自始自终不是宗教。香港等地确实有人致力于把儒学演变为宗教,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提倡建立“实用儒学”的概念,以同应新儒家和孔教对儒学全面复兴的企图  相似文献   

13.
对《墨子》中的三个主要宗教概念——“天”“鬼”“帝”进行探析.以李绍崑英译本为例,指出将三者分别翻译为“Heaven”“Ghost”与“God”是对原作概念的变异,并从译者的文化身份、中英两种语言差异及其《墨子》译介的短缺等方面分析其变异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及晚期敌基督论呈现了其成熟的“永恒轮回”时间美学。瓦格纳的拜罗伊特节日会演与《帕西法尔》的创作使尼采察觉其中病症,在晚年从瓦格纳追求效果的表演和宣扬宗教救赎信仰两个角度展开批判。批判也成为尼采“痊愈”的契机,通过在叔本华的禁欲主义与同情理念中挖掘现代人产生虚无主义的根源,尼采揭露了基督教道德体系的虚伪,进而转向来自主体内在的强力意志,借助查拉图斯特拉正式传达“永恒轮回”的超人信仰。尼采从中彰显的时间美学具体体现为对“大地性”的回归与对“身体感”的重视,蕴含着肯定此在生命的美育意义,在此意义上,其“永恒轮回”思想也是超越传统诗与哲学之争的“哲学之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7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为对象,侧重探析作品的成因及作者的宗教情怀。植根于《圣经》的《天路历程》不仅体现出英国社会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氛围,而且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及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在休谟之前有很多学者对宗教进行过研究,但作为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宗教”研究,作为一项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在休谟这里是一个开端。休谟哲学一方面坚信任何所谓宗教的理性基础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宗教在人性结构中的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正是这两个方面在理论上的距离使休谟对宗教的哲学解释带上了歧义的色彩,也正是这种对宗教的哲学解释成为休谟之后许多哲学家宗教思想的理论前导。  相似文献   

17.
恩·卡西尔在论述宗教与神话的关系时曾写道:“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我们不可能确定一个标明神话终止或宗教开端的点.宗教在它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不可分解地与神话的成分相联系并且渗透了神话的内容.”同样,在希腊神话中,我们也毫无例外地看到了神话与宗教的某些渊源关系.一、希腊神话显示了宗教性的终极目的——关于人与天地万物关系的探索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达方式,它蕴藏着古希腊人不朽的智慧和探索精神.希腊神话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经过古希腊人创造性的想像而生成的.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人的理性是自由的,不受任何观念拘束.他们面对着浩渺的宇宙与变化莫测的自然力,可以随意展开想像翅膀,本能地,也是艰难地理解着生老病死.风雨雷电,部落纷争等等.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水平的局限,古希腊人  相似文献   

18.
哲学·哲学史·伦理学佛教与基督宗教普爱观之比较———析普世爱人与宗教仇恨的悖论刘清平(1,82)论东晋士族的玄学信仰与佛教信仰徐清祥(1,90)元晓“和诤”论与中国儒释道思想魏常海(1,97)描述心理学对先验现象学———兼谈狄尔泰和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联姻与争论张庆熊(2,37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和团中央关于“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在课题要求,在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宗教对边疆地区群众(以内蒙古各族群众为例)思想意识影响的基本情况;宗教对边疆群众思想意识产生影响的途径、方法、特点;宗教对边疆群众思想意识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边疆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应对宗教影响的工作思路、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生,大约是旧石器时代的远古氏族公社时期。马克思说,原始人“‘潜在力’的进步是很大的,已有语言、管理、宗教、建筑术、财产的萌牙。”(《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这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才形成的,也是原始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的一种反映。中央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