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代表作,是叶芝献给女友茅德.冈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诗篇中,诗人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文章通过深入剖析诗作中诗人所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诸如婉转表白、假设想象、对比反衬、意象强调、象征升华,再现了诗人对女友忠贞不渝的爱恋之情。  相似文献   

2.
线刻是汉画像石重要的表现手法。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的线刻语言古拙 ,沉雄而又精雅。其雕凿美、力度美、节奏美、装饰美、律动美相融相彰 ,共同形成了该画像石丰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欧洲文明的一个重要起源是古希腊文明,其中的神话传说曾引发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浓厚兴趣。爱尔兰诗人叶芝通过将神话元素与爱尔兰本土文化融会贯通,使其诗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该文本通过分析《一个荷马讴歌的女人》和《在学童中间》两篇作品中的古希腊神话元素,来研究其对叶芝诗歌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余华以一种对生存本相探索的精神来反复钻研重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在文本实验中不断追求进步,逐步达到艺术表现手法运用技巧的炉火纯青,达到艺术表现手法与主题表现契合得天衣无缝的境界,在舒缓和苍凉的氛围中展现出生活本真的美,让重复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他的小说中生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很多作品展现了日本的传统艺术美——"物哀"之美。然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他所钟情的将死亡与美结合的表现手法——死亡即等于美。最终,川端康成以自杀的方式将这种美的观念表现到极致。  相似文献   

6.
歌词《小河淌水》表现了阿妹触景生情,望月怀人的强烈思念之情,充满着对爱情的追求和理想的憧憬。其情之真之纯之痴之美,令人感动。歌词感情饱满,短而精粹,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初听乍看似觉寻常,仔细品尝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词的"动态美"是一个多重组合的审美范畴,动态、情感、精神气韵的妙然结合,才是"动态美"的审美境界."动态美"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以静写动、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和以动写静等.  相似文献   

8.
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引起了现代重彩画的变革。本文通过传统重彩画和现代重彩画的比较表明了现代重彩画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多元化和自由化。从而突出了现代重彩画的艺术特点和技巧美。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的无题诗以艰深晦涩、细致入微而著称。其通过比兴、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对环境渲染烘托,以心象融铸物象,创造出朦胧幽邃、含蓄隽永的意境美,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新诗风,为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徽州版画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视觉语言与精神特色,将它运用于现代数字插画设计中可丰富其表现手法和精神内涵,使当今数字插画既可传承优秀民族艺术的视觉魅力,又与现代设计趋势自然衔接,创意新生。文章将徽州版画与数字插画结合起来,分别研究徽州版画的造型美、色彩特征和地域文化精神等视觉语言要素在现代数字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叶芝将爱尔兰民俗和神话作为自己的诗歌创造题材,致力于恢复凯尔特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他在创造中采用了基督教文化元素,将爱尔兰凯尔特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叶芝诗歌中兼具凯尔特传统与基督教元素,此外,他坚持用英语写作,体现了他诗歌中凯尔特文化与英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依赖与对抗。他在保持与本民...  相似文献   

12.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属于美的不同的两个范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形态也是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呢?要了解这些,首先我们必须弄清美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美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美,感觉到美,但要具定给美下个定义,却不那么容易。历史上很多人对美的本质作过研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美在形式,有的认为美在完善,美在和谐,美在快感……这些观点虽也有其可取之处,但  相似文献   

13.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和戏剧家,也是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本文解读叶芝主要戏剧《胡里痕的凯瑟琳》和《在巴尔雅海滩》中政治空间的抽象性与物理性,探讨其在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期间的政治态度和对国家政治建设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的笔意强调的内涵是意在笔先、以意使笔和尚意而不重写实,并且注重以简约、含蓄和处理时空的灵活性等表现手法增强这种表意效果,形成了独特的笔意之美。究其原因,这是与中国传统艺术讲究意境、追求诗意的观念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15.
诗与政论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这已经成了研究者们对鲁迅杂文的定评。他的杂文,充满了炽热的诗情,体现了高尚的诗情美。其诗情美究竟是怎样体现的呢?它的特色、价值、渊源和影响如何?这是本文企图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陀斯妥耶夫斯基通过?白痴?中寄托其理想美的代表梅诗金公爵,塑造了与其他同类作品中圣愚式人物不同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实践了其“美将拯救世界”的艺术理念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7.
翻译作为一门语言文字艺术,与美有着不解之缘,翻译美学是美学与翻译的结合,是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翻译过程中力图保持原文语言之美,尤其是意美,音美,形美,尽量接近其神韵,重构其意境为译者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结合前人《桃花源记》之不同译文,本文作者再次翻译《桃花源记》,并分析翻译中的美学特质,解析翻译之美。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遵循"注重史料的解释和对于现实的讽喻"的创作观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审视历史,传达深广的时代忧患意识,表现强烈的主体情感,达到历史、现实和自我三者的有机结合,营造崇高的悲剧美,采用心理分析的表现手法,推动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阴柔美与阳刚美,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常用的一对美学范畴,从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到清代的姚鼐,都对它们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概而言之,它们是由于诗人的气质、兴趣以及诗歌的题材、表现手法的不同而在文学作品中形成的不同的风格美。阴柔美表现为优雅、淡泊、愉悦、和谐的“优游不迫”之美,阳刚美表现为崇高、奔放、壮阔、激荡的“沆著痛快”之美(参见严羽《沧浪诗话》)。但它们不是绝对分开、相互排斥、水火不容的。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虽然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但“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  相似文献   

20.
审美发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与审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本文从间隔和模糊两个方面探讨<蒹葭>一诗的审美距离的生成方式.间隔主要是指<蒹葭>通过对时空距离的突出和强化,使诗歌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更深刻更浓厚.模糊主要是就<蒹葭>创造意境的方式而言,<蒹葭>所达到的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艺术效果与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