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信任危机     
北方的狼 《高中生》2009,(13):50-50
缺乏信任的世界犹如荒漠。记得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女孩,提着一个超过她半人高的行李箱,行动看起来相当吃力。我想起自己正好空手,又顺路,帮她一下又何妨?我喊住她,说明了我的意思。她愣了一下,然后拒绝了。我请求再三,她说谢谢,但不用!从那以后我开始怀疑自己长得像坏人。  相似文献   

2.
童年读书     
一说起读书,就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因为人第一次接触书,总是在童年时候。记得我童年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我要读书》,里面写了一个穷苦孩子对知识的向往和读书的不容易。我小时读书,也是我外祖母拿5块钱救济金把我送进学堂的。记得学堂是一个牛屋,四面掏了几个洞,课休时从洞里爬出去,就到了麦草堆里。记得老师叫孟庆瑞,慈祥年长,长留在我的记忆里——仔细算一算,那时他也就30来岁吧,带着一个俊俏的老婆,还有两个孩子。我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发书时,我闻到那书的清香和油墨味;放学回家,还放到外祖母鼻子下让她闻。从那时到现在,再…  相似文献   

3.
幽蓝的花儿     
《大中专文苑》2014,(6):M0002-M0002
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自己独自存外面玩,一时兴起,用一根本棍,将一个黑色的土块雕琢成大概的猫的样子。我捧着这个土块,兴冲冲地跑回家。我只是想告诉我母亲,这是我做出来的小东西。我还记得母亲那如获至宝的样子。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东西捧起来,仔细地放在花盆里。我不记得她当时说了什么,只记得她亲吻我,夸奖了我。后来,我迅速地将小猫遗忘了,那应该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作,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母亲的鼓励。  相似文献   

4.
我四岁时母亲外出打工,七八年里只回过家两次,我实在想不出母亲有什么好,是什么样子。记得母亲回家那两次,我跟不认识她似的,躲着她,不让她接近我,我看见她悄悄地低头掉泪。  相似文献   

5.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初三的女孩,今天鼓足了勇气向您诉说我心中的痛苦。近来我和妈妈经常闹矛盾。暑假里,记不清因为什么事情,我和妈妈闹翻了,我只清清楚楚地记得妈妈怒吼道:“以后,你管你,我管我,我做的饭,你别吃!”我真的一赌气饿了一天多。后来,在爸爸的劝说下我才吃饭了。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不再叫她妈妈,不再理她。那天中午爸爸不在家,她在午休,我不得已叫了她几声妈妈。除那以外我到现在都没有叫过她妈妈。然而那次叫她时,她明明醒着却没理我,为此,我更恨她了。还有一次,晚上我没用她给我的手电,从很远的地方摸黑回家,回家后她却把我…  相似文献   

6.
她又跑来向我请假要求回家了,态度很坚决,一副非请不可的模样,问她请假原因,她支支吾吾、扭捏着就是不肯说。她是个住校生,家里距学校大约30公里,我清楚地记得,这是她第二次以同样的方式来请假了。上一次,我因为刚好手头工作忙,加上她平时又是个“安分守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我不记得是不是从我断奶起爸爸妈妈就开始出去打工,但是从我能记事起,我就记得爸爸妈妈一年只回家一两次。于是,小时候,我就只有一直跟随在我的奶奶左右,寸步不离。也许因为我是她幺儿的儿子,她最小的孙子,她似乎特别地疼爱我,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在那段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得不到的东西。奶奶不识字,她只能教给我一些特别琐碎的东西:见到熟人要打招呼问好,不要随便要别人的东西,吃饭前要洗手,要经常洗澡……我还记得她说这样才能讨得到媳妇。7岁那年冬天,我莫名其妙地病了,浑身无力,躺在床上,不想吃也不想喝。那时候,我的父母远在广东,家…  相似文献   

8.
那一刻     
她不识字,但识一些数.她整天忙碌着,却没有吃好喝好穿好.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是我的妈妈.   妈妈平常总是很喜欢对我唠叨,叫我好好学习,真不知这句话说了多少遍.记得读六年级的一次考试,我只得了四十分,回家后,很怕她知道,又怕她难过,于是便把试卷藏在书包里.往日放学回家我总是又吵又闹,但那天我的秘密却被我的神情出卖了.……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写作业遇到了一个生字,爸爸妈妈不在家,我想到邻居家的阿姨是老师,就去向她请教。阿姨没有直接告诉我那个字怎么读,而是介绍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字典,还教给我查字典的方法。从那以后,我每遇到生字、新词就自己查字典。依靠字典,我阅读了大量的图书,成了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从这件事中,我学会了有困难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工作很忙,经常是早出晚归;妈妈的工厂远离县城,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于是,我便学着做家务、学着照顾自己,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左等右等都听不到爸爸回来开门…  相似文献   

10.
离别的泪水     
初秋夜晚的风吹得树叶“哗啦啦”地响,单调的乐章却唤醒了我,我想那皎洁而温柔的月,或许能将我全部的想念,带给远方的她吧。第一次见到芊雨,是在学校。我还记得,她有一头柔顺的黑发,白皙的肌肤,纯真的脸上有着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她那灿烂的笑容,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凝结着一股能化去冰雪的力量——让我至今仍无法忘怀。也许,真的有缘分这种东西。开学后,我发现我们被分到了同一个班上。更巧的是,那天放学回家,我发现她和我竟然住在同一个小区。如此的巧合,使我和她很快相识,尔后默契,随即相知。以后的每一天,我们一同上学、回家……我总会推…  相似文献   

11.
陈雪萍同学是个文静可爱的女孩,平时酷爱读书、写作。她读书痴迷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记得有一次是我值日,傍晚6点了,我发现六(1)班还亮着灯,赶过去一看:原来是雪萍,手中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只见她一会儿笑,一会儿皱眉。我连叫她三声才有反应,我叫她赶紧回家,她用哀求的眼神看着我:“老师,就让我看完这几页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个很值得敬佩的人,那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像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她像一位园丁,浇灌着花朵;她像一架人梯,托起我们,奉献自己。记得那天是星期四放学以后,老师们都回家了,我在妈妈的办公室里写作业。突然  相似文献   

13.
蒲薇,来,跟我回家。那个男孩再一次温柔地牵住蒲薇的手。可是,蒲薇却看不清他到底是谁。徐扬还记得第一次看见蒲薇的样子,她拖着一个很旧的洋娃娃,躲在她妈妈的身后;白色的皱皱的衬衣,黑丝绒带白点的裙子,漆黑的头发挡住她白皙的面庞。身子只轻轻一旋, 裙子就绽成了一朵美丽的花儿。她沉默地低着头,任凭大人如何逗她,也不肯开口讲话。徐扬看不清她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永恒的母亲     
我的母亲——朱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等我上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  相似文献   

15.
女儿今年8岁了,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她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未给我打电话了,那是缘于一次我在电话里对她呵斥引起的。现在我还清清楚地记得女儿打给我的第一个电话。那一次,我出差在外,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不由想念起温馨的家,想念起我那活泼可爱的女儿。一天晚上,我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16.
高三,梦想与压力并存的时光,她带着一弯蹙眉,打我身边走过。记得当时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几米外我看到她脸上泪水像小溪般从眼角流到脸颊,流到嘴角。她是转校生,那是我第一次见她。我不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从此,一个开满忧伤花朵的女生走  相似文献   

17.
一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要让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她,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相似文献   

18.
爸爸的身影     
有人说,父爱如山。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一次晚自习放学后,我和最要好的朋友李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路上月光朦胧,树影摇曳,静得让人心里直发怯。“快看,前面是谁?”快到村口时,李欣突然喊道。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面很远的拐角处,隐隐约约地闪现着一个不高的人影,一瘸一拐地朝我们这边走来。  相似文献   

19.
不知你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那则经典广告"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广告中的小女孩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屋子里玩具、电脑、书籍样样俱全。她手捧着奖状急切地等着爸爸回家,一遍遍地询问,一次次地失望,夜深了,只能把奖状放在门边地板上,黯然睡去,梦中还梦见爸爸回家了。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去年春节晚会时惹人怜爱的孩子们合唱的那首充满童音童趣的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它们都体现了每个孩子心底最大的渴望——关注我,赏识我。  相似文献   

20.
一天中午,君君在写作业,我想小睡一会儿,嘱其不要打扰我。刚刚迷糊,听到她叫我:妈妈……记得她是问一个字,但问什么字不记得了。我警告过她好多次:不要总是想先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管别人是否方便。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