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阅读是读者通过对文章语言信息的吸收、体验作者的用语技巧、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思维过程,没有充分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悟。因此,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应试成绩的双赢,也有助于学生素养与教师涵养的双赢。对于阅读教学,笔者认为:一、确立正确的阅读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才能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完形心理学美学认为:客体的审美属性和主体的审美感知是“同构对应关系”,所谓“同构对应”,指外在客体的各种形式规律和主体…  相似文献   

2.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也是我们读懂文章的精髓所在。学习了一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用简单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赞美什么、痛恨什么等。那么,什么叫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所描述对象抒发的赞美、喜悦、痛恨、厌恶等感情,让读者读了受到熏陶感染有所感悟或体会。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相似文献   

3.
梁彦 《现代语文》2007,(3):83-84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个性化的体验,而不是让教师去分析文章,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因此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也要从阅读文章中去感悟作者的情感。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1.1教学方式过于流程化所谓的教学方式流程化就是几乎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学习课前的学习目标;其次,再给学生讲文章中的重点词字;最后,再让学生通篇阅读,帮助学生分析文章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阅读感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感悟是学生个性化的心理体验,教学中应坚持三个“为主”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为主,反映了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以自学为主…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向学生的学习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体味、感悟、反思,使学生在与作者、作品、环境与社会的多边对话中,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情感,修炼人格。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向学生的学习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体验、体味、感悟、反思,使学生在与作者、作品、环境与社会的多边对话中,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情感,修炼人格。  相似文献   

9.
伍凤玲 《广西教育》2012,(22):49-50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古人很重视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白居易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把握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从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朗读教学不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相勾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更深切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到文章的各种美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值得重视.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一、文美处品读,感受其形有的文章是靠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描绘的景观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文美之处,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悟”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呢?笔者的做法是:一、读书促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当然,读书有一个方法问题,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1.在轻读想像中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轻声读课文的同时,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  相似文献   

13.
“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感悟学习的能力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语文感悟式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情感和想象,体味、领悟课文内涵的一种学习方式。感悟式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八手:积累体验、诵读涵泳、创设情境、联想想象、质疑讨论和点拔引导等。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读者通过对文章语言信息的吸收、体验作者的用语技巧、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思维过程,没有充分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深刻的感悟。因此,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应试成绩的双赢,也有助于学生素养与教师涵养的双赢。对于阅读教学.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徐伟涛 《考试周刊》2012,(82):52-53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作者从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的重要意义谈起,说明注重感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从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语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理解中领悟读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体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6.
臧敏 《语文天地》2015,(4):77-7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当之无愧的难点之一,是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提升的重要瓶颈因素。语文教师应对陈旧的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师生对话”“生本对话”以及“生生对话”之中,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生生对话”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分析探究,走进作者的内心,去直观深刻地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促进阅读教学成效的提升。一、搭建“生生对话”的学习平台对于高中生而言,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早在六朝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就有这方面的阐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探源,虽幽必显。”可见情感体验能唤醒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共鸣,达到与作者情感交流的目的。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我致力于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情感的方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一、通过朗读,体验、感悟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情感呢?1、…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让学生因意会、理解、体验而有所领悟。笔者以人教版第八册《生命生命》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让感悟成就阅读教学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提出的明确要求。在改革热潮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0.
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的.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体会并感悟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很好地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