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内涵及关系的外在反映和重要承载体.问题教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能力素养锻炼和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实用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实践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数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同时,数学学科章节知识点内容以及内在关联,可以通过数学问题这一有效载  相似文献   

2.
王丽萍  周长明 《教师》2011,(21):39-39
数学学科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水平、知识素养、数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性教育学科,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体系内容的整体性、问题内涵的严密性以及生活应用的广泛性等特性,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1 背景介绍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美国数学教育家舒尔曼将教师知识结构划分为:数学知识内容、怎样学习的知识、数学表征的知识、教学法知识等四个相互关联的图式.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职前数学专业知识,而对教师在教学经验中形成的情境知识不太重视.事实上,后者同样重要.新课程特别强调知识不仅具有建构性,社会性,还具有情境性,默会性.教师,特别是职前教师只有关注课堂情境知识的学习,才能让数学教学寓于情境中,生动形象地展现数学知识.同时,贯穿情境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很重要的内容,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学习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编排和教师的教学都对数学学科中问题解决的专门策略比较重视,但是对通用于各个学科的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不太在意,在教学中几乎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永超 《考试周刊》2010,(46):70-70
问题是人们根据自身经验,对社会现象或知识特点等建立有效载体、进行探究实践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问题教学作为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有效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数学学科是知识性丰富、内涵性复杂、关联性紧密、抽象性深奥的基础知识学科.数学教师可以有效地体现数学知识特性并且解决教学问题。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广大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内容和解题技能的“灌输”,  相似文献   

6.
颜廷彦 《考试周刊》2010,(44):62-63
问题教学是学校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内容,是高中数学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效能得到有效增强和提升的重要手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问题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学科教学知识(PCK)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独特性,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数学经典习题以及训练方式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解、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艺术等视角,是构成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重要且特别的部分。而对数学经典习题的解读与借鉴,也是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PCK视角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道经典习题所蕴含的教学法价值,可以丰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了解PCK的基本含义、PCK与数学教学间的联系,探讨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具体结合,从而得出在PCK知识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五个新特点: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知识丰富、教学方式转化、教学情景创造、知识实践动态建构。  相似文献   

9.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即数学知识尽量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将学科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机融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思想渗透,使得学生可以同时接受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方法渗透、思想渗透、活动渗透、美育熏陶等多种方式充分开展数学学科德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合格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数学教学知识是总结反思5年来教师资格国考的需要.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有关合格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合格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及其构成,主要包括数学教学的内容知识、数学教学的课程知识、数学教学的方法知识.通过对高师院校教学法教师和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调查,构建了合格初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二级考核指标.反观5年来的初中数学教师资格国考试题中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发现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考试在题型、考查知识点及分值上相对比较稳定,但试题也存在着学科教学基础性知识重视不够,实践性知识考分偏高,教材分析能力的考察有待加强,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知识体现得还不够充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学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梅  陈洁 《教育与职业》2007,(5):108-109
数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解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题既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数学哲学认为:数学教育不仅具有学科价值,而且还具有文化价值.所以,数学教学对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完满人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智力发展、审美情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事物的学科,其包含着诸多 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均 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数学学科是小学生日 后学习其他内容的重要基础,教师需要重视培育学生的数学知 识,并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构 建有效问题教学情境,可以让整体学生参与到实际教学中,充 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数学解决问题的 方法,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俊江 《学周刊C版》2011,(1):178-178
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同化和迁移的过程,新知识的习得和新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原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之上。数学复习教学是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学科的复习是一项系统而又浩大的工程,知识点之多,内容之广,逻辑性之强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相比的。初中数学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有知识经验,动手探索问题解答方法,形成动手实践能力,是新课标下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一、问题设置紧扣"情"字,让学生创新探究新知成为"内在要求"初中生作为心理发展特殊阶段的学生群体,更需要良好内在情感的"刺激".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如土地面积计算、工厂生产产品、企业利润等方面,都有数学学科知识点的"踪迹".这就为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时克服困难,树立积极进取情感,提供了情感"支撑"的条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设置时,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生活性,分析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初中数学青年骨干教师L老师的叙事研究,研究者认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对学科内容知识量的要求是有限的,但对教师理解内容知识的深刻性有较高要求;实践与反思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L老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途径有其独特的地方,值得其他教师借鉴和学习,可以概括为"二研五专",即:研究教材、研题磨题、专业阅读、专题研究、专业现场、专题写作、专家引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初中数学青年骨干教师L老师的叙事研究.研究者认为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对学科内容知识量的要求是有限的,但对教师理解内容知识的深刻性有较高要求;实践与反思是形成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L老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途径有其独特的地方,值得其他教师借鉴和学习,可以概括为“二研五专”,即:研究教材、研题磨题、专业阅读、专题研究、专业现场、专题写作、专家引领。  相似文献   

19.
孙宏 《考试周刊》2010,(46):69-69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知识点及其内在性质的集中概括和体现,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核心。思维作为数学学科知识的体操。离不开问题教学。需要数学问题这一有效载体进行铺垫。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探索知识、掌握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由此可见,开展问题性教学.已经成为实施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20.
当下数学课堂越来越关注学习理解的深刻性,如何巧妙设计指向学习理解的数学铺垫问题?需要教师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设计指向价值理解、规律理解、难点理解的铺垫问题,通过"比一比""试一试""画一画"等儿童喜欢的方式深刻体会知识的意义价值、方法规律、数量关系等,促进知识向学科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