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魏道清 《教师》2011,(20):21-22
本文针对我校中专生这一主体,从问卷调查入手,对他们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现状进行摸底和分析,提出了提高中专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学生受挫的原因及心理表现当今的中专生大多数是在颇为顺利和受宠的环境中长大,心理抗挫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他们自我感觉在学习生活中“挫折不少”.学生受挫的原因及心理表现,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中专生,受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中考的失败,一般心理较脆弱,承受困难和挫折能力较低。对已形成挫折心理的中专生,如不及时教育,轻者影响学习生活,重者影响身心健康,导致自卑、失望甚至行为过激。反过来,有效的挫折教育往往又能磨炼学生的意志。  相似文献   

4.
梁英 《成人教育》2005,(3):60-61
目前许多即将毕业的中专生在就业面前产生了许多不利于他们就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心理问题,中专毕业生就业前要做好心理调适:要调整好心态,增强抗挫折能力;利用校内外的一切机会,储备就业能力;学校也要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准确定位,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抗挫折承受力,又称抗挫折能力、耐受力、容忍力,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即在遇到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和压力,有无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个体的抗挫折承受力的大小与挫折影响密切相关,抗挫折承受力较强的人,受挫折的消极影响较小;而抗挫折承受力较弱的人,受挫折的不良影响较大,甚至会因挫折而导致心理和行为的异常。个体的抗挫折承受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  相似文献   

6.
挫折的普遍性和高职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文章从开展挫折认知教育、挫折预防教育、挫折应对教育等方面探讨抗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使用问卷法对4745名大学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进行调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总体情况良好,他们应对挫折时主要以积极抗挫为主;(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生源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的积极抗挫显著低于女生(P0.001);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抗挫力、积极抗挫能力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P0.001);体育专业学生的抗挫力及各因子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P0.001),表现出随年级升高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该文使用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问卷、SCL-90量表中的抑郁分量表对1314名女大学生施测,以探讨其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1)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总体水平良好,她们应对挫折时以积极抗挫为主,其抑郁倾向高于全国成人常模。非独生女大学生的抑郁倾向显著高于独生的,来自农村的女大学生的抑郁倾向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理工科女大学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及其诸因子方面的能力显著高于体育、艺术、文科专业的女生。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及其诸因子的年级差异极其显著,表现出随年级升高呈波浪式发展趋势。大二女生的抑郁倾向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年级的女生。(2)女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与抑郁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并对抑郁具有极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顺境中生长的青少年,一 遇到挫折,心理难于承受,抗挫能力差。当前,向青少年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抗挫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抗挫能力呢? 抗挫能力也称挫折容忍力或耐挫能力。它是指个人遭到挫折时免于心理失常的能力。即遇到挫折时经得起打击,坚持目标,继续努力,而不致萎靡不振,丧失前进信心。抗挫能力是保持与外界实现良好的适应及心理健康的标志。抗挫能力可以通过学习、锻炼、教育去获得和提高。具有抗挫能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坚强个性品质,健全人格和顽强生存能力的人。青少年克服心理挫折,培养抗挫能力,应包括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瑞 《文教资料》2007,(6):174-175
本文就如何提高青年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探讨了学生挫折心态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转变中专语文教育理念,重视挫折教育;强化学生的挫折意识,鼓励中专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创设挫折情境,锻炼中专学生心理耐受能力以及提高中专学生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四部分提出了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有关“挫折理论”说明挫折的实质及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可行性,并针对当代中学生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介绍了两条培养抗挫折能力的途径-提高认知和行为调控。  相似文献   

13.
李君 《课外阅读》2011,(10):124-124
培养少年儿童的健康心理,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抗挫折心理能力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培养少年儿童的抗挫折心理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正确认识挫折,要有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其次,要教育少年儿童对自己的期望要合理,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再次是把挫折教育贯穿到各项活动中去,给少年儿童以适当的磨炼,使其经受挫折。  相似文献   

14.
客观分析中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科学把握中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和表现,是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础:提高中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要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帮助学生合理调节抱负水平,帮助学生自我疏导排解,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认知及社会阅历等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挫折。本文根据高职学生遇到挫折后产生挫折心理的各种表现,分析了挫折心理的形成的原因,结合挫折教育现状,提出了矫治高职学生挫折心理的策略,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林淑芝 《辽宁高职学报》2005,7(4):144-145,153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要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意识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中专校园里,有些中专生对待学习比较消极,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厌学心理。这对他们完成中专学业很不利。下面,我们探讨一下中专生厌学心理的类型及消除厌学心理的方法。一、厌学心理的种类1.挫折型心理厌学这类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尤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要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必须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分析挫折的原因,构建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正确认识自我和战胜自我,培养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9.
吕淑华  王晶 《文教资料》2009,(21):196-197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和学校环境发生变化,学习、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但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降低了,抗挫折能力也很差.现在的大学生中,因家境贫困、恋爱受挫、学习成绩不佳等各种原因而出现心理障碍现象屡见不鲜.挫折的普遍性及大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决定了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从大学生遭遇的挫折的引发原因和表现入手,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如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从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从中职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进行细致的研究与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中职体育教学如何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