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传世之作,诗句抒发了作者逢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教学这首诗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可根据诗句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形象画面,进而设身处地,进入情境,感受画面,感悟情感。一、揭示课题,初知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和诗句中心。“忆”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不仅交代了时间,而且交代了作者情感产生的基本原因,只要稍加剖析,就能引导学生从中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茱萸为何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表达了对亲人、朋友间真挚而深厚的思念之情而被千古吟咏的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杰作。诗中描述了中国人很早就有登高、佩戴茱萸囊避灾的风俗。那么茱萸为何物呢?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记叙文,有时写到对师长或朋友的思念之情常常爱直抒胸臆,也就是从自身写思念对方的表现,若一味用这种写法,文章就显得缺少变化。如果换个角度来写,不只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且还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就是说,以人衬己,这样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唐朝诗人王维在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到:“独在  相似文献   

4.
教师常常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人们往往对求新者给予赞赏和鼓励,但我们应当注意,求新不能偏离主旨。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人就这样给以解读:“首句写平时对山东兄弟的思念,第二句写重阳佳节时的倍加思念。第三句写登高望远时望眼欲穿想见兄弟的情景,最后一句写在  相似文献   

5.
安徽郑训奎抒写羁旅、怀乡、思亲之情是历代诗文中常见的主题,且方法多样,“对写法”就是其中一种。所谓“对写法”,即作者极尽联想和想象之能事,假意撇开自己,写对面某人某物,自己站在某人某物的角度遥想自己,从而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更加含蓄急切。请看下面几例: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故意隐藏自己如何思念山东兄弟,视通万里,从对面落笔,将故乡山东兄弟相忆的情景写得历历如绘:家乡兄弟们今天身插茱萸登高时,才发现少了“自己”,感觉遗憾的不像是自己未能和他们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  相似文献   

6.
古代诗词作家思念亲人时,往往撇开自己,而从对方写起,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就采用对写法。对写法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主客移位”,即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自己,而从对方落笔,选择巧妙的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愈有意味。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特别是在“离别”、“相思”之类的题材中,常常会碰到诗人在写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时,不直接写自己的思情,而是从对方落笔,通过写朋友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自己对朋友和亲人的思念的情形.诗人的这种手法可谓之以“人思我”写“我思人” 的揉直使曲抒情法.追溯起来,这种方法早在《诗经》中就已有运用,并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如《诗  相似文献   

8.
思亲念远诗     
备考提示思亲念远诗主要表达的是客居异乡的游子的羁旅飘零之感和对家乡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表达家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思亲念远多缘于触景  相似文献   

9.
当自己的儿女等亲人已经移民新西兰,或者自己的儿女、配偶等亲人在新西兰留学之际,我们对于亲人的牵肠挂肚总是在所难免的,不免想去新西兰看望自己的亲人,以解思念之苦。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样才能顺利去新西兰探望亲人。为此,本刊记者进行了专门的采访调查。  相似文献   

10.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最后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少的是谁?有人依据题目认为是“山东兄弟”, 有人依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认为是作者自己。笔者认为,要彻底弄清“少一人到底少的是谁”这一问题,就要从全诗着眼,一句一字地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读了《华政委关心咱庄户人》这篇通讯,你会很自然地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通讯用朴素的语言叙述了老贫农马开旺一家在新春佳节对亲人华主席的无限思念,记录了华主席关心庄户人的动人事迹,歌颂了华主席和阶级兄弟心连心的崇高品质。读着这些动人的事迹,你会由衷地赞颂:华主席真是毛主席的好接班人!华主席真是我们的好领袖! 全文共十七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安排来看,可分为两部分。前四段是第一部分,写马开旺一家,春节前夕,触景生情,思念亲人华政委。一、二  相似文献   

12.
秦红梅 《现代语文》2007,(10):121-121,115
饮酒赏菊、登高团圆、作诗赋说是中国古代诗人们在重阳之际的主要活动,历代的诗人都将自己的独特感受在重阳佳节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既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同时又有借题嘲讽时政,以此表达诗人自己的不平之气,抒发慷慨之情。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论述了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全文仅仅抓住古诗词的有关诗句,并通过赏析来论述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从家乡、亲人两方面分析诗人的乡土情结。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是诗词集中表达的情感。诗人以山川之美赞颂祖国。国家危亡时,诗人悲忧叹乱,甚至挺身而出,保家卫国。我们诵读古诗词,更要继承和发扬诗词所体现的精神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思想感情     
考点分析古代诗歌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隋。唐诗宋词有很多诗人词人写过这方面的作品,特别是婉约派词人写这方面的内容更多。二是怀古类,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怀念古人写对自己境遇的感慨。三是思乡类,表达对家人的思念或对远游他乡亲人的思念。四是战争类,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的渴望。杜甫写这类诗较多,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相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从语法学的角度看,四句诗句依次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作者非常巧妙地运用四种不同的句类,抒发自己对朋友李龟年的思念之情.这四种句类和逻辑学上的命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直接表达命题;有的间接表达命题.  相似文献   

16.
登狮山     
郑媾瑶 《小火炬》2020,(2):31-31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古人在重阳节这天,会用登高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而我们也喜欢登高。离我家不远处有座狮山,重阳节这天,我们决定徒步登狮山。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福寺门亭,亭子高约七米,有六根赤红色的柱子。亭子里摆着长石凳,供游人休息。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其中"对写法"被古代诗人用得尤为频繁。抒情主人公为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想象,写对方对自己的思念,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对写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王维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应着重引导学生设想诗人独处异乡的情景,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为达到这个目的,我采用的是从图入手,以情导读的方法。首先出示一幅《别亲图》,我提示说:“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动人的情景?”同学们纷纷发言:“他的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是那么依依不舍”。“他的大哥含着泪说:一路保重身体,到了京城捎封信回来。”这充满深情的推想,为理解全诗所表达的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我又提出另一个问题:“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样呢?”“想家乡!”“想亲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的散文取法唐宋八大学,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在《项脊轩志》中,作者以简洁的文笔,生动形象地勾勒了"诸父异(爨)"、"慈母唤女"、"祖母喜嘱孙儿"和"卧病无聊"这样四幅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家族破败的感伤,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自己大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相似文献   

20.
李剑红 《家长》2014,(2):85-86
如果你在外地工作,每当临近回家过年的日子,你最思念的人是谁呢?我想大多数人最思念的是自己慈爱的母亲,因为对我们付出最多,却不求回报的人就是我们的母亲。而我最思念的亲人是我母亲的母亲,就是我的姥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