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从苏联共产党执政模式的特征来看,苏联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下降及执政地位丧失的原因在于执政党意识淡薄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应该怎样从苏共的败亡中吸取教训,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就执政党建设而言,苏共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逐步丧失了领导苏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能力;历史地研究和分析苏共失败的原因,深层次地思考苏共执政失败的历史教训,从中探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读苏共执政的教训可有不同的视角。从全球化视角出发,苏共执政的教训之一在于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缺乏对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不能对现实社会主义进行正确定位;教训之二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不能正确回应,使苏联长期游离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教训之三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错误估计形势,拒绝改革;教训之四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全球化的新形势,不能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教训之五是斯大林及之后的苏共领导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没有使苏联跟上新科技革命的步伐;教训之六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执政党主流话语日益边缘化,患上了“意识形态失语症”。等。  相似文献   

4.
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挫折.苏共的失败被认为是苏联解体这一悲剧的直接根源.而苏共的失败首先从思想领域开始,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等领导人极力推动"反思历史热"、借"反思历史"大搞政治清算和社会复辟,使错误的历史观横行社会,导致社会思想混乱、苏共自身丧失信仰,最终苏共在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下轰然崩塌.普京上台后,俄当局通过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整顿历史教材、成立总统直属委员会反击篡改和歪曲历史等措施,力图重新认识苏联历史,在思想领域"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5.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一文中认为,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斯大林模式”即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而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根源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是20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究其根本原因,既不是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的必然结果,也不是苏联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厄、丧失社会主义信念的恶果;苏共腐败和西方和平演变也不必然导致苏联解体。苏共抛弃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主动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才是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苏共二十大提出的新看法,尤其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对美国共产党形成了强烈冲击,既推动了美共对历史错误的深刻反思,也加深了美共党内的意见分歧,激化了美共党内的派别斗争,促使美共的反思活动偏离了改变现状、寻求出路的既定轨道,加速了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衰落态势。由此可见,在美共的反思活动中,苏共作为外部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反思活动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堤坝的崩溃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俄建立初期,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内外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俄共(布)高扬共产主义的思想旗帜,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强大能动作用,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到了斯大林时期,意识形态逐渐僵化和教条化,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行政手段人为地消灭其他社会思潮,窒息了社会生活应有的思想空问;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的教条化、凝固化,丧失了与时俱进的动力和活力,对人民群众失去亲和力和凝聚力.苏联晚期出现的"历史热",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戈尔巴乔夫在处置意识形态问题上的严重失误,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堤坝全线崩溃,成为促使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之一.苏共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教训十分深刻,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做革命的促进派》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一九五六年,苏共召开了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他们否定斯大林,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推行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修正主义路线,在苏联全面复辟资本主义.苏共“二十大”以后,国际修正主义思潮泛滥,帝国主义利用苏共“二十大”,掀起了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大风潮,制造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反革命暴乱事件.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同志关于毛主席手书<远望>诗的说明》指出:“《远望》一诗,为刺责‘北极熊’蜕化变修而作,时在一九六五年秋。”“北极熊”指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它的蜕化变修是从斯大林逝世以后开始的。 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斯大林突然病逝。混进苏共党内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赫鲁晓夫采取种种阴险狡诈的手段,篡夺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部分领导权。一九五六年二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一方面以突然  相似文献   

11.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揭露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不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行为,而是苏共高层领导集体认可的。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决定降低当年纪念斯大林诞辰活动的调门,成立了专门的波斯别洛夫小组负责审查大镇压时期的资料。1956年2月1日和9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两次开会讨论波斯别洛夫的报告,主席团成员对在代表大会上揭露斯大林没有分歧,分歧在于揭露的程度。但报告的正式文本在苏共二十大召开期间才形成,是波斯别洛夫的报告和赫鲁晓夫的文本综合而成的,苏共高层领导传看了这份报告,有些人还做了补充。2月25日晨,赫鲁晓夫作了这一报告,要求保密。事实上,苏共很快向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报告的内容被广泛知晓。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其影响体现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意味着滥杀无辜、破坏法制时代的结束;开启了改革的大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声。当然,赫鲁晓夫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一) 历史背景《论十大关系》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五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当时,在国际上,斯大林同志一九五三年逝世后不久,隐藏在苏联党内的赫鲁晓夫叛徒集团篡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赫鲁晓夫这伙现代修正主义的头子,为了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在一九五六年二月召开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打着所谓反对“个人迷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剧变是苏共及其政权合法性基础丧失的结果。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绩效曾经是苏共重要的合法性资源,但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培育这两个合法性基础,反而使它们不断地衰落和瓦解,以致出现了合法性危机。而当戈尔巴乔夫试 图以改革寻求合法性来源时,非但没有巩固原有的合法性基础,反而构成了对原有合性的否定,这是导致苏联剧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这个失败既有深刻的内部因素,又有不能忽视的外部诱因。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动摇了苏联人民的政治信仰,使苏共的合法性受到侵蚀;西方价值观对苏联的领导人、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从思想上背弃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东欧剧变和苏联民族分离运动的影响,迫使苏共放弃一党制原则;西方国家对苏联激进改革派的支持,使得戈尔巴乔夫受制于激进改革派,间接触发了"8·19政变";西方对苏联经济援助的不力,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15.
苏联剧变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其对内政策失误造成的。但苏共在处理国际和党际关系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的对外战略,使苏联长期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恶化了苏联的国际环境,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国内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剧变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赫鲁晓夫看来,将斯大林遗体移开,应该象征着一个旧时代——建设苏联社会主义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建设共产主义时代的开始。普通的中国读者通常都把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粗暴举动极言之为焚尸扬灰。那么,赫鲁晓夫焚尸扬灰的真实情形到底如何呢?反斯大林:赫鲁晓夫权力的祭品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并抨击斯大林实行的大清洗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该报告产生了轰动性效应,其影响难以估量。而史学家们证实,赫鲁晓夫的做法首先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政  相似文献   

17.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制定加速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机器制造业,挤占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资金,造成消费品的短缺,丧失了公信力的经济基础;在加速战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入政治领域,提出新思维,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演变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丧失了公信力的政治基础;苏共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斩断了维系苏联统一的纽带,民族冲突爆发,丧失了公信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苏联部分 第一节 概述 主要介绍了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这一期间苏联文学近四十年的大致发展情况。教材上划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月革命”后初期和二十年代文学。当时的作家队伍分为“左”、“中”、“右”三类。文学团体多,相互间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新的无产阶级的文化同遗产之间的关系,再就是革命后文化事业的领导权问题。针对这种情况,1925年,俄共(布)  相似文献   

19.
苏共二十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至深且巨.从积极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以苏为戒",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从消极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补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负面影响,大力为斯大林模式辩护,结果误入歧途.反思这段历史,对于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公开性存在客观与主观因素,措施涉及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领域,直面现实到追溯历史,具有全方位与广泛性的特征。后果是致命的,造成历史虚无主义的极度泛滥;苏共逐步丧失对新闻媒体的控制;非正式组织产生并迅速发展,形成有组织的反对派;民族矛盾显性化。这一切致使公开性运动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与助动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