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研究和整理避暑山庄的书,最近几年出版了不少,如《康熙三十六景诗选注》、《乾隆三十六景诗选注》、《避暑山庄碑文释译》、《外八庙碑文注译》、《承德历代风景诗选》等。这些著作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读后收获不少。但有些具体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现在仅就《避暑山庄碑文释译》(简称《释译》)和《外八庙碑文注译》(简称《注译》),从训诂学的角度,对古籍整理中词语训释应注意的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皇祖于辛卯年成此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绘图赋什为序以行之。而予适生于是年,此中因缘不可思议。 即位后,于辛酉年,始为巡狩之举。至山庄,徘徊思慕,因敬依元韵,以志景仰。甲戌年,又增赋三十六景。盖以皇祖曾题额而未经入图,及余游览所至,随时题额补定者,总弗出皇祖旧定之范围。故“永恬居”之诗曰:“已是洞天传玉简,得教福地续琅书”。“永恬居”即皇祖御书也。 御序至矣尽矣,兹后序何为而作?盖予之生年即同山庄,而予之侍皇祖适以壬寅,而今岁又恰当壬寅。六十余年蕴于深衷者,不可以不明白宣示,以自戒己者,戒我后人耳。  相似文献   

3.
丽正门额一 “丽正门”是乾隆(清高宗弘历)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原来此门偏东,经乾隆改建,定于现在的地方,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宏伟宽敞的宫门,筑门楼三间,朝南。门前有红照壁,还有一对石狮子雄踞于大门左右。门内东西各有官员们等候皇帝诏见的朝房,正对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五间门殿,上面悬挂着康熙御题“避暑山庄”匾额。再往里去,就是清帝接见文武官员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首领的正殿。每年夏秋之际,清帝来山庄避暑时,蒙古各部藩王都到这里来述职朝见,他们走进避暑山庄正门时,犹如拨云见日般欣喜欢快,乾隆为此门题额为:  相似文献   

4.
齐敬之 《承德师专学报》1995,15(1):90-94,F003,90
乾隆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景名释义齐敬之避暑山庄建成后,康熙以四字为名为园内三十六景景点题名,给山庄园林增添了光辉。乾隆驻山庄后,在原有建园基础上又增添了很多风景点,为了不超越祖制,并与康熙所题景名相区别,他以三字为名,也题了三十六处,合称避暑山庄七十二...  相似文献   

5.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见证。康熙和乾隆在此写下了约二十来篇碑文,这些都是当时政治事件的历史记录,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兴建的背景及其政治作用。今天,这些碑文是我们研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康,乾两代的对内对外政策和当时民族关系的重要历史资料。本刊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些碑文的理解和学习,准备选载一部分碑文加以注释,分期刊登,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段会杰 《承德师专学报》2002,22(3):17-18,23
乾隆撰写《避暑山庄后序》,目的是回顾康熙肇建山庄和自己扩建、续建的目的在于“习武绥边”,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团结,后世子孙勿忘记此一宗旨,提醒大臣们记住这个道理,规谏后代君主遵守这一祖制。  相似文献   

7.
谈避暑山庄题额和楹联的学术价值──兼评《避暑山庄名景额联漫话》马云峰闻名中外的避暑山庄,群山环抱,碧水荡漾,气候宜人。山庄内有一百二十余处景点,其中包括著名的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以及这七十二景以外的二十一处景点。这些景点不论是康熙命名的,还是乾...  相似文献   

8.
康熙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景名释义齐敬之避暑山庄不仅以她的优美自然景观和皇家建筑闻名于世,而且每个景点的标名也都寓意深远,富于诗意,给人以无穷的遐思和美感。景名交融,耐人寻味。有的命名给景点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几条曲折的湖中小长堤,可以名之...  相似文献   

9.
避暑山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宋培效承德民族师专的避暑山庄研究从1981年开始,至今已有14个年头了。这期间研究会的会员们共写出77篇学术论文,计78万字。避暑山庄研究会同我校的学报编辑部又将其中的部分文章辑印成书,出版发行。其中有《康熙三十六景诗选注》、...  相似文献   

10.
乌海市所出西夏某参知政事碑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第一部分是作者的实地考察、多方了解,并对此前多人的实地工作予以介绍。第二部分是此残碑30行碑文的编号录文。第三部分经过考辨,推定为西夏天盛七年(1155年)七月三日刻此碑文。第四部分通过碑文和文献对碑主事迹加以探讨,如参与了维护皇权的一场斗争,得以在“御座”左右;筑守朔方边城和西征,特别是碑主参与西夏会同金兵攻打过凤翔、长安。第五部分考辨确认碑主身份地位,其直升到参知政事,是三品以上高官。通过上述实地考察,特别是逐字考辨残缺碑文,最后认知此“碑文之撰写,诗、书、史、传,典故重出……在西夏遗存下来的碑文中是不可多得的”;可填补一点内蒙古西部12世纪历史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因毗邻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而得名。学校组建于2000年,是一所敢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新建校,现有28个教学班,1900名学生,在职教师88人。建校以来,学校一直以蓬勃的态势稳步向前发展。特别是今年开展构建以“避暑山庄文化”为内容的科研课题以来,学校更是围绕“避暑山庄文化”建设、构建学校特色文化课程这一中心,努力打造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2.
情景,通常是指“情形,景象”(古今汉语辞典),与英语circumstance对应;有人认为,此“景”与“情”紧密相关,“情景是以景为基础,又以景为媒介来激起情感或激发兴趣的?(张弛),故情景包含“感情与景色”之意,相应于英语的feeling and scenery;而情境,一般是指“情况,境地”(古今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3.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北部。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韩隆五十七年(1792年)竣工,总面积564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宫墙不饰朱红,用当地的自然毛石砌筑;宫殿采用北方民居四合院形式修建,青砖青瓦白灰勾缝,不饰彩绘,以其淡装与浓抹的北京紫禁城形成对比。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  相似文献   

14.
烟波致爽额一联三 烟波致爽,是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于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此景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色及其命名的缘由,《热河志》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澹泊敬诚殿后第三重,有殿七楹。圣祖御题额曰‘烟波致爽’,为三十六景之冠。”澹泊敬诚,俗称楠木殿,是避暑山庄宫区的正殿。位于澹泊敬诚殿后的烟波致爽,地势高旷,背靠湖泊,云气缭绕。每当夏雨初睛、凉风吹来时,这里没有灰尘,没有积雾,空气清新凉爽。康熙在《烟波致爽》诗序中说:“四围秀岭,十里澄湖,致有爽气。……遂以‘烟波致爽’,颜其额焉。”诗中反映出康熙十分赞赏这里的自然景色,并说明了此景命名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偃盖龙鳞万壑青, 逶迤芳甸杂云汀。 《白华》朱萼勉人事, 爱敬《南陔》乐正经。 这是康熙为避暑山庄“万壑松风”所写的定景诗。“万壑松风”是山庄康熙三十六景的第六景,建于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此景据冈背湖,前临万壑,因“长松环翠,壑虚风度”而得名。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秀美:西北山峦起伏,万木葱笼;东北湖光荡漾’菱荷芬芳。清代皇帝来山庄避暑时,常在此处读书和批阅奏章。  相似文献   

16.
(括号内为年、期、页码)避暑山庄诗文选注(连载)避暑山庄诗文选注小组(1982.1.71)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齐敬之(1 982.1.80)避暑山庄诗文选注(连载)避暑山庄诗文选注小组(1982.2.58)避署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 —普宁寺碑文齐敬之(1982.2.70)避暑山庄诗文选注(连载)避暑山庄诗文选注小组(1982.3.64)避署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 —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犁之碑齐敬之(1 982.3. 74)避署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 —乾隆御制碑文《文津阁》别廷峰(1982.3.78)避署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连载) —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犁之碑齐敬之…  相似文献   

17.
杨淑莲 《中国德育》2013,(11):54-55
承德避暑山庄,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因山就水,顺其自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还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文化多方面成就的百科全书。组建于2001年的避暑山庄小学因毗邻避暑山庄而得名,有人笑称,避暑山庄是这所学校的"后花园"。近年来,学校依  相似文献   

18.
芝径云堤是避暑山庄始建的第一景,由它确立了自然天成的建园原则。烟波致爽是康熙题写的36景第一景,它成为景观表明了康熙励精图治的情怀。丽正门是乾隆题写的36景第一景, 它的含义表现了乾隆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雄心大志。  相似文献   

19.
澹泊敬诚额四联四“澹泊敬诚”,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以外之第一处景观(按《热河志》排列顺序),其正殿建于1711年(康熙五十年),1754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改建,俗称楠木殿.清代皇帝在避暑山庄举行重大典礼均在此处.“澹泊敬诚”这组建筑的前面,正对避暑山庄的丽正门,左右有方亭及配殿.穿过后殿以及再后的十九间照房,就是皇帝的寝宫,即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烟波致爽”.康熙为正殿题额曰:澹泊敬城“澹泊敬诚”,意思是恬静寡欲,谨慎真诚.扬雄《长杨赋》说:“且人君以玄默为神,澹泊为德.今乐远出以露威灵,数摇动以罢(通“疲”)车甲,本非人主之急务也.”康熙吸取扬雄“澹泊为德”的内容题写此额,并悬挂在避暑山庄正殿上,其目的是向前来朝见的少数民族王公贵族表示他不想煊耀武力,更不想用武力去征服他们,而是与他们真诚相待.可见,“澹泊敬诚”额蕴含了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康熙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以团结为主的基本精神.乾隆即位后为楠木殿书写楹联三副:其一:先泽志钦,承宵衣旰食;民依心切,念春雨秋晹.其二:四面云山契仁寿,万家烟并验民和.其三:祖训式钦思日监,天行惟健体时乘.  相似文献   

20.
北枕双峰额一 “北枕双峰”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十景,约建于1703——1708年(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七年),山庄内正北有座挺拔陡峭的山峰,登临北望,可见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黑山。两峰对峙,犹如宫殿门前两侧的望楼,而此峰好象是枕在两山之间。康熙登临此处,大有感触,命人在山顶建筑一亭,并为此景题额曰: 北枕双峰 在我国古代文人的笔下,以双峰为题材的诗句,是不乏其例的。诸如杜甫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朱熹的“须臾路转山更好,摩天巨刃排双峰”、庾信的“羊肠连九坂,熊耳对双峰”等等。杜甫和朱熹直接描写双峰之高之巨;庾信则以熊耳为比喻,绘出双峰对峙的雄伟而又奇特的山势。“北枕双峰”额的作者,以其自己的审美角度和着墨的侧重点,描绘出此峰及其所筑亭台威压群山的气势,体现了山庄建筑的艺术构思。 避暑山庄建筑继承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巧于因借”则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山庄内较高的峰顶上多半冠筑以亭,这是运用“因高借远”来处理园内外造景关系的具体方法。“北枕双峰”亭远借山庄外百余里处的山景,使排空屹立于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黑山与此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胜景。康熙的题额,形象地反映了这一景观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