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化产业是一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而出现的、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化消费需求而产生的新兴行业。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化附加值而确立的新兴产业。而博物馆化产业是整个“大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化产品和化服务两大部分组成。博物馆的化产品分为两类:一是以馆藏物为基础而设计、制作出来的各种基本陈列展览和专题陈列展览,它们是博物馆化产业的主流产品、拳头产品和长线产品;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地区历史化的缩影,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看,博物馆将成为所在国家、地区或城市历史化的象征,并有可能成为新的化中心。博物馆不论从发挥传统教育职能来看,还是从现代工作方式,搞好市场化经营,吸引观众都是其第一需要。而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在于博物馆的形象是否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对无形文化遗产--粤剧南派武功的抢救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作目睹独具地方特色的粤剧南派武功正面临日渐消亡的危机,对粤剧博物馆提出如何抢救、保护、传承这一珍贵无形化遗产的新课题,章从粤剧南派武功的历史与发展发端,纵论必须发挥博物馆优势,做好无形化遗产的保护,让这一历史化的“活化石”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化“记忆”与传播的重要工具。博物馆的化传承功能是历史形成的,博物馆化传承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现代化建设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现代博物馆“记忆”功能的发挥应注意内容的拓展和手段的创新,现代博物馆传播功能的发挥必须实行职能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现状与拓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历史化资源使中国博物馆总体布局呈现出向人历史类倾斜的趋向,相比之下,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及其展示的发展显得相对薄弱。在中国面临着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增强科学创造力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业内人士积极思考和共同实践的时代课题。本对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拓展自然科学展示提出设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博物馆的新趋势是变为参与性和工作活动型博物馆。现在韩国很多博物馆都在向观光参与和工作活动的方向发展。 清州城内的很多博物馆都建立于属于清州居民的遗产和物。清州城的长远目标是将整个城区变为生态博物馆,以延续和保持清州化。同时,使清帅变为旅游愿意再次光顾的公共博物馆和公共设施。清州将尽力和现代博物馆趋势同步,为参观游览创造参与和工作活动的博物馆项目。在一个区域内,有各种与人类和环境有关的化、历史,自然和工业的遗产。为了使之能够传播化方面的相互理解、研究、挖掘这些地区的遗产和推动相关活动,在生态博物馆中,周边区域不仅仅是遗产保护区域,也是这一主题博物馆的相互协作的功能区域。  相似文献   

7.
海事博物馆是以展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海洋贸易、航海造船技术、港口变迁、船民传统习俗、海战等一系列与海洋相关联的活动状况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简而言之,就是反映海洋化历史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文化经历了公共化、社会化过程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设施,但由于实物藏品解读的困难,普通公众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受到局限。面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博物馆必须致力于对展品进行更深入的阐释,使博物馆真正成为帮助公众理解历史与环境的大教室,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博物馆媒介化的概念。媒介化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展品的阐释与叙述,将展品转化为学习的介质,其方法包括构建易于理解的观察平台、提供操作与体验的参与性机会,并辅以文字与言语为主的符号系统,使观众通过观察、操作、体验、阅读与听讲,实现对展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缘起于人类对过往之物的收藏,是当今社会中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物进入博物馆,要经历去脉络化和再脉络化的博物馆化历程,才能成为面对公众的作为历史、科学与艺术等信息载体的展品。博物馆之物的科学性、艺术性、历史性经过萌芽、挖掘与发展,以及从收藏到研究、保存、诠释、展示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演进,走过了漫长的路,使现代公共博物馆得以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变。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赋予人类观察博物馆之物、博物馆机构本身以及物人关系以新的视角。博物馆之物将空前扩展人类的视知觉范围和人类生存世界的信息化程度;博物馆与博物馆学能为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提供新的价值维度;在充分信息化和信息民主化的基础上,博物馆将为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物人关系建构提供新的探索范式。智慧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等博物馆学新动向,与信息时代和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相似文献   

10.
“走进博物馆是一次历史化的追踪汲取,也是一次审美感知历程和多层次的美的沐浴”。(王建:《新世纪博物馆为人民服务之我见》,《中国博物馆》2000年第3期)这是从审美角度对新世纪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理论阐述。博物馆的教育是利用其丰富藏品的特有的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