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报道了 8 -喹啉偶氮显色剂 7-(8-喹啉偶氮 ) -8-羟基萘 -1 -氨基 -3 ,6-二磺酸 (7-QAH)的合成。研究了其与Co(Ⅱ )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 ,试剂与Co(Ⅱ )形成绿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4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 .6× 1 0 4L·mol-1·cm-1,钴量在 0~ 1 2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哌啶荒酸哌淀 (PDPC)与Co(Ⅱ )最佳显色反应的条件 ,在 pH =5 .5的条件下 ,Co(Ⅱ )与PDPC形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 ,络合物组成比为M∶R =1∶2 ,可见光区最大吸收波长λmax=4 0 0nm ,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2 .2 9× 10 4L·mol- 1·cm- 1.该体系显色速度快 ,稳定性好 .应用拟定方法测定合成水样中Co(Ⅱ )含量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3.
=0 0 43)。REM占TST的比率由(12 0± 1 7) %增至 (2 1 1± 1 6 ) % (P =0 0 0 1) ;Ⅰ、Ⅱ期睡眠占TST的比率由 (85 1± 2 1) %降至 (73 0± 1 9) % ,(P =0 0 ) ;入睡后清醒次数由 (12 2± 1 3)次降为 (9 4± 1 0 )次 (P =0 0 33)。Ⅰ、Ⅱ期浅睡眠次数由 (4 6 4± 4 2 )次降为 (36 7± 2 4)次 ,Ⅰ、Ⅱ期睡眠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1)。总睡眠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金盏银盘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不同溶剂提取,硅胶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金盏银盘中得到单体9个,用化学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6个,分别为: (Z)-6-D-B-D-吡喃葡萄糖基-6,7,3 ’,4’-四羟基橙酮,即海生菊苷(maritimet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6-O-(6”-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 ’,4’-四羟基橙酮(Z-6-O-(6”-propionyl-ββ-D-glucopyranosyl)-6,7,3 ’,4’-tetrahydroxy-auron)Ⅲ,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对香豆酸(4-O-(2”-O-acetyl-6”-O-p-coumaroyl-β- D-glucopyranosyl )-p-coumaric acid)Ⅳ,三十烷酸(triacontanoic acid)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结论 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Ⅰ,Ⅱ,Ⅳ,Ⅵ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高氧酸钡为模板,用2 6-二甲酰基-4-叔丁基苯酚(1)分别和1 5-二(2-氨基苯氧基)-3-氨杂戊烷(Ⅱ)及其3-取代物(Ⅲ-X)缩台,得到的大环钡配台物不经纯化,直接用硫酸钠水溶液解络,得到了自由配体(Ⅺ~X Ⅳ),这些新型大环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IR、3HNMR、MS等证实其结构。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湖北省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 综合 (文 ) (理 )”高考方案 ,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现从物理学科角度出发对试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试卷情况全卷分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 2 4题 ,每题 6分 ,共 1 44分 ,第Ⅱ卷 7题 1 56分 ,总题量 31题 ,共 30 0分 ,考试时间为 1 50分钟 .理科综合试卷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跨学科综合占比例很小 ,试卷涉及物理单科的有 9道选择题 ,2道非选择题 ,1道与化学综合非选择题 .试题排列按生、化、理分列 ,并将跨学科综合穿插在其间 .物理占 1 1 6分 ,生物占 6 5分…  相似文献   

7.
在pH 3.50的酸性条件下,甲基橙(MEO)与Fe(Ⅲ)反应生成具有正、负吸收峰的橙红色离子缔合物,最大正吸收和最大负吸收波长分别位于525nm和415nm,Fe(Ⅲ)的质量浓度在0~2.23mg/L范围内遵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39×104 L/(mol·cm)(正吸收)和2.59×104 L/(mol·cm)(负吸收)。当用正、负吸收叠加测定时,灵敏度可提高到8.99×104 L/(mol·cm)。该方法用于奶粉中Fe(Ⅲ)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5%~2.1%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8.9%~101%之间。  相似文献   

8.
用作者合成的7-(8-喹啉偶氮)-1-氨基-8-羟基萘-3,6-二磺酸(7-QAH)作显色剂,系统研究了其 与Co(Ⅱ)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Co(Ⅱ)形成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8nm,表观 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4 L·mol-1·cm-1,钴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Fe(Ⅲ)氧化叶酸生成Fe(Ⅱ)的反应和Luminol-O2-Fe(Ⅱ)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叶酸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2×10-7mol·L-1,RSD为1.2%(C=5×10-6nol·L-1,n=11),方法用于叶酸片剂中叶酸的分析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精密自动绝热量热计测定了两种分析纯级脂肪酸十四酸和十六酸在80~370K温区的热容,获得固液熔化相变的热力基础数据:熔点分别为326.998K和335.934K,熔化焓分别为45.876kJmol~(-1)和49.065kJmol~(-1),熔化熵分别为104.5JK~(-1)mol~(-1)和146.4JK~(-1)mol~(-1)。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超强酸的性质入手,论述了其酸组成的几个规律,以便我们更深地研究它的性质,不断开发出新的超强酸。  相似文献   

12.
脱氢松香酸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备脱氢松香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氯乙酸和苯酚为主要原料,采用Williamson法合成具有杀菌作用和植物生长调节作用的苯氧乙酸,以它为中间产品,加入氯制剂,合成防落素的主要成份对氯苯氧乙酸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4-二氯苯氧乙酸,并对影响合成产率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杂多酸催化剂的酸催化作用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讨论了杂多酸催化剂的结构和其酸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近年来杂多酸在酸催化方面的应用作了较 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硫酸氧化法制备己二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硫酸作为氧化剂氧化环己醇为制备己二酸,反应温和且易控制,无有害气体放出,反应时间较短,产率和产品纯度均较目前实验室中常用的浓硝酸或高锰酸钾氧化法为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研究过氧乙酸生产中过氧化氢浓度、冰醋酸用量与不同稳定剂含量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生产配方和加入稳定剂后的过氧乙酸产品在自然存放条件下的贮存稳定性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显示,当过氧化氢与冰醋酸的配制比例为1:2时,过氧化氢浓度越高,过氧乙酸的产率越高;过氧乙酸浓度越高,贮存稳定性越差;1g.L-1的8-羟基喹啉或0.1%磷酸稳定剂可有效提高过氧乙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有机化学教材不把一氧化碳作为甲酸酸酐的原因的分析,依据酸酐性质进行论证.提出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可以把CO作为甲酸酸酐来讲。从而加强了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以煤油、盐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稳定的微乳盐酸体系。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该体系的最优乳化剂配方,当乳化剂在最优配比条件下,可得到较大的单相区面积。测试了微乳酸体系的粒径分布,考察了微乳酸体系的耐温、耐盐能力。结果表明,该微乳酸体系粒径小,平均粒径为仅27.5nm,且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耐CaCl2能力可以达到70000mg/L。与相同浓度盐酸相比,微乳盐酸体系的缓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实验确定了以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乙醇和乙酸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酸醇比为2.0:1~2.5:1,磷钨酸用量为酸质量的2.0%~2.5%,反应时间4h,反应酯化率达94.6%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子交换-浓缩法制得新型三元杂多酸11-钨钛合钛H4Ti(H2O)TiW11O39,并以其为催化剂,对马来酸酐与正辛醇的液相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酐醇比、带水剂甲苯的用量等因素对合成马来酸二辛酯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具备酯化率高,催化剂用量少等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