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事故救援中的心理干预是指在遇到灾难事故时对当事人进行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面对社会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积极的心理干预对消除公众的心理恐惧,平息灾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军事救援人员往往是最先接触灾难事故的相关人员,因此开展心理干预工作不仅要关注受灾的公众,更需注重对军事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并且要不断加强对心理干预专业人员的培养.将心理干预纳入灾害事故救援的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徐庄煤矿应急救援通信集成需求为背景,结合应急救援通信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煤矿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集成平台,并对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的设计和研究,保证煤矿遭遇突发性事件时,做到及时并有效的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匮乏,导致他们在面对大型突发性事件时缺少心理准备而给个人和群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大型突发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应激干预:一是建立危机干预系统,积极开展心理援助;二开展心理应激研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三是造就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在学校里充当着教学者和管理者双重角色。作为一名教学者,教师应当拥有过硬的本学科专业知识,这是构成优秀教师的基本因素。而作为管理者,除以上要求以外,还需要对心理学、管理学等其它领域的知识也有所了解。学生面临突发性事件时,班主任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学生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能使事情向良性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重要的学生管理人员,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参与者,扮演着“心理危机事件发现者、协助处理者”等角色。然而,在处理学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时,高校辅导员可能会出现害怕、烦躁以及应激反应等情绪类型。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重大心理危机干预中所产生的情绪类型及自身情绪化解方案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日趋严重,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各方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突发性事件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连动机制,能有效预防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周海谦 《科教文汇》2011,(5):201-203
心理危机干预是解决群体事件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群体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心理危机干预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实施步骤、心理危机干预中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现状的反思等角度论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策略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对公共危机的研究大多采用多种研究设计结合的方法.心理学对于公共危机的研究主要是以某一特定的公共危机事件为案例,如SARS和汶川地震等.学者通过对危机中必要的心理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设计实验建立了心理模型.近年来,危机后的心理干预和危机中行为决策研究成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9.
试谈心理危机干预在事故应急救援及事故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叙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产生根源、表现、应用原则和方法;通过一些案例讲述了心理危机干预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成果;介绍了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推行的必要性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最后结合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谈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紧张焦虑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做好有效的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员工帮助计划(EAP)是企业运用专家力量帮助员工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服务模式。借鉴EAP模式,从心理状况评估、校园环境改善、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咨询渠道构建、服务效果评估分析等六个方面,构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下高校心理救援的EAP模式,有助于促进高校心理疏导和救援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程鹏  高庆  陈云 《金秋科苑》2010,(20):44-44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国家和人道主义救援、反恐怖、缉毒、武装护送、灾难救援等情况下,如果科学的利用心理学理论,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有计划、按步骤地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有关人员的心理活动、个人特征或心理问题实施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情绪化、影响广、易控制等特点,目前的控制和引导方式存在响应慢、指令多、投入少等问题;要预防和干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性事件,需要构建包括三级工作体系、两级报送体系和一支高素质团队的快速响应机制及快速收集、紧急应对、迅速联动与及时反馈4个部分的快速响应流程;通过快速响应机制和流程采用事前干预、网上干预和网后干预等方法实施干预.  相似文献   

13.
吴丽娟 《科教文汇》2020,(10):157-158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校园危机事件应对是辅导员主要职责。辅导员应在日常工作中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应对、总结机制,不断提升危机应对能力。本文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高校辅导员应对退伍兵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过程,深入剖析他们的心理危机诱因以及干预的应对技巧,为日后辅导员在应对退伍兵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大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损失,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创伤。及时、有效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可以避免灾难给幸存者、遇难者家属、目击者、救援人员等人群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损伤。文章概述了重大自然灾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灾后心理危机的特点;总结了既往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经验,并提出了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建议,如进一步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的法律制度、明确政府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角色、建立并完善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和体系、建立完整和高质量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等。希望文章能为日后的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概述突发性群体事件研究现状和总结我国现阶段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突发性群体事件演化的主要影响指标和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流程,提出了演化机理对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给人们的身心带来重大伤害。而在这些惨痛的事件后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成为人们创伤后应激障碍。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将对目前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双 《百科知识》2021,(3):60-61
人们在面临重大的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时,一旦出现过度的心理反应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否则便会陷入长时间的失落、焦虑、抑郁和无助的情绪中,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对高校半封闭式管理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情绪调节的教育和引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易自 《科教文汇》2013,(3):184-185
本文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进行干预的优势,分析了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电梯技术检验安全规范中,对电梯的紧急救援要求有着详尽的说明;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使用者对电梯的紧急救援了解甚少,以至于发生困梯等紧急情况时救援方式简单粗糙,甚至发生更严重的电梯安全事故。本文旨在向大众阐述有关电梯紧急救援的作用及要求,以期在发生困梯事件时,救援行动快速有效,减轻对乘客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现代火灾灾害事故形势的突发性和多元性,使得消防部队面临未知的挑战。本文主要是通过作战和灭火的区别,如何根据新时期灭火救援行动情况,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行动能力,减少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的伤亡,提出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