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之四、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工程—《认识严子陵》,近日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认识严子陵》由余姚市档案局和严子陵故里所在地余姚市低塘街道办事处联合组织编写,余姚市档案史料研究会承担具体的编辑任务。《认识严子陵》全书共17万字,分严子陵生平、严  相似文献   

2.
叶挺将军作于狱中的《囚歌》极有名。说起这首诗的面世,与郭沫若先生有直接的关系。叶挺与郭沫若结识是很早的。北伐时期,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行政秘书长等职;叶挺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战争的紧张与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友谊。  相似文献   

3.
敦煌写本白居易诗,为唐人手抄的一部相对完整的白居易作品,编号为伯五五四二。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著录,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附影印宋本《白氏文集》后)。此卷袖珍折叶装本,存八页半,首载《寄元九微之》诗一首及元稹《和乐天韵同前》诗,以下载《上阳人》等《新乐府》诗16首(王重民著录15首,漏《道州民》一首),末首《盐商妇》仅存一行。此卷遇至尊空格,是唐人写本原式。王重民疑为《新乐府》在"当时单行之原帙",又《寄元九微之》诗(见于《白氏文集》卷九,即《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同为元和四年作品"(应为元和五  相似文献   

4.
我于1925年到仰光,即投入华侨新闻事业中劳动者的行列,在黑黝黝的文字窟中(创造社时期,郭沫若的一首诗题:《黑蜮蜮的文字窟中》,我不喜欢“蜮”字)度过几年的劳动。这是一家国民党报纸——觉民日报,编辑部高挂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题词,从玻璃框里闪耀出来;我这初从农村出来的少年人,心灵的震动是很大的。这是孙先生  相似文献   

5.
在爸爸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6.
因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为人们所熟知,很多人将这首诗认作是仓央嘉措所著。但作者谈笑靖将出版相关书籍的珠海出版社告上法庭。10月19日,北京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中试举《萨迦格言》这一首格言诗,来论述这篇格言诗是如何体现实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是缘于一种观点。苏轼词自南宋起便集外单行,有几首却长期混杂于诗集,与词集并行。它们是1、《瑞鹧鸪》(城头月落尚啼鸟),诗题作《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2、《生查子》(三度别君来),诗题作《古别离送苏伯固》;3、《阳关曲》(受降城下紫髯郎),诗题并下二首,总作《阳关词三首》;4、又(济南春好雪初晴);5、又(暮云收尽溢清寒)。这些词作为什么会混入诗集呢?有人认为,这"正可作为苏  相似文献   

9.
飞花拾零     
郭沫若趣评“七步诗”很多人知道,曹操的三儿曹植,聪敏过人,才华出众。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称帝,猜忌和排斥曹植,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诗,不成则处死。曹植果然在七步之内吟成:“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面有惭色。郭沫若在《论曹植》一文中认为:曹植的才学,曹丕不是不知道,果真要杀的话,诗作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借煮豆为喻,使人人能够了解,是这首诗所以普遍化了的原因。但站在豆的一方  相似文献   

10.
《写给父亲》这首诗,是我在父亲周年忌日的前夕写的,在1990年11月6日的《河南农民报》刊出后,出人意外地收到一些读者来信,一部分是我所熟识的同道,一部分则是陌生的朋友。其中新乡某医院的一位读者,带着该诗的剪报专程来郑州,向我讨教关于这首诗的创作体会。如此以来,我获得了几分理解。理解是一种幸福,被理解也是一种幸福。记得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在9月的一个傍  相似文献   

11.
卜息 《档案时空》2006,(5):40-42
诗言志,诗如人。陈毅的诗气势雄浑,豪放洒脱。其中几首爱情诗,却写得婉约生动,感人至深。《忆亡》痛悼肖菊英这首《忆亡》诗,有一个小序:余妻肖菊英,不幸牺牲,草草送葬,夜来为诗,语无伦次,哀哉!泉山渺渺汝何之?检点遗篇几首诗。芳影如生随处在,依稀门角见玉姿。检点遗篇几首诗,  相似文献   

12.
去年《读书》第一期载罗志野同志《不是拜伦的诗》一文,原文很短,照录如下: “去年一月十三日《光明日报》‘东风’上发表了杨静仁同志写的一首诗‘访罗马利亚诗二首’,其中有两句: ‘严冬已经来临, 春天还会远吗? 拜伦不朽的警句, 对达契亚人的子孙们……’这诗显然不是拜伦的,而是雪莱的,一翻开《西风颂》十四行组诗,最后一首的最后一行: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先生遗札二通,为郭沫若因借阅陈免校《管子》钞本及丁士涵《管子案》事与业师潘景郑先生之间的通信,未曾公诸世。今夏,潘先生检寻行箧中旧时友朋书札,嘱予为之整理,郭沫若先生遗札即其中之一也。谨抄录于下:其一: 景郑先生: 六月廿六日复书奉悉。承惠假陈免校《管子》钞本及丁士涵《管子案》、《残案》二种,亦已於今日到手,谢谢。二书俟细读後壁赵。专 复 顺致 敬礼。郭沫若 七、二、其二: 景郑先生:承惠假陈奂手校《管子》抄本及丁土涵《管子案》残本。暑间曾携往北戴河校阅,以杂务牵累,未能竣事。日前始得勘校毕,谨…  相似文献   

14.
洪迈《野处类稿》自宋以来广为流传,为诸种文献书目所著录,多种诗文总集所收编,然除其中二首诗外,其馀八十二首诗与朱松《韦斋集》卷一、卷二中的作品重出互见。清洪汝奎增订钱大昕编《洪文敏公年谱》时,曾注意到《野处类稿》之伪,钱钟书先生亦曾提到这一问题,惜均未予以考辨证实,亦未引起世人注意和重视。至王德毅重编《洪容斋先生年谱》时,在《野处类稿》真伪问题上,不仅未能进一步证伪,反而认为洪汝奎"所言近于武断"。而后世各种文学史与诗文总集均仍然相沿为误,讹误流传至今而未止。因而本文拟就宋代以来文学史上这一罕见的伪案予以考辨,以证伪于既往,免传讹于将来。  相似文献   

15.
韦名 《新闻三昧》2004,(9):55-56
这是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推崇的一首诗。这首诗印在了这家上市公司宣传画册的封面上。这首诗是这家上市公司20多年来发展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永乐大典》卷2264载自居易《湖上春行》诗二首,有人断定其二为佚诗(见《文献》1997年2期童根羽文),其实不然。这二首诗均被收入《全唐诗》。第一首在卷443,第二首在卷446,只不过前诗题作《钱塘湖春行》,后诗题作《春题湖上》,仅有几字不同。可见二诗并非佚诗。《永乐大典》把二首诗作同一诗题下之组诗处理,《全唐诗》则作为  相似文献   

17.
厉鹗《宋诗记事》卷四十八从《南岳倡酬集》中录下《路出上背仰见上封寺遂登绝顶联句》和《自上封登祝融峰绝顶联句》两诗,系之朱熹名下。其实,这两首诗并非朱熹、张栻、林用中三人的联句。前一首诗是张栻所作,在张栻《南轩集》卷二中题目上无联句二字。从该诗所云"竹舆不留行,及此秋容霁"、"昔游冰雪中,未尽登临意"来看,此诗显然写在朱、张、林乾道三年(1167年)十一月共游衡岳之后的一个秋天。后一首诗是朱熹所作,  相似文献   

18.
新版《毛泽东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终于在毛泽东同志十周年忌日的时候同广大读者见面了。新版《毛泽东诗词选》,同过去历次出版的《毛主席诗词》相比,显著的区别有三点。一是在内容上,共收毛泽东诗词五十首,比以往任何版本都多;二是对每首诗词都加了比较详细的注释;三是首次发表了毛泽东同志对诗词的自注或解释,因而使得注释具有准确性。由于这三个特点,使得《毛泽东诗词选》  相似文献   

19.
姚江绵延百里,流淌千年,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河姆渡文化、姚江文化、四明山革命文化.以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四先贤为代表的姚江文化更是闪耀古今,名扬海内外.近年来,在上级档案部门和余姚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余姚市档案局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编写了“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到2011年底,已经完成了《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认识朱舜水》、《认识严子陵》的编辑出版工作.如今,“余姚历史文化名人读本系列”已经成为展示余姚历史文化积淀的好载体,更是地方档案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认识王阳明》、《认识黄宗羲》获得浙江省档案部门第十次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耕耘和收获带给我们最深的感受是,档案编研的生命在于特色.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史料》1998年第2期中编入了著名翻译家、作家曹靖华先生撰写的《自叙经历(下)》一文。这篇文章中有一段文字记述了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7月,作者的十几位老友为他祝寺,聚会“倾心畅谈”,席间茅盾先生在作者的锦册上即兴题诗一首:“崖畔芙蓉,愿人长寿;涧底青松,愿国长荣。”在编选这篇文章时,都觉得诗的内容很好,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共同心声。但有的同志觉得,如果诗的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