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莉 《沧州师专学报》2000,16(1):91-91,96
创造力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除智力有缺陷的人之外,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创造力在儿童早期就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家长注意从小不间断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它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速发展。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多方式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创设宽松、民主、活泼、和谐的气氛。萌发孩子的创新精神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成人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心理需要,不要形成一切家长说了算的专制作风,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唯唯诺诺的人,总是乖与…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同情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痛苦的关心和安慰。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同情心也没有。"一个孩子,如果面对弱者,连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长大以后,将会变成一个冷漠的人。同情心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可以培养的,如何培养,成为每个家长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很多家庭都有种花养草的经历,在不少家长眼中,花草仅仅是美化生活的工具,家长很少为孩子详细分析过种植本身带给生活的改变。有的家长会对孩子喜欢园艺做出"玩物丧志"的判断,有的成人甚至会有破坏植物的行为。其实,种花养草不仅可以美化生活环境,同样可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有力助手。首先,热爱园艺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会与自然产生亲密接触,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现在的城市生活中,很多孩子只能在匆忙的上、下学路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家校共育的教育理念备受推崇,很多家长也非常明白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家长过于敏感,孩子稍有风吹草动就冠以各种问题,当成一种"病"来看,使得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有的家长为孩子代办一切,造成孩子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同时也给自身带来很大压力,常常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家长竭尽全力配合学校工作,无意间成了随叫随到的校外辅导员。这些现象无论情有可原的、可以理解的,还是不可理喻的,其结果都大同小异,那就是孩子的习惯养成得不到持续跟进。  相似文献   

5.
您的孩子报了兴趣班吗?这是很多幼儿家长之间讨论的热门话题。关于兴趣班,有的家长认为是培养孩子琴棋书画样样兼通的绝佳途径,有的家长则是别人报,我也报,让孩子成为跟风的牺牲品……极端的例子是,山东潍坊在2008年通过教育局发布一纸禁令才退了兴趣班的高烧。为了解目前幼儿家长对兴趣班的态度和看法,本刊编辑部自拟调查问卷对200多位家长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6.
夏志萍 《学子》2014,(3):33-33
正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为孩子作的美好规划:让我们家孩子周末去学钢琴,暑假学游泳,寒假学舞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也有的家长总是苦于孩子的调皮:我们家孩子真是调皮,谁都拿他没办法;……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于是乎,父母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要去学这个,要去学那个,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如何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以兴趣的方式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广阔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3~5岁是培养幼儿独睡的最佳年龄,怎样才能与孩子分床睡觉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一个问题。针对家长的困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家长的需求,我园组织了"一个人睡觉"的  相似文献   

8.
东子 《中华家教》2012,(12):32-33
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家长需要做到不乱比、尊重个性和因材施教。不和"人家的孩子"比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用"人家孩子怎么样"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比如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前几天,有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问我:"孩子每次到书店都买了很多书,可是,回到家里就放到书柜里了,根本不去读书,这是怎么回事?"我说:"您做对了,也做错了。"家长不解地问:"为什么啊?难道给孩子买书还有错吗?"我笑着说:"您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的中心。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很容易助长孩子的特权思想。虽然家长都会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孩子,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孩子要在家长再三劝导、引诱,甚至是恐吓的情况下,才愿意有条件地和别人分享东西。孩子分享意识欠缺,如何有效引导,逐渐培养分享精神,成为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孩子有特别强的模仿能力,如果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分享的环境,对培养孩子分享意识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愿意看书,家中的书一堆堆、一摞摞,各种各样的图书应有尽有,可孩子总是随手翻上几页就扔到一边,有的书甚至买回家好几年了,孩子连碰也没碰过,依旧崭新如故.有时逼得紧了,孩子装模作样地看上一会儿,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说起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我倒是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及早和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孩子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贫血是"穷病"。而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方便食品、各种零食应有尽有。却有不少平时大饱口福的孩子在医院查出了贫血。这让家长感到困惑:"吃"、"喝"都上档次,怎么孩子还会贫血?  相似文献   

13.
刘旭东 《成才之路》2013,(11):12-13
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一直是现代教育所重点关注的,也是许多家长倾心最多的地方。但是,有的家长,认为特长多就是能力强,简单地将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注重让孩子学音乐、绘画、围棋等。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有的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热衷于课外补课,只重视孩子的考分。于是,孩子们每天只是在家长的威逼下学习,课外练习各种特长,却忽略了如何学会做人、如何学会处世。德是才之魂,是立身之本。当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以德为先。  相似文献   

14.
我家男孩7岁,他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喜欢到处翻看。在幼儿园阶段,我没在意,还以为孩子是有好奇心,没纠正过。上了小学,他课间经常动老师的白板,老师定义为"缺少教养"。我很苦恼,不知如何处理。刘秀英: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小时候有一些毛病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好了。另一方面,孩子小的时候,有一些毛病其他人可以容忍,甚至觉得好玩,当作是孩子可爱的表现。有些家长被这样的表现蒙住了眼睛,也觉得孩子身上的问题不是问题。但是当孩子长大一些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关心孩子的美术教育,这是好事。然而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儿童画,总会有一些家长对儿童画的种种特点无意认同。并且,多数人只以为以"像"与"不像"作为造型标准来判断孩子绘画水平的优劣。不同的角度和目的导致不同的结论。很多家长自己并不懂得美术技能的传授,便采用了各种方式去"教"孩子。我曾见过一场儿童绘画表演,执笔的是孩子,可是大人们在周围不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增多,孩子在家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母长辈的娇惯宠爱,使孩子形成了自私冷漠,任性霸道,没有爱心、同情心等品德弱点。而有的家长一味顺从迁就,有的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有的重智轻德。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父母应该训练小孩有爱人精神。小时候如有爱人精神,将来才能够爱祖  相似文献   

17.
《家教世界》2012,(1):54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有很多原因,阜阳颍州区的家长"淡香莲花"(网名)说,自己小时想学却没条件,所以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来学。针对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不同原因,我们给出了一些分析与建议。有的家长看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要上。这就难免会"盲从"———每个家庭有自己的特殊  相似文献   

18.
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感觉——家长的功课越来越多:检查作业、陪孩子完成阅读任务、帮孩子制作手工、完成老师的各种派活……苦不苦,看看家长咋"陪读"。累不累,想想升学"不疲惫"。时下的教育让家长充满焦虑:各类择校、择班收费乱象,下班后辅导孩子功课,很多孩子在课堂上完不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学习优秀,很多家长都沿用了让孩子"早学多学"的家教传统。"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被父母送进各种补习班,以期在"抢跑"中增加在今后学习、就业竞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一个爱阅读的孩子,是每位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心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不如我们所愿。很多孩子不喜欢读书或者是只读一些快餐式的流行读物,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很为此苦恼。如何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呢?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老师,我也通过调查及研究,摸索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