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则关于出租汽车的报道 ,开头一段说 :“许多出租汽车单位设立了监督电话 ,以便勾通与乘客的联系 ,监督本身的服务质量。”这里的“勾通”应作“沟通”。“勾”最初的字形为两手执一弯曲的钩 ,钩上有一贝状物。有人推测这是与“贝”打交道的商人的一种游戏。后两手省略 ,贝状物也简化为“口”,成为“句”字。古代只有“句”,后来才演化为“勾”。至今 ,“句”字仍可两读 ,既可读 jù,也可读 gōu。以“句”为声符的形声字也不例外 ,如驹、拘读 ju,佝 ,狗则读 gou。弯曲如钩的东西可钩物 ,“勾”因此可作动词 ,但组成的词常含贬义 ,如勾搭、…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在首都某大报的大字标题上赫然出现了“打de”词组,叫人读了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此词组为何义。 读了正文,方知“打de”乃“打的”也。“打的”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词,意为“叫出租汽车”。据英文音译为“的士”。“打”在汉语中有20多种意义,其中包括“买”,如打油、打车票。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3.
在编辑通讯员的来稿时,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一类句子:“我随手撸了撸额上的汗珠”;“他直起了腰,撸掉了脸上的汗水”。句中的“撸”字,读什么音?有何含义?照“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办法,似乎可以读“鲁”。但要说出这个字的确切意思,就有些麻烦了。其实,这个“撸”字不仅普通字典里查不到,就是收字较多的《辞海》、《康熙字典》里也找不到。显然,这个“撸”字是通讯员生造出来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4.
以下这几组字,也是容易混淆的,在此加以辨析。屈曲“屈”、“曲”读音相同,都读qū。二字都能表示弯曲、使其弯曲(“屈指”、“屈膝”,“曲线”、“曲径”、“弯腰曲背”、“曲突徙薪”)。但是“曲”指弯曲的地方(“河曲”、“乡曲”),又指违背(“曲意逢迎”)、婉转(“曲折”、“委曲”);“屈”不能这样用。“屈”指被迫顺从(“屈服”、“屈从”)、穷尽(“理屈词穷”)、冤枉(“冤屈”、“委屈”);“曲”不能这样用。“曲”读qǔ,指歌曲(“散曲”、“南曲”、“北曲”)、杂剧(“元曲”)、曲谱(“乐曲”),是另一…  相似文献   

5.
咬音嚼字     
咬音嚼字●胡晓青【太原由字而词,由词而句,由句而文,以此,琢磨字、词、句、文写得对否、用得妥否、解得好否的事,当为咬文嚼字。本文则为字音字义字式而作,由字而音,由音而义,由义而“式”,某字之音如何读为对,某字之音含有何义,某音之字怎样写为合“式”,即...  相似文献   

6.
沆瀣一气 这个成语不好读,不好写,也不好理解,需要知道成语的来源。“沆”与“瀣”是古书中记载的两个人的名字。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是崔沆的门生,便被录取了。当时人们议论一“沆”一“瀣”,本来是一气的,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沆”读 hà ng(巷),“瀣”读“ xiè”(泄)。  好高骛远 这个成语一般不会读错,但有时容易写错。其中的“骛”,有写“鹜”的,有写“务”的,也有写“雾”的。“骛”指马快跑,下面是个“马”字,引申为追求。“骛”也当“务”讲,所以也可写“好高务远”。但写“鹜”“雾”都不…  相似文献   

7.
《辽宁友谊商店勾结不法商贩倒买彩电当场被捉》(见9月18日新华社新闻稿)一稿,标题和导语都明确地说“这家商店与一伙不法商贩勾结”非法倒卖彩电,既然如此,这家商店理应受到查处。可是稿内最后却说:“现在公安机关已将孙跃明、张作斌(按:即被当场抓获的“倒爷”)行政拘留,工商部门也对他们进行经济处罚,友谊商店领导也表示要对杨庆利(按:即参与倒卖的商店营业员)作严肃处理。”读了这段结果,却叫人糊涂了,到底是商店与不法商贩勾结?还是这个营业员同“倒爷”勾结?如果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咬文嚼字》刊物,第一期封面上,“嚼”字的汉语拼音是“jue”;第二期封面,据说是第一期拼错了。改成了“jiao”。究竟是“jue”,还是“jiao”?大有商榷之处。我认为“jue”音没有错。“嚼”,按照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标准,有三个读音1.jiáo,表示的意思是上下牙齿磨碎食物;2.jiào,倒嚼,反刍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然后再咽下;3.jǘe,用于某些复合词和成语,如咀嚼。咬文嚼字的“嚼”该归于哪一类?恐怕读“jǘe”是最  相似文献   

9.
成语,也有其鲜明的感情色彩;这感情色彩是其色彩义的一种,它体现着人们对于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和主观评价。粗略地说,一般可分做三种: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色彩,体现着人们对于肯定事物和美好事物的肯定性评价与赞许的感情色彩,如“繁荣昌盛”“蒸蒸日上”“不屈不挠”“壮志凌云”“英姿飒爽”“兢兢业业”“光明磊落”等。贬义色彩体现着人们对于客观对象否定性评价和贬斥厌恶的感情色彩,如“狼狈为奸”“行尸走肉”“鼠目寸光”“油头滑脑”“穷凶极恶”“摇尾乞怜”“低三下四”等。中性色彩是指成语并无褒义或者贬义这类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0.
朴—读“瓤”不读普:仇—读“求”不读愁解—读“谢“不读姐:区—读‘欧“不读屈:员—读“运”不读元;种—读“紊“不读肿:燕—读“烟“不读妻:查—读“渣“不读茶;纪—读“挤”不读记;乐—读“勒“不读月:曲—读“取“不读趋;千—读“甘“不读翰:占—读“沾“不读站:牟—读“谋’‘不读木;阮—读“软“不读元:句—读“勾“不读巨:万侯复姓—读“莫‘’不读腕;令狐复姓—读替“不读担:增‘不读层:仁’‘不读认:秦”不读潭;化“不读滑;向“不读乡:读读读读—读—读华相灵“不读另。容易读错的姓氏@谢孝良$浙江省镇海炼化检安公司工会~~…  相似文献   

11.
谈起老年期刊的宗旨和特征,十有九人会说,无非是一个“老”字。这话似乎也不无道理。期刊的性质是“老”字号,刊名上大多都带着个“老”字,如《中国老年》、《老人天地》、《山西老年》等;有的刊名中虽然不见“老”字,但也是“晚霞”、“晚晴”、“夕阳”、“金秋”之类象征着老年的字眼儿;期刊的读对象当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于是,老年刊物无论从刊名到读,从内容到形式,一切皆“老”了。  相似文献   

12.
劳申 《编辑学刊》2015,(2):38-41
问:"有朋目远方来,不亦乐乎"——句中的"乐"字读yue还是读le?答:读le。很多人读yue,这是一个流行性的错误。"乐"有三个常用的读音:读yue时是名词,义为音乐,如乐声大作、鼓乐齐鸣;读l e时是形容词,义为高兴,如乐不可支、乐而忘返;读yao时是动词,义为喜欢,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朋"字学界解释不一,但肯定是同道中人。有朋自远方来,一起切磋学问,不是很开心的事吗?"乐"字当然应该读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读者晓徐来信摘要: 读贵刊本年度第四期“商务印书馆辞书与社科名著两翼齐飞”一文,提到“爱斯基摩人”,此用法不妥,现均用“因纽特人”。前者带贬义,意为“生吃海豹的人”,后者为“在雪橇上的人”,即“长年使用雪橇的人”,无贬义。此说法已是多年了,不知为何商务印书馆还这么用。  相似文献   

14.
小知识     
“予”与“预”“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 ,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 ,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 ,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 ,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 ,含义也不同。“予”字有两种读法 ,读 yú时 ,作我解 ,即第一人称代词 ,是古代汉语常用字 ,如“予取予求”。读 yǔ时 ,作给解 ,如“予以”、“赋予”、“给予”、“赐予”、“授予”等。“预”字的读音为 yù,可解释为预先 ,如“预报”、“预备”、“预测”、“预告”、“预购”、“…  相似文献   

15.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一段是儒家思想的名句。今天通行注本中,就"问陈于孔子"一句下均标音,"陈"该读如"阵",zhèn,即战斗队列之义,也泛指军事。如此改音改字是不必要的。探源陈、阵二字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意义,便会发现"问陈于孔子"的陈应当读如本字,乃是军事陈列之法之义。本文先追述"陈读如阵"这一说的来历脉络及其论据,然后表明不必破读该字,反而陈读如本字仍然是正确的读法。  相似文献   

16.
“戛纳电影节”这一名词,对广大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看电视也经常可以听到“ga na dian ying jie”的读音。然而,“戛”字是读作“ga”吗?遍查我国的辞书字典,无一例外地都注明“戛”的字音是“jia”,古文中如通“秸”字时,又读“jie”,如“戛服”(古代征收赋税的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7.
十六、赢——嬴——羸 赢yíng ①和输相对:上盘棋他输了,我赢了。②获利:上个月店里有赢余。 嬴yíng 姓:秦始皇姓嬴名政。 羸léi 瘦:羸弱是瘦弱的意思。 赢、嬴、羸形体相近,容易混淆。它们相区别的特征在字的下半部中间。“赢”的下半部中间是“贝”。用“贝”作形旁的字,如货、贷、赁、贵、赚、购等一般都跟钱物有关。“赢”构成的词语:输赢、赢利、赢余等也都跟钱物有关。“嬴”的下半部中间是“女”。有些姓像“姚”、“姬”、“姜”等也是女字旁,据说这是上古母系  相似文献   

18.
在汉字中,“两”和“二”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它们不但写法各异,读音上不同(前者读liǎng,后者读èr),含义上也是有着明显、严格的区别的。如表示数目,《现代汉语词典》时其即有专门规定:“二”一般仅指“两样(的东西)”,如“二房东”等;而“两”通常则用于量词和“半、  相似文献   

19.
不知您注意没有.北京内九门城楼牌匾上的“门”字.个个都没钩儿。“门”字为何没钩儿,您猜,这是怎么当子事?  相似文献   

20.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