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声乐学习中,深位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是学习声乐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横膈膜有效的控制使气息作用于声带,声带的开合使五大共鸣腔体积极地运动,从而产生辉煌并富有穿透力的高音,这是每一位学习唱歌的人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声乐歌唱中要掌握好身体各部位器官协调的关系。歌唱时一定要有良好的呼吸,不断流动的气息,因为气息是动力,是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的工具,演唱时将经过共鸣腔体的声音加以扩大和美化,从而形成美妙动听的歌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说了歌唱共鸣与气息口咽腔的关系,指出呼吸机能、声带机能、口咽腔机能是歌唱共鸣的三大要素。而要获得正确的歌唱共鸣,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正确的歌唱呼吸又取决于跟发声有关的一切部位正确的运用。本文重点谈气息的正确运用,打开口咽腔方法,以及喉头与共鸣通道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中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在声乐学习和教学中都不是绝对的,而是辩证的,也是因人而宜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通过对歌唱发声气息与共鸣关系的掌握,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使学生克服声音中所存在的学习误区和盲点,树立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声乐学习中是重要的和根本的。使学生充分理解发声气息与共鸣的关系,从而掌握在演唱中充分运用发声气息与共鸣,使二者互为补充、互为服务,达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相似文献   

5.
简洁 《文教资料》2010,(32):74-75
声乐艺术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一些掌握好美声发声方法的相关知识,如呼吸方法、面罩共鸣、气息支持等.强调了美声演唱技巧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声音的位置就是共鸣的焦点,让声音的每个声区统一平衡,必须具有声音的集中共鸣,简单来说,就是用共鸣来唱歌。从歌唱发声的普遍性来看,无论哪种发声方法都包括气息控制、共鸣腔的掌握和运用、声音位置的控制、咬字吐字、"声"与"情"的结合等过程和相应的技巧。可见,想要完成一首歌曲,又要好听,声音位置的统一是不可缺少的。实现声音位置的集中统一能使歌曲的完整度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唱歌的技巧训练唱歌的技巧训练涉及:姿势、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方面的内容,下面逐一说明。一、姿势良好的唱歌姿势,首先要求精神饱满,保持天真活泼的特点。再次要求胸部略微挺起,双肩微微向后。站唱时两脚稍稍分开,成立正姿势,坐唱时,腰杆挺直,双脚平放,两眼平视前方;脸部和颈部的肌肉要放松。按歌曲的内容正确表达感情。二、呼吸小学生歌唱要做到发声自然,必须保持平稳的呼吸。歌唱时呼吸需象闻花香一样平稳地、有节奏地控制运用。唱歌呼吸方法主要是“胸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的方法就是用胸腔、横膈膜和腹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要领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红 《华章》2012,(35)
气息既是生命的动力,也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柱,是声乐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歌唱者的声音只有建立在正确的气息上才能悦耳动听.失去了气息的支持,就谈不上歌唱的发声、共鸣、吐字、音色等等,歌唱艺术也就不存在.初学声乐者务必要把掌握正确的呼吸放在首要位置.本文就初学声乐者如何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作一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优美动听的歌声离不开气息的支持,字正腔圆离不开气息的巧妙安排和灵活运用,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在唱歌时旋律的流畅性差,喉头凝重,声音的柔韧性差,弊气,吊气,声音位置不高,长音完成不好,无法进行声音的强弱变化等,这些都与唱歌的气息有关。在歌唱艺术中,气息是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我国的民族唱法,无论是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关于气息的记载还是通俗唱法中对呼吸的要求,气息的运用都是整个发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好的气息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艺术歌唱。如果解决了这一难题,声音就会变得自然,通畅,柔和圆润。  相似文献   

10.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器,是西洋乐器的重要成员,具有音域广、音色柔的特点。气息是长笛演奏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长笛的音色。如何在长笛演奏中控制好气息,是演奏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呼吸训练,是帮助演奏者掌握气息运用技巧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长笛演奏练习中的呼吸训练,希望给演奏者提供借鉴经验,使长笛演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打嘟”与“哼鸣”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郑爱萍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呼吸、发声与共鸣三个关键环节,而要掌握这三个环节必须通过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怎样使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尽快协调好这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12.
在歌唱训练中,如何做到科学的运用气息来完成声音的技巧训练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明确认识呼吸的训练不是单一的生理训练,而是要结合字与声、共鸣与发声的训练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德才 《华章》2007,(4):129-129
要学好歌唱必须先要学习发声技术,共鸣腔运用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歌唱的好与差.了解物理共鸣原理和歌唱共鸣原理是前提,良好的气息支持、适当的喉咙打开,寻找高位置唱法,良好的姿势、放松的身体、轻松愉快的心情是获得良好共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基础,是艺术表现及歌曲处理的重要表现手段.掌握科学的呼吸及气息的正确运用对每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及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气息密切相连,因此,怎样呼吸、运气、控制气息就成为歌唱中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呼吸也是一门艺术,掌握科学呼吸技巧有利于轻松歌唱,同时也能够更好展示歌曲魅力。声乐教学中,正确气息为开展声乐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呼吸训练也是关键教学手段,唱歌是学前专业必修课程,掌握科学呼吸技巧有利于掌握唱歌要领。呼吸训练不仅需要关注发声与吐字,还需要关注情感表达。本文对呼吸训练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了分析,提出呼吸训练法在学前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感意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朗诵艺术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根基在文学 ,处理的体裁主要是诗歌、散文和小说。它侧重开发的是语言的音声层面、情感层面和美感层面。特别是对语言的音声层面 ,它开发得最为彻底和立体。因此 ,训练气息和共鸣 ,就成为培养朗诵艺术人才的关键。一、气息(呼吸调节)朗诵表演非常讲究共鸣 ,而共鸣的丰富来源于气息的支撑。因此 ,讲共鸣首先要分析呼吸的调节。我们平常说话一般不用调节呼吸。因为一般不会有哪个人说着说着感到气不够用。但在朗诵过程中有些人明显就会有气不够用的感觉。所以有必要对气息这一共鸣的来源有一定了解。气息是发声…  相似文献   

17.
关于幼儿唱歌教学的几点体会马小群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试图就如何对幼儿进行唱歌教学谈几点体会:一、掌握幼儿唱歌器官的生理特点和幼儿歌曲的特点1、幼儿唱歌器官的生理特点。唱歌器官包括喉头、声带、共鸣、发音、呼吸、听觉感受等。幼儿年龄小,唱歌器官发育尚未健...  相似文献   

18.
美声演唱中气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运用腹式呼吸法和头腔共鸣,同时还要控制好横膈膜肌肉群,在腹部形成空气柱对声带产生均匀撞击。同时气息的强弱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让美声歌曲的情绪更加饱满。本文就气息在美声演唱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准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优美的音质和完整的歌曲表现,都离不开呼吸的配合,可以说,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完美的歌唱。在歌唱艺术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声乐课很感兴趣,对歌唱的学习欲望强烈,但是在歌唱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通常是用说话的呼吸方法去唱歌,造成"白声"、"喊唱"、  相似文献   

20.
人在唱歌时,利用呼吸中的空腔,将声带发出微弱的基音增响、共振,便形成了歌唱发声中的共鸣。每个人的音色不同造成声音也不尽相同。演唱者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好声音,扬长避短,进而拥有自己的好声音。在演唱中要注意咬字和情感的运用,从而才能感染听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