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想把批改作文比做“开锁”。如果说,老师手里拿着批改作文的“钥匙”,那么,老师的责任,就是要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开锁”。这就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批改作文的“钥匙”?第二,怎样教学生“开锁”?第三,怎样让学生养成“开锁”的良好习惯?现就自己改革作文批改方法的初步探索,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2.
“自行探究”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然后自己综合、归纳、概括,获得结论。让学生“自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感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如何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我曾有过模糊的认识,认为“自行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要求,自己去观察、实验、研讨,归纳得出结果,教师只要最后把正确的结论概括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下来就行了。只强调了“自行”,却忘掉了“指导”。结果“自行探究”变成了“放任自流”。最后,学生是一无所获。比如,我刚开始教《自然》第十一册第七课《杠杆》这一课时,就是这样让学生“自行探究”的,“自行探究”后,要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都摸不着头脑,他们的答案是“这堂课真好玩”。  相似文献   

3.
【背景】今年8月,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邀请我上一节“理想的课堂”示范课。“分数的意义”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0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具体感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初步体会“平均分”、“每一份”和“谁的几分之一”等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并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分数加减运算。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仅可以把一个物体平均分,还可以把许多物体所组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本课选自上海牛津小学英语2B第八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一些钟表类单词和“Whatimeisit?”“It's…”询问时间的句型,要求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下用“Whattimeisit?”“It’s…”“Let’s…”对话。本课设计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快乐英语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的运用实践中,把教室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进行“开架式”教学,运用各种知识和技巧让孩子们享受快乐。同时结合“三进一联”的方法,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奖章、活动、小队机制“引进”课堂,有效地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联”为一体,让学生们在自主、轻松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5.
根据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低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直观化、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数学。如,在教学“8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弄清基数和序数的不同含义,我请第一排的8个学生站起来,让全班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同学,大家异口同声地说“8个”。我又问:“从左往右数,第8个同学是谁?”“张明!”这时我继续问:“8个和第8个有什么不同?”学生答不上来,于是我就进一步引导:“8个指的是哪些同学?第8个同学指的是谁?”这样,学生从最直观的活动中悟出了“8”和“第8”的不…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在放手让学生目学的基础上,教师略加指点。教学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熟读课文,直奔中心。教师提问让学生思考:通过阅读,你从课文中懂得什么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让学生抓住第四段,搞清“冬眠不是睡眠”、“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第二步,上溯下连,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上溯第三自然段,让他们思考:当作者带回刺猬后,在当天晚上看到什么情况? 板书“喜欢滚动声音,把酒瓶当球打”,“喝牛奶,吃牛肉”,让学生知道;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奥妙在于让学生自己“悟”。这种“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和保护他们的独立思考、好奇心理和创造精神,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石榴》(苏教版第五册)是一篇写物文章。第三自然段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把石榴娃娃的形象写活了。如何让学生也能深入理解掌握这精彩片段,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思想为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良乡二小采取了两项措施。一项措施是“五转变、四带进”。“五转变”是指教师强制性管理为主转变为和谐、民主、平等的管理为主;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师问生答为主转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为主;“一刀切”作业、书面作业为主转变为分层作业、实践作业为主;教师演示为主转变为学生操作为主。“四带进”是指教师把尊重带进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9.
现行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中,要求学生“试一试”的内容共有14处,集中出现在第五至第八册教材中。教学时,有些教师忽视了“试一试”的作用,只是把“试一试”内容作为一道习题让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修改完善。在新教材第九册数学练习册中,应运而生了应用题“露一手”这样的题目。这类题目,虽然名称很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但大多数学生都把它当作类似课本练习中的星号题,单元考试中的附加题,把原本就不好对付的应用题,在思想上又提升了一个高度。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学中,我注重坚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露一手”还原于生活,让“露一手”生活化、趣味化,展示了“露一手”独有的魅力。一、让学生意识到“露一手”是生活的缩影,获得亲切感,走近“露一手”数学意识是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固定下来以后,能主动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饶有兴趣地学习,高效地学习,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那如何能实现该目标呢?在多年的第一线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本人开展了“乐学·快学·活学”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取得可喜的课堂效果。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理论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怎样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 2、功能目标 (1)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学法指导”,突破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试题解析1.“日积月累”这一版块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日积月累”中第4题并未直接让学生写反义词,而是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意后再写反义词。其中第6题让学生画家乡特产并为家乡特产写广告词,这一试题既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思维。2.“开心阅读”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的听力、记忆力与理解能力的考查。如(1)小题让学生查字典给汉字注音,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习惯的考查,同时短文《诚实的孩子》又体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3.
一、课前指导 [课程设计理念]给学生一席空间,让他们自由展示;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给学生一条路,让他们自己去走。 [课程说明]教学初三年级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后,把开学初安排布置的“爱我家乡,关注环境”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作一次阶段性汇报。 [课前准备]依据课本63页的“说一说”、67页的“议一议”、72页的“探究与实践”中的1、3题,把学生分成四组,按计划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后课上汇报。 二、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4.
天下速览     
《教育》2010,(12):8-8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考试周刊》2010年第47期发表周娟的文章指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应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学习方法的研究作为探讨教学方法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密切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相似文献   

15.
“让学”旨在把课堂的话语权、时间让给学生,使原本“被动”学习的学生解放束缚,让课堂教学向“学”的回归,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的语文课堂,学生应始终处在主体的地位,教师应该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让学”至少得做到让课堂更生动、让学生大胆尝试、让课堂合作分享、让评价更多元,让学生更出彩。  相似文献   

16.
毛会珍 《辅导员》2011,(23):17-17
一、“虎口拔牙”不可取 记得教学生字“虎”字时.全班很多同学都把第三笔“横钩”写成了“横”.我在班上反复强调了很多次.也要求学生纠正了很多次,可一点效果也没有.照错无误.这可把我急坏了。怎样才能让大家牢牢地记住这个“虎”字,并终身不忘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篇作文内容 ,是“把自己制作某件小制作的过程写出来 ,和同学分享”。本次作文的要求在于反映出对制作小制作的趣味性。“情 ,文之径”。对描写对象是否充满感情 ,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小制作带到教室中 ,小鸡、小鸭、金鱼、乌龟、自行车、汽车……都成了课堂中的一员。小小的教室顿时成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展览馆。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 ,作为特邀佳宾介绍给大家认识 ,并说说自己制作小制作的趣事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经典之作。当我让学生把自己的讲话内容记录下来的时候 ,学生们…  相似文献   

18.
天下速览     
《教育》2014,(4):8-8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东方教育》2014年第1期刊登李辉的文章指出,教师必须转变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把学生推向台前,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9.
《浙江教育科学》2008,(2):36-40
第一.把班级管理引向学生心灵深处,成功地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以自己的精神力量使自己变得更美好”。第二,把班级活动引向育人教育的领域。成功地发挥了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实现了班级管理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第三,把教育预警引向心理科学领域。成功地掌握了学生心绪变化的规律.描绘了心路轨迹图,做到了见微知著,预警在先。  相似文献   

20.
三份预案,代表不同层次、区域的三个样本。把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注重以情境创设来激趣,以丰富活动来“发现”知识……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个性尤显: 一是设计意旨有别。第一份预案把数学知识融于五种活动中,变枯燥为生动、浅显;第二份预案旨在让学生“用科学武装头脑”,厘清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份预案则遵循由易刭难、循序渐近的认知规律,培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二是教学流程相异。第一份预案让学生在“猜一猜、比一比、玩一玩、做一做、说一说”五个环节的活动中轻松愉悦地体验到“可能性”;第二份预案让学生在“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规象;第三份预案则以“探究、巩固、应用、深化”为主线,让学生亲历探索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三是摸球方法不尽相同。在让学生体验“完全确定”和“不确定”时,第一份预案采取先“每类球数量相同且小组交叉摸”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球类数量不同且单独摸”来体验“不确定”;第二份预案则先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的数量相同”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数量不同”来体验“不确定”;第三份预案则采取“教师先提问,学生再动手,最后提炼”来体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