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雕塑的比例尺度的控制,是和雕塑的建构分不开的,雕塑的建构包括环境,人和雕塑三个方面,它能反映的空间,我们称之为环境空间、心理空间和雕塑空间.心理空间是建构的主体,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空间、大小、比例尺度的把握与规则,设计和实施,只有经过心理空间才能确定.环境空间作为客体,具有接纳雕塑空间的作用.只有接纳雕塑空间,才能使心理空间得以雕塑化表现.雕塑空间作为主客体之间的媒介,是最终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当代雕塑与园林景观的结合以两种新的形式出现,即雕塑景观化与景观雕塑化。雕塑景观化是指雕塑的尺寸扩大化、形态抽象化、色彩丰富化、功能多样化。而以景观场地为创作主体,模糊雕塑与景观之间的界限则是景观雕塑化的具体表现。雕塑景观化实质上是二者在空间、创作手法上的融合,而景观雕塑化则是二者在空间氛围营造、精神诉求上相契的外化。雕塑与园林景观的深层次融合使景观设计师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创作角度,对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强化其人文内涵和主题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金田 《培训与研究》2007,24(11):94-95
装饰雕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雕塑形态,也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艺术形式,因此装饰雕塑对于其他造型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装饰雕塑是表现性、形式化的,它诉诸于视觉,以和谐的形式风格满足感官,并提升改造观赏者的感觉,激发人的艺术想象能力。装饰雕塑是以雕塑造型的空间立体性,材料的独特性和形象的高度概括性为特征的,它所具有的功能需求、实际存在的质感体量,可视又可触摸的特点决定了装饰雕塑艺术自身独特的词汇与语言。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艺术分类中,雕塑本是一种典范的空间艺术,同时雕塑艺术也常不宜表现过于深奥的哲理内容,而且雕塑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漫长而枯燥乏味的。但艺术家邵平的诗韵功夫雕塑艺术创作,不仅将空间艺术时间化了,而且也将雕塑艺术的内涵哲理化以及将枯燥的创作过程艺术化与仪式化了,其诗韵功夫雕塑因丰富的美学意蕴而成为了"有思想的雕塑"。  相似文献   

5.
绘画与雕塑的区别界限以二维平面空间和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为标准,将绘画中平面的几何形块造型方式转化为立体形式的几何体块来实现以及完成雕塑复杂的造型。运用解构与重构的方式,阐述雕塑的空间感与运动感,论证了雕塑三维空间的塑造方式。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环境雕塑的空间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雕塑艺术的创造者和雕塑对象大部分是与人和人的精神紧密关联的,而由人的精神作用的联想空间所要承受的往往会远远超越于其物质性范畴,再由此而及雕塑作品的环境空间的构建,则更成为雕塑家和雕塑作品实现人的精神境界向更高、更广泛的精神领域探求的目标空间.  相似文献   

7.
雕塑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然而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形象设计却贴上了模仿、复制、牵强的标签,很多成功的雕塑形象设计范例都成为设计师模仿的资料库.  相似文献   

8.
环境雕塑即放在一定环境中的雕塑。环境雕塑是解决和协调建筑物内外空间的布局和处理,创造积极的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新环境。环境雕塑也就是空间雕塑,是大环境中的点缀物,是以大自然或建筑物为背景的室外“摆设”。因之其观众面、观者  相似文献   

9.
功能与形式:高校校园景观雕塑与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背景,从校园文脉传承、校园空间与景观两个方面论述了校园景观雕塑功能与形式问题,并从自然和建筑的角度探讨了当代校园景观雕塑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问题.指出校园景观雕塑应与校园空间与环境相结合,同时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校园环境中艺术创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街道环境中的景观雕塑应与建筑物、道路绿化、街道空间等融为一体,共同美化着城市景观与城市环境.街道景观雕塑在造型上不仅要独特新颖,给公众产生美的视觉感受,还应该起到激活城市道路环境,划分城市街道空间的作用.本文通过连云港海连路景观雕塑设计案例的解读,具体阐述景观雕塑在城市街道环境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中国传统雕塑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它的艺术风格也随着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衍变,从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造型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体现,传统雕塑造型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审美的追求,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动画专业课程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动画角色设计作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引入泥塑教学,创新泥塑教学,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的有效手段.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得以顺利实施,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深入阐述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泥塑教学的重点和作用,探索课堂泥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为艺术家。雕塑作为艺术范畴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创新与发展。在创作题材上出现了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和创作技巧方面亦有较大进步,空间透视方法、人体解剖学原理等开始在雕塑创作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雕塑的规划和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我国城市雕塑现状入手,研究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探讨城市雕塑的发展对策,以合肥女人街入口主题雕塑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泥塑属于元艺术,其始源性决定了它是人类艺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泥塑不仅记录了民俗生活,而且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达空间。泥塑艺术因地域性和传承的稳定性,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维护泥塑的文化差异性和审美世界的多样性,成为当代中国泥塑艺术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按照现代审美和艺术生活化的新趋势和雕塑艺术的立体发展,将新生、新变的立体造型种类纳入雕塑的宏观体系,抛砖引玉式地建立了一个雕塑分类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17.
城市雕塑由于其艺术的独特性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必然要求其对生态观念及生态文化的反映呈现出其独特的形式与魅力。文章通过雕塑生态观的提出,为城市雕塑设计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设计思路。生态雕塑是伴随着生态设计概念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类注重表现城市生态环境的雕塑,它的设计策略和设计目标集中体现了对自然的显露和尊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持,对人的关怀和提醒。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需要与城市广场、街区、绿化、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相协调,才能发挥其装饰、美化城市和诉说有关城市人文艺术历程的作用。宝莲灯雕塑以其自身造型和空间环境设计,较好地与华山华麓景区融为一体,成为了景观大道的一道亮点。  相似文献   

19.
与人相分离的自然美的自在存在,是与人的当下生命活动无关的抽象的"纯粹存在";我们取消自然美作为自在存在者的地位,恢复自然美作为人类历史性现象和作为时间性的审美此在.自然物成为审美对象,其内涵和特质在不同的审美此在中并非既定的,而是随机的、可塑的.由于意向作用,使自然美处于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边缘.自由想象照亮了沉寂中的自然物,使其在各种时间性的审美此在中呈现不同特质的美.  相似文献   

20.
雕塑肌理观     
雕塑是雕塑家借助特定的物质媒介和制作手段。将自己内在的观念情感物化的一种艺术,它诉诸视觉和触觉的感性肌理构成了艺术作品的外部形式。肌理作为人类情感的物化形态。在里面隐含着人类心理的对应因素。在现代雕塑中.肌理观的体现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