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每次教学检查时总会发现比较多的教师在备作业讲评课或试卷分析课的教案时,要么将答案全部抄一遍,要么以卷代案。所以笔者经常会想作业讲评课究竟应该怎样备课?作业讲评课究竟应该怎样上?为此,在2010学年第一学期,我校专门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备课管理的误区浅析 1.以偏赅全,缺乏过程管理。备课是由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编制教案、教后反思等多个环节组成的系统过程。一些学校将备课简单地理解为写教案。将备课管理等同于教案检查.教案中字写得端正、抄的量多的被认定为备课认真、到位,对备课的实效性却缺乏关注,备课中其他环节的了解和检查也少有作为。现实的教学生活中,不少教师将备课和教案的抄写扯成了两张皮。先上后抄,或者先抄后上。书面教案仅作敷衍搪塞、应付检查之用。备课,这种教学生活中最具创造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备课是教学的常规工作。然而,实际工作中,老师也好,学校管理者也好,都对备课有着很多的烦恼。老师烦,因为年年上,年年备,备课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给领导"看"的,认为精力都浪费在了"抄"字上;领导烦,因为也知道备课检查只是形式,看看长短,数数课时。这样的备课对上课究竟有多少帮助?大家心里都知道。老师们呼吁电子备课,领导们又不放心,视电子备课为洪水猛兽,生怕一旦实行电子备课,粘贴,复制,教师备课更加不动脑筋,抄袭更加方便。同样是"抄",还不如传统的手写备课,老老实实地抄一遍,权当熟悉教案。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呈现实施新课程以后,为了共同分享教育劳动成果,提高教师的合作能力,许多学校推行协作备课。协作形式是每个年级的同学科教师共同分担整册教材的备课任务,然后用规定格式的协作备课纸复印分发。这种协作备课方式备受欢迎,偶尔还有不同年级之间的“协作”,即向上一级任教过的教师借用教案复印、抄袭。二、协作备课的弊端分析许多学校把“协作备课”作为一项备课制度来推行,但两年下来,却发现了不少弊端,现略举一二:1.教师丢弃了原本该有的备课责任心,把备课作为一项负担在应付,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这个年级抄上一个年级的,抄袭现象愈…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当下十分注重集体备课活动,而实际却常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形:一是集体备课随着一阵运动之风后就偃旗息鼓,名存实亡了;二是集体备课还在浅表化进行,组内教师要么逢场作戏,应付了事,要么轻描淡写地讨论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难以让集体备课讨论核心问题,以及讨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因此,集体备课难遂人意。那么,集体备课究竟能否得以实质性开展以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呢?笔者试图从制度与文化角度来反思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问题,仅供大家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备课与烧菜     
据笔者了解,有些教师由于“懒”字当家,“混”字当头,备课往往变成了“抄”教案。买一本《备课教案》之类的书,或一字不漏、或断章取义地抄在自己的教案本上,以应付检查,而上起课来,则匆匆翻开《备课教案》,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7.
眼下,常常看到教师讲一篇课文前,急着去网上收集教案或课件,而不是静下心来首先研渎文本。或者说,很多教师不愿去独立备课,总想着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长此以往,语文教师就沦落为抄自己以前的教案,抄别人的教案,抄网络不同版本的教案,忽略了备课的意义和价值,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个性,迷失了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而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文本研读,没有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没有对课堂生成的灵活处理,没有对教学之后的及时反思,语文备课就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8.
备课,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备好了课.才能在上课的时候游刃有余,上出精彩。但不知什么时候,备课正异化成为教师的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面对备课,许多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要么照着旧教案抄袭,要么把现成的教案复制,再不然就简单应付了事.还有的课后再补。以备检查。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备课到底怎么了?假如给你一次自主备课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效率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法不当。本文就语文教法改革中尚存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首先,备课中重于抄资料分析文章,少于教法研究,这是教法改革的一个严重障碍。备课一通抄,上课一通讲,教法不研究,这种现象个人备课有,集体备课也有。同头的老师在一起备课,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通教材上,至于用什么方法教,似乎是个人的事,很少  相似文献   

10.
<正>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一个教师的备课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他的成长历程。回顾自己近30年的备课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的"抄"教案;二是接下来的闭门造车式的自主备课;三是后来(直至现在)的自主备课与学习借鉴相结合。我称之为备课的"三部曲"。1备课第一阶段——"抄"教案1983年我师专毕业后就走上了教学岗位。教学工作对于初为人师的我来说既充满着激动与向往,又  相似文献   

11.
算起来我教语文已有十余年了。刚上班那会儿,不知备课是何物,只记得从教导处领回教学参考书及任教年级的备课手册和几本空白的备课本。上课时,便打开从备课手册上抄好的教案。从此开始了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这其间,我也曾登台参加过各级优质课比赛,慢慢地我感觉到备课不仅仅是“抄”这么简单的事。它是一位语文教师教学境界的象征。悟出了这一点,我便开始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备课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教师的备课存在抄教案、重形式、缺个性、备教分离等现象,若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扪心“四问”。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的随笔《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备课资料(如人教版教师参考书)对这篇文章行文脉络的分析要么言之不详,要么含糊不清。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思考题 ,不仅数量大 ,涉及面广 ,而且形式新颖 ,构思巧妙 ,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发展智能。但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教师由于没有备好思考题 ,对待思考题要么是蜻蜓点水式的讲授 ,一带而过 ,把思考题当基本巩固题处理 ;要么是填鸭式硬灌 ,将答案抄在黑板上 ,不分析 ,没有反馈 ;更有甚者把思考题处于“冷宫”之中 ,“资源”得不到开发 ,学生也无从学习开采“资源”的方法技巧 ,思考题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何避免出现以上现象呢 ?在教学前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深入思考“思考题” ,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思考题的解…  相似文献   

15.
稍微留意一下老师们的备课我们就不难发现,身边的很多老师甚至是部分骨干教师都在搞“优质备课”。一本优秀教案在手,备课就变得非常得心应手了。字抄写得工工整整,内容抄得具体详实,环节抄得滴水不漏,还时常来点插图表、漫画等花样点缀、粉饰,以求编制一份优秀教案以备检查时获得高分。更具普遍性的是大多数教师的备课经常课后补写,即使是课前备好的,也基本不按所备的去上课。工整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这种备课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会有多大的帮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恩:新课改教师应如何有效备课?  相似文献   

16.
集体备课是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也是课改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偏离了集体备课的原点。教师迫于学校要求应付从事,备课时要么指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毫无准备地被动听讲,只能发表点滴想法,要么听听课,评评课,只谈表面,不挖问题,只求和和气气,不求解决问题。纯粹形式主义,收不到实效。浪费时间,束缚教师思维,妨碍教师专业成长,影响教学质量提高。集体备课方式多样,其效果如何,不在于它的时间、地点是否固定,内容记录是否详实,而在于研讨氛围是否浓厚,教师是否共同…  相似文献   

17.
菁灵姐姐:华是我的同桌,考试时他经常偷看我的试卷。许多次我都叫他不要抄了,可他就是不听,我很想告诉班主任又怕伤他的心。真不知老师为什么让我和他坐在一起,这样下去是帮他还是害他。我不理他,可他不停地写纸条讨好我,我没办法只好让他抄,现在老师已经发现了,找我谈了话。我该怎么办?晓萧他抄、抄、抄,你则让他抄、抄、抄,这样下去是帮他,还是害他。你说呢?目前你的苦恼是怕老师误解、指责你,还是只为制止他的抄袭?那么,你得做好要么你伤心,要么让他伤心的准备。如果你们都不想伤心,为什么你不真正帮帮他也帮助你自己。华的行为不仅是一…  相似文献   

18.
算起来我教语文已有十余年了。刚上班那会儿,不知备课是何物,只记得从教导处领回教学参考书及任教年级的备课手册和几本空白的备课本。上课时,便打开从备课手册上抄好的教案。从此开始了我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李芳芳 《考试周刊》2012,(34):95-95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备好课,才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但以往英语教师的备课,很多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抄教案式的备课,且存在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出现过去那种“抄份教案,应付检查”的现象,对教师个人的备课方式和表现形式,学校实行柔性管理:鼓励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备课。有的教师采用的是长线备课,将整个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体系进行全面地梳理,做到眼中无本、心中有本;有的教师采用网络备课,集思广益,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