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革"时期,在毛主席、党中央号召下,受红卫兵大串连的冲击,广大农村成立了许多农民"造反"组织.这些农民"造反"组织内部大多机构庞大、建置严密,多次组织队伍进入各县市参加"造反"活动.其结果导致大量劳动力长期脱离生产岗位,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此外,各"造反派"组织纷纷伸手向当地政府强行索取经费,给当地财政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使广大农民和集体资产大量受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及农村经济的衰退.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相似文献   

3.
高红 《文教资料》2008,(35):68-69
陈云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实现辩证的统一.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提高其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民在许多方面还受着许多不公正待遇,要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首先应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近年来,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太多,已经影响到粮食生产和农民的健康。另外,乱收费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政府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亦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入手,指出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都是政府财政应提供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现阶段我国财政应尽快调整收支范围,转变农业支持与保护方式,并加大支持力度,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引导下,中国农村出现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广大人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小城镇建设战略的提出;教育的深入;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促使广大人民稳步的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开展"农家乐"培训是培育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农家乐培训应密切联系地方实际,注重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浙江省奉化市农村职业教育采用"五音联弹"的"农家乐"培训策略,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分别从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民、农村、农业三个方面问题解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入手,进而阐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康 《太原大学学报》2007,8(2):132-134
“三农”问题是由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全局性的系统问题,甚至连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分别都是由系列问题组成的问题组。“三农”问题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会,关键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在"三农"问题背景下审视自身新的内涵,从而在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中产生的新读书无用论,其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在于三重社会网络的"推-拉"效应.其中,市民社会网络资源优势对农民社会网络的歧视及农民对市民的厌恶对新读书无用论产生推力;生活在城市空间场域的农民特殊网络以亲缘和地缘关系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又对新读书无用论产生拉力,这也是"推-拉"效应的第三力;第二力拉力则来自农民想进入城市的生存渴望.  相似文献   

12.
论解决"三农"问题的教育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钢山 《职教论坛》2005,(19):25-27
当前"三农"问题主要是解决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必须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对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三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三农"方面,毛泽东坚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尊重农民意愿、循序发展农村的原则,提出了创办集体农庄、救济灾民、销售农产品、推行农民教育、动态调整农业税等具体方案,赋予了毛泽东思想新的内涵,促进了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的形成,为今天的农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毛泽东"三农"思想对指导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三农"问题主要是解决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必须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对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电影经过十七年的探索,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现实,在创作风格、叙事结构、表现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009年,电视电影<十八个手印>和肖风执导的"现代乡村"三部曲反映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迁,描绘了社会变迁冲击下的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灵变化以及农村和农民为改革开放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作为国家主持实施的一项工程,大大提高了农村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但是其传递的节目内容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工程存在传播节目套数少、内容针对性不强、涉农栏目比例小以及农村有线广播萎缩等问题.要提高"村村通"工程的传播质量,必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对农节目数量,提供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提高广播覆盖率,增加节目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最重要的发展课题。而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国际经验和我国发达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事例证明,在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双重体制影响和制约下,应该以教育的方式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论述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同志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著名论断,并指出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重视农业;邓小平同志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还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农"思想;江泽民同志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提出了有关"三农"一系列思想,他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些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和谐社会与农村职成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国家发生重大战略转变的诱因,并导致国家今后一段时间内政策取向明显是关注增长均衡、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农村职成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按平等原则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和影响个体角色与地位获取的重要途径,是调节稀缺性教育资源的分配的有效手段,也是构建多种成才渠道,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从而维护个人心理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非常重要方法教育公平的理性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宏大构思呼唤国家战略性地把发展农村职成教育摆上议事日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与一批具有经营规模的核心农民的成长,必将导致农村职成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安徽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业生产趋向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农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安徽农村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从安徽省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分析,职业高中是安徽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依托,近年来,其在办学规模、基础条件、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